✔ 最佳答案
中國和西方不同的飲食民俗,根本上講,是文化的差異。單就飲食恐難講清,不妨以戲劇和繪畫為例。中國的傳統戲劇,有許多程式。臺上燈火通明,演員做出黑暗中摸索的動作,就代表黑夜。拿根馬鞭,叫做騎馬。握支木槳,算是划船。幾個唆羅兵,就是千軍萬馬。花花綠綠的各種臉譜,分別表示忠、姦、善、偽。戲臺上如此,中國人都能理解。而在生活中卻不然。假如有位婦女,生下一個長著臉譜的嬰兒,哪怕和舞臺上凜然正氣、忠勇雙全的關羽一模一樣,也一定會把他當作妖怪溺死!而西方的戲劇,以及發明于西方的電影,人物、環境、道具、燈光、音響,則一切都力求逼真,儘量使觀眾感覺不是演戲,而是舞臺、銀幕上的生活。中國的傳統繪畫,與戲劇的程式一樣,有一整套技法。畫人物,有十八描。畫山水,有披麻、斧劈等各種皴法。竹葉是個字、介字。樹枝是鹿角、蟹爪。表現對像是抽象的線條、墨塊,抒發感情是隨心所欲的筆墨情趣。而西方的油畫,則是客觀的描繪。畫面呈現的,是表現對象在特定環境中真實的光影、色彩。就逼真而言,不會比照片差。浪漫主義的主觀創作,現實主義的客觀表現。這是在一些文化領域,中國和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態度(這種提法很不嚴謹。此文不屬文藝理論,大致而言),飲食文化也是如此。
中國飲食文化的淵源,是東方古老的陰陽學說。這是一種帶有濃厚浪漫色彩的哲學,至今還在影響我們的飲食生活。中國人的飲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飲食養生”。把飲食的味覺感受擺在首要的位置,注重飲食審美的藝術享受。中國的傳統飲食觀,不存在營養的概念,只講飲食養生。飲食養生包括“辨證施食”與“飲食有節”兩方面的內容。原理還是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中國人把飲食作為一種藝術。以浪漫主義的態度,追求飲食的精神享受。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西方的近代科學文明,對西方飲食習俗的形成影響極大。西方發達的科學,分析食物的成份含量,掌握身體的營養需求,不過小菜一碟。西方人對待飲食,首先講有什麼營養,能產生多少熱量。味道則是次要的。如果加熱烹調,會造成營養損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於乾脆生吃。
西方人把飲食當作一門科學。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注重飲食的營養功能。這是西方飲食文化的特點。
2007-08-09 11:09:43 補充:
自己的意見:我還是認為中國菜比較健康中國著重多菜少肉而西方的就剛好相反多奶多肉卻少菜這樣會影響健康早荊更有專家指出飲大多奶患癌症的機會會大大增加畢竟這都是動物的未必適合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