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機場--

2007-08-08 9:23 pm
請說說香港國際機場的歷史和來歷!!
更新1:

請大家寫短一點!!

回答 (4)

2007-08-08 9:29 pm
✔ 最佳答案
啟德機場是1925年1月24日至1998年7月6日期間香港的民用機場,位處九龍城區。其名稱來自20世紀初原址的地名「啟德濱」[1],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或「香港啟德國際機場」[2];至1998年赤鱲角的新機場落成,取代啟德成為今日的香港國際機場。原屬啟德的IATA機場代碼HKG及ICAO機場代碼VHHH都轉移往赤鱲角機場。

啟德機場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國際客運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而貨運量更是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卻是一個坐落於市中心的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周圍更是高密度樓房,空間非常狹小。

地理環境
啟德機場位於香港市區之內,九龍半島南岸,維多利亞港之濱。機場範圍以外是九龍城鬧市,三面環山。機場北面及東北面約10公里外的山高度達2000英呎(600米);東面的山距離跑道更只有5公里。機場南面是維多利亞港,而海港外不足10公里之處,則又是香港島上1700英呎(520米)左右的高山。只有機場的西面、以及跑道東南方向對正的鯉魚門峽角沒有高山阻擋。

啟德機場只有一條伸入維多利亞港內的跑道,在九龍灣填海而成。飛機升降方向分別為135°及315°,所以名為「13跑道」及「31跑道」[3]。13/31跑道曾多次加長,機場閉幕前長度為3390米。在跑道與東面觀塘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相隔,而跑道的盡頭就是高山和民居。機師在降落時,看到格仔山上的巨型方格,就要把飛機轉向,準備降落。由於地理環境的局限,令飛機升降啟德頗具挑戰性,使啟德機場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稱。不過,亦由於同樣理由,使航空公司通常都只會派具豐富經驗的機師前往香港的航班,所以機場營運以來,絕少發生大型空難事故。

13/31跑道(讀成「一三三一」跑道)稱謂源自國際航空界的習慣。一條跑道可供飛機以相反方向成180°的方向升降,跑道數字以其方向的角度捨去最後一位而成,而第2個數字亦可以首個數字加18計算(即180°),而啟德機場的兩個跑道方向則份屬136°及316°[4]。

獨特的降落方式和機場的特殊環境,讓啟德機場的13跑道世界知名。在13跑道着陸對機師來說是與別不同及頗具挑戰性;而對乘客來說,這亦可算是頗為刺激的體驗。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年中使用13跑道降落的機會比31跑道為多。要在13跑道降落,飛機先從長洲附近向西(航向270°)飛行並開始下降,繞過大嶼山西端轉向東北(航向45°),然後在大嶼山沙螺灣以北改向東(航向88°)進場,經過維多利亞港西部海港,進入建築密集的西九龍上空。13跑道的這段向東航程自1974年起設有儀錶導航系統輔助(Instrument Guidance System;和31跑道所設的儀錶着陸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類似,但不帶領至着陸)。當飛機到達九龍仔格仔山附近,機師便要靠目測右轉47°,對準伸進海港的跑道着陸。格仔山在九龍仔公園附近的小山崗上,塗以紅白兩色,晚間以燈光照明。飛機在這裡轉彎時高度不足1000英呎(300米),離着陸點更只有1.4海里(2.6公里)。倘若海港內吹的是強勁東北風,飛機還要實施側風着陸。當颱風吹襲香港的時候,港內吹的是強度不穩定的陣風,下降便更為困難。而且跑道三面環海,左面很接近滑行道,靠近的一方雖為陸地,但不遠處卻滿佈樓房。

對機上的乘客、特別是坐在機艙右邊靠近窗邊的乘客而言,飛機降落時就恍如是飛錯了航道一樣。可以感覺到飛機與地面距離越來越近,地面位於深水埗及旺角的擠迫街道、多層樓房及行人已一一清楚可見,但前方卻未見跑道蹤影。後來兩旁的建築物似乎快要撞到機翼,有時更可以清楚看見民居內的電視畫面、或天臺上晾曬衣物的顏色。此時飛機正在九龍城上空轉彎,跑道也正在前方出現。數秒以後,起落架已接觸到陸地,飛機停定後在海港中央的跑道着陸。

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高層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掃下來。

另一方面,飛機從31跑道向九龍城方向起飛則是另一奇觀。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至跑道末掉頭準備起飛時,機師眼前只有前方數以千計的高樓大廈和海拔1300英呎(400米)高的獅子山和筆架山。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機師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轉向西飛,以免直撞山。31跑道因受到九龍城樓宇的限制,故實際滑行距離比13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亦更高。因此,原定由13號跑道起飛、載滿乘客、貨物和燃料、並達到最大起飛重量的航機,如果在起飛前因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返回泊位、卸掉部份貨物以維持較高的爬升力。

啟德機場位於市中心,部份導航及雷達設施需要建於市區之內。除了九龍仔格仔山及九龍仔公園外,13跑道的飛機進場導航燈建於衙前圍道一座樓宇的天臺上,該座樓宇曾開設漢寶酒樓。在九龍灣海旁觀塘繞道側亦設有一座塔型圓形雷達。

擴建及搬遷
香港空運及客運增長迅速,啟德機場在90年代的設計乘客量為每年2400萬,但它關閉前的實際客量卻達到2800萬,再加上150萬公噸貨物,以國際客運量屬全球第3,貨運更達全球第1。

但是啟德只有一條跑道,平均每小時要升降班機達36次,尖峰時間接近每分鐘一班,已是安全考慮下之極限。而且,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嚴重意外都可能令機場癱瘓。

早期的啟德機場和住宅區相距還比較遠,但隨着住宅區和機場不斷擴展,機場的位置和住宅區變成只被太子道東一街之隔。到了80年代,啟德四周已再無發展空間。啟德用盡各種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擴展至65個停機位,當中只有8個直接靠在客運大樓旁。機場無論是起降時間、停機位等都到了使用的極限,航空公司要開設從香港到新目的地的航班也比較難。

1980年代初期,政府已就機場發展進行研究,考慮在香港境內各個地方興建新機場的可能。80年代末,商人胡應湘曾經建議在南丫島及大嶼山之間以人工島方式興建機場。基於當時香港的前途因為主權問題未見明朗,因此沒有落實興建方案,而改為盡量擴建啟德以暫時容納需求,直至1990年方才決定興建新機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新機場於1998年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午夜後才從舊啟德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

噪音
噪音是啟德機場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飛機升降帶來的噪音影響區域甚為廣泛,包括鄰近啟德機場的九龍城、觀塘、九龍塘、旺角、深水埗以至港島東區。由於噪音問題,航班在深夜至清晨時間無法升降,使啟德的航班起降數目設有一定上限。香港政府在1995年3月實施加強消減噪音措施,1995年11月,消減噪音措施再度加強。1997年6月則裝設飛機噪音及飛行航道監察系統、開設飛機噪音投訴熱線,以減低飛機噪音對居民的滋擾。[5]

服務及設施
1946年起,啟德機場由香港政府屬下民航處直接管理及營運
客運
客運是啟德機場最主要的功能。啟德機場啟用後設有一座較簡陋的客運大樓。1962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於1965年拆卸舊客運大樓。新客運大樓經多番擴建,使用至1998年關閉為止。

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離境大堂,設有航空公司登記櫃枱及多塊自動翻牌式航班顯示板;禁區內則設有入境處出境櫃位,保安檢查設施及免稅品店。離境大堂中央部份有一條通往上層瞭望台的樓梯,該處成為不少團體出發前拍攝團體照片之地。離境大堂上一層設有多家食肆,其中一間酒樓由美心集團經營,另設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離境大堂亦設有一個小型綜合宗教祈禱室。

客運大樓下層為接機大堂,大堂設有麥當勞快餐店及找換店等設施,並有通道通往南面大樓外的有蓋的士站及機場巴士站。下層禁區內設有入境處入境檢查櫃位及多條行李輸送帶。客運大樓側設有停車場,並有通道通往行人隧道連接九龍城,及行人天橋連接富豪機場酒店。

經過多番擴充後的啟德機場,關閉前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供大型客機如波音747使用。使用其他登機門的乘客需要步行至地面轉乘連接巴士,到戶外之停機坪,再爬上樓梯登機。

客運大樓頂層設有瞭望台,在1960年代,送機人士可在瞭望台觀看親友登上飛機。啟德機場的控制塔設於客運大樓頂層最高位置,可俯瞰整個機場停機坪及跑道的情況。

空運
除客運外,空運亦是啟德機場的另一主要用途,對香港的貿易及製造業帶來不少貢獻。啟德機場設有兩個空運貨站,首個貨運站於1976年5月落成,第二期擴建在1984年4月落成;第二空運貨站則建於九龍灣,於1991年3月落成,全部由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經營,並在香港政府的專利協議下營運。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的空運量超過100萬公噸,處理能力屬全球最高,理貨失誤率卻是全球最低之一。1997年,香港空運貨站的年處貨量已超過150萬公噸。[2]

1950年代起由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獨家提供飛機維修服務。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除了提供運轉過程中的小維修外,亦提供機體、引擎定期檢修,以及機身內部改裝等服務。
2007-08-24 8:55 pm
香港國際機場 位於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取代啟德機場。新機場的興建是因為,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加上舊機場於1980年代已經遠超飽和量。政府估計若不興建新機場,香港蒙受的直接經濟捐失將達到4200億港元。但由於新機場的造價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於1989年,香港因為北京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隨即於同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可是新機場造價昂貴,中方擔心新機場工程將會對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其後中英兩國其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中英兩國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初期計劃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於1998年7月6日1時17分啟德機場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從啟德機場通宵地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遷移,赤鱲角新機場正式開始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是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班CX889,該航班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1998年7月6日清晨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
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出現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供電及供水停頓等情況;機場快綫出現班次延誤及未能成功靠站;貨運服務更一度接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政府及後需要重開原啟德機場的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將貨物調道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獲得解決,並逐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機場北跑道於1999年5月26日正式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港龍航空由上海起飛的KA 807空中巴士。二號客運大樓,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並於2007年6月1日舉行正式開幕典禮。
參考: wikipedia
2007-08-08 9:28 pm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是現時香港唯一運作的民航機場。由於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因此也稱為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並常被航空業界以CLK簡稱)。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3]

香港國際機場是地區轉運機場,現階段設有96個停機坪,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公噸。隨著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和多項擴展計劃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正發展成亞洲的客貨運樞紐。為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機場正不斷增添新設施及建築;在發展最後階段,機場每年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在不斷進行擴展的努力下,香港國際機場已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殊榮。

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現時有約80家國際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75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約150個遍佈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約76%的航班採用廣體噴射機。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約31架次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香港國際機場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華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2005年,香港國際機場以乘客量計是亞洲第3繁忙機場,全球排名16,達4000萬人次[4];以貨運量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孟斐斯國際機場),達343萬公噸[5]。以國際交通計,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以後即成為全球第三繁忙客運機場(目前全球排名第5,亞洲第1)[6],全球貨運則排名第一。2006年的客運量按年升9.1%至4445萬人次;貨運量增長5.2%至358萬公噸;飛機起降量升6.4%,超過28萬架次。

多項重要設施於2007年啟用,包括二號客運大樓、機場行政大樓、新商用飛機庫[7]等;海天客運大樓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間機場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等則在2008年完成。



history:

1998年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機場是啟德機場,位於九龍的九龍城區。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而且到1980年代末時使用量亦已遠超飽和量。加上啟德機場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不過,由於建築新機場的費用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

1989年,香港因為北京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隨即在10月11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


啟德舊機場與赤鱲角新機場位置圖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1997年,即香港主權移交的年份。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及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約翰·梅傑)與中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港英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同意中國銀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港英政府則成立香港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港英政府在談判時期就已經成立臨時機場管理局,並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由於機場的選址是赤鱲角,興建工程會把全島夷為平地。為了搶救島上珍貴歷史文物,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曾撥款資助香港考古學會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搶救發掘工作。考古搶救行動於1990年展開,歷時16個月。首要任務就是在該島進行全面的調查,紀錄舊墳墓和舊建築物,並且找出原來的耕作模式。考古人員在深灣村、虎地灣、蝦螺灣等多個考古遺址出土很多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器時代的陶器。在赤鱲角亞媽灣的一座甚有特色的天后廟,大約於1833年建成,於1990年間被拆卸,全部建築材料皆被運往東涌黃龍洞擇地重建。[8]另外,島上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也在興建機場前被送往南丫島棲息。


俯瞰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初期計劃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

新機場於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才從啟德機場通宵地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遷移,赤鱲角新機場正式開始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是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班CX889,該航班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1998年7月6日清晨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市民以「新機場」和「舊機場」分別稱呼兩個機場。

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出現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供電及供水停頓等情況;機場快綫出現班次延誤及未能成功靠站;貨運服務更一度接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政府及後需要重開原啟德機場的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將貨物調道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獲得解決,並逐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香港政府委任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徹查新機場混亂事件,當中包括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暨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主席陳方安生。香港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先後就新機場啟用的混亂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香港國際機場在2007年4月5日清明節及復活節長假期首天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9],共有891架次航機升降,與每日平均780航機架次比較,上升了14.2%,並刷新了在2007年2月16日所錄得的872單日航班升降架次最高紀錄。
2007-08-08 9:26 pm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是現時香港唯一運作的民航機場。由於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因此也稱為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並常被航空業界以CLK簡稱)。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3]

香港國際機場是地區轉運機場,現階段設有96個停機坪,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公噸。隨著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和多項擴展計劃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正發展成亞洲的客貨運樞紐。為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機場正不斷增添新設施及建築;在發展最後階段,機場每年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在不斷進行擴展的努力下,香港國際機場已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殊榮。

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現時有約80家國際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75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約150個遍佈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約76%的航班採用廣體噴射機。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約31架次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香港國際機場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華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2005年,香港國際機場以乘客量計是亞洲第3繁忙機場,全球排名16,達4000萬人次[4];以貨運量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孟斐斯國際機場),達343萬公噸[5]。以國際交通計,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以後即成為全球第三繁忙客運機場(目前全球排名第5,亞洲第1)[6],全球貨運則排名第一。2006年的客運量按年升9.1%至4445萬人次;貨運量增長5.2%至358萬公噸;飛機起降量升6.4%,超過28萬架次。

多項重要設施於2007年啟用,包括二號客運大樓、機場行政大樓、新商用飛機庫[7]等;海天客運大樓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間機場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等則在2008年完成。

1998年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機場是啟德機場,位於九龍的九龍城區。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而且到1980年代末時使用量亦已遠超飽和量。加上啟德機場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不過,由於建築新機場的費用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

1989年,香港因為北京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隨即在10月11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


啟德舊機場與赤鱲角新機場位置圖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1997年,即香港主權移交的年份。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及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約翰·梅傑)與中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港英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同意中國銀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港英政府則成立香港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港英政府在談判時期就已經成立臨時機場管理局,並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由於機場的選址是赤鱲角,興建工程會把全島夷為平地。為了搶救島上珍貴歷史文物,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曾撥款資助香港考古學會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搶救發掘工作。考古搶救行動於1990年展開,歷時16個月。首要任務就是在該島進行全面的調查,紀錄舊墳墓和舊建築物,並且找出原來的耕作模式。考古人員在深灣村、虎地灣、蝦螺灣等多個考古遺址出土很多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器時代的陶器。在赤鱲角亞媽灣的一座甚有特色的天后廟,大約於1833年建成,於1990年間被拆卸,全部建築材料皆被運往東涌黃龍洞擇地重建。[8]另外,島上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也在興建機場前被送往南丫島棲息。


俯瞰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初期計劃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

新機場於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才從啟德機場通宵地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遷移,赤鱲角新機場正式開始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是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班CX889,該航班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1998年7月6日清晨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市民以「新機場」和「舊機場」分別稱呼兩個機場。

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出現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供電及供水停頓等情況;機場快綫出現班次延誤及未能成功靠站;貨運服務更一度接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政府及後需要重開原啟德機場的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將貨物調道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獲得解決,並逐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香港政府委任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徹查新機場混亂事件,當中包括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暨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主席陳方安生。香港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先後就新機場啟用的混亂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香港國際機場在2007年4月5日清明節及復活節長假期首天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9],共有891架次航機升降,與每日平均780航機架次比較,上升了14.2%,並刷新了在2007年2月16日所錄得的872單日航班升降架次最高紀錄。

收錄日期: 2021-04-29 00:12: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08000051KK023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