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蟑螂會否破壞環境?

2007-08-08 7:33 am
環保~蟑螂會否破壞環境?

回答 (3)

2007-08-08 7:40 am
✔ 最佳答案
其實,蟑螂不但不會破壞環境,而且還是一隻益蟲

蟑螂(學名Blattodea)是一種常見昆蟲,古稱蜚蠊。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中,蟑螂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生存十分有害,並必須消滅之的害蟲來對待。但根據近年生物學家研究,其實蟑螂是一種很愛清潔的昆蟲,專門清除環境中的垃圾,日常家居中出現蟑螂其實是環境質素惡化的警號。假若居住環境清潔,蟑螂沒有生存的空間,就不會停留。

在漢語各地方言蟑螂有其特殊稱呼。粵語稱「gaat6 zaat6」,漢字多作曱甴。閩南及臺灣地區稱為「ka-cho̍ah」,無適合漢字可寫。兩地稱呼相音近,可能同承自古越語。

蟑螂的身體攜帶有大量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

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會被餓死。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種原產秘魯的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猴子及老鼠也是蟑螂常見的天敵。

從另一角度看,蟑螂也有不少益處的:牠們是生態上重要的一員,既是分解者,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中醫藥上有利尿的功能;蟑螂的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曾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這種動物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所提供的知識及對人類的貢獻就更難以形容了

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在美國東部,平均一間房子就有1000隻以上,而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的無翅若蟲。若蟲取食不久,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就可以看見翅芽,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7次脫皮。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12次才行。蟑螂的生長﹑脫次數和氣候因子﹑食物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

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

(以上內容源於周廷鑫《昆蟲的多樣性—以蟑螂為例》一文中記載)

另外,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亦可以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

一般認為,若果地球人使用核子武器自相殘殺以至人類滅絕的話,蟑螂因為各種特性將會繼續在地球上生存。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蟑螂的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外部連結]

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蛻皮大概需要四十八小時完成。期間若有輻射侵襲,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但並不是所有蟑螂於同一時間蛻皮。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除非在下一次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

因为蟑螂的呼吸气孔位于腹部附近,用泡沫涂于腹部可使蟑螂致命。
由于蟑螂会游泳,所以即使把它丢进冲水马桶,也不能淹死它。不过利用去油剂或清洁剂去除蟑螂身上的油份,再把它丢进冲水马桶,就可以把它淹死。
蟑螂的最大弱点是不耐热。摄氏50度以上的热水即可将之杀死。所以亦有人用蒸气喷射等方法解决蟑螂问题。
曱甴酒店:对有一定学习性的成年蟑螂未必有效。曱甴酒店要定期清理,否则有可能变成蟑螂的巢穴。
保持家居清洁,处理积水及修理漏水的水龙头,避免食物长期外露,定期打扫吸尘。
把洗衣粉撒在蟑螂可能出没之处,它吃掉洗衣粉后就会死去。因洗衣粉是一种高效的诱杀蟑螂的药剂,其作用甚至胜过一些化学杀虫剂。
按1:4的比例,把肥皂溶进热水中,用热肥皂水直接喷在蟑螂身上,可有效杀灭蟑螂。
把糖和苏打粉各半混合,置于蟑螂出没地,约3天-14天后,蟑螂就会消失不见。
也可用土豆、硼酸自制灭蟑药。将蒸熟后捻碎的土豆,与之相同体积的硼酸充分混合捏成块,放在蟑螂常出没的地方,等其食用。但如果你家里有其他小宠物,此方法慎用。
用热水溶解适量硼酸后,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地板,干燥后,白色硼酸结晶会渗入地板缝隙,可防蟑螂、蚂蚁等。
将橘子皮、柠檬皮晒干或烤干后,放在各类橱柜中,不仅有香味剂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蟑螂效果。
驱避蟑螂的办法除放新鲜夹竹桃叶外,还可把鲜黄瓜放在食品橱里,或在室内放一盘切好的洋葱片,蟑螂闻其味便会立即逃走。
蟑螂爱吃香甜食物,可用一只小口径长颈玻璃瓶,瓶内放些香甜食物,瓶口涂上芝麻油,蟑螂进入瓶内,因为瓶壁很滑,爬出来就困难了。
蟑螂还爱在硬物上刮去背部污垢。可在房间角落撒些硬而带锐棱的硅藻土,蟑螂到那里去擦刮身体时,表面那层蜡油会擦掉过多,结果蟑螂体内的水分大量散失,脱水而死。
蟑螂逃避危险,是依靠尾须上的感应器官感受外界震动来逃避,所以人见到蟑螂时应立即嘴发“嘘”声,干扰蟑螂的感应,然后迅速去拍打,比较容易把它打死。
參考: 維基
2007-08-09 6:57 am
剋蟑 抗敏

入夏後,蚊蠅、蟑螂出現頻率高,
特別是蟑螂也會引發過敏,
因此,過敏族要將蟑螂列為夏日除害的首要對象。

文╱張棋禎
時序早已入夏,高溫的氣候使得蟑螂、蚊子、蒼蠅、螞蟻出現在居家環境的頻率提高,讓人不勝其擾。牠們不僅破壞環境衛生影響觀瞻,也可能是傳染病的媒介,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幾年來蟑螂引起的過敏疾病(如氣喘、鼻炎)持續增加,蟑螂的罪行禍害又要加上一筆,所以過敏族要將蟑螂列為夏日除害的首要對象。

●蟑螂為何引起過敏?

一般而言,看見一隻蟑螂,表示牆後和縫隙中藏有數百隻。由於蟑螂住在陰暗不為人知之處,死後不易被發現,時間一久,死蟑會分解成小小粒子如塵,水改虫)一樣,再加上牠的殼屑、唾液、分泌液具有高度的致敏性,這些物質飄浮於空氣中,當人吸進呼吸道時,便造成一系列的過敏發炎反應,臨床上,病人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胸悶、氣喘等情況。

●誰易對蟑螂過敏?

根據國外知名的過敏期刊研究報告指出,三十%至五十%的過敏患者與蟑螂有關。而國內的資料也顯示,蟑螂可能是僅次於塵蟎,為第二常見的過敏原。美國國家內陸城市氣喘研究發現,約卅六%氣喘兒童對蟑螂過敏,更指出八十九%的兒童房間裡,存有高數量的蟑螂過敏原。

在某些地區和種族,對蟑螂的過敏程度超過塵,大多數的蟑螂生長在熱帶地區,台灣處於亞熱帶,一年四季其實都有蟑螂危害,只是夏季最明顯,在台灣出沒常見的蟑螂種類有:美國蟑螂、德國蟑螂、亞洲蟑螂、澳洲蟑螂、棕紋蟑螂。在家裡的塵埃中,可測得到蟑螂過敏原的存在。要知道自己是否對蟑螂過敏,應請過敏專科醫師給予皮膚試驗或抽血檢查(MAST或CAP)便可確認。

●大家一起來滅蟑:

許多患者常堅稱:「家裡看不到一隻蟑螂,怎麼會蟑螂過敏呢?」事實上這隻扁扁的蟑螂適應力驚人,神出鬼沒,夜裡可能自下水道爬出,白天即銷聲匿跡,而牠的分泌物早已不知不覺混入家裡的塵埃中,讓人防不勝防。

蟑螂是極難消除的,不能只是拿起掃把或拖鞋,「啪」一聲打下去而已,必須積極消滅家中出沒的蟑螂,首先要去其所欲,收妥任何可讓牠飽餐一頓的食物,所有碗盤和器皿都要馬上清洗,不可堆積在洗碗槽上,垃圾桶要密封或勤倒垃圾。

使用各種殺蟑劑或請專門人員來滅蟑,殺蟑劑有兩種,一種是噴劑,將藥噴灑在蟑螂爬行過的路徑。另一種藥劑則以藥片為餌,引誘蟑螂來吃,因為蟑螂有吃食彼此糞便的習慣,如此可達到連鎖殺蟑效果,由於蟑螂是消滅在看不見的巢穴中,所以此法讓人感覺蟑螂好像變少,相較顯得無形,但乾淨多了。

不管是噴劑或藥劑,要使用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例如廚房裡的櫥櫃或抽屜;爐子、冰箱下面及其他蟑螂藏身之處;堵住、封住所有入口,避免蟑螂由外面進入;牆上、地板、窗戶、門扇上的破洞或縫隙都要補好;管線周圍的空隙也應該填滿;漏水的水龍頭一定要修好,家中不要儲存垃圾袋、紙箱、報紙或空瓶,因為這些都是蟑螂最喜歡出沒的地方。

蟑螂除了醜陋,人人喊打之外,還對台灣寶島五分之一人口的過敏族威脅甚大,為了確保居家生活品質,避免過敏病發作,在炎炎夏日中,不要忘了大家一起來滅蟑。
(本文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2007-08-08 7:36 am
蟑螂(學名Blattodea)是一種常見昆蟲,古稱蜚蠊。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中,蟑螂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生存十分有害,並必須消滅之的害蟲來對待。但根據近年生物學家研究,其實蟑螂是一種很愛清潔的昆蟲,專門清除環境中的垃圾,日常家居中出現蟑螂其實是環境質素惡化的警號。假若居住環境清潔,蟑螂沒有生存的空間,就不會停留。

蟑螂的身體攜帶有大量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

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會被餓死。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種原產秘魯的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猴子及老鼠也是蟑螂常見的天敵。

從另一角度看,蟑螂也有不少益處的:牠們是生態上重要的一員,既是分解者,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中醫藥上有利尿的功能;蟑螂的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曾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這種動物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所提供的知識及對人類的貢獻就更難以形容了!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58: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07000051KK059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