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曾蔭權爵士[1],大紫荊勳賢,KBE,JP(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政治家,自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早於1967年成為公務員的曾蔭權,曾在政府不同部門出任有關財政和貿易的職位,並在1995年於港英政府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以後,曾蔭權繼續擔任財政司司長一職,並在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時任特首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遂在同年5月宣佈參加行政長官補選,並在同年6月16日自動當選,最後於6月24日正式宣誓就任,成為第二任行政長官。在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將延至2012年屆滿。
在財政司司長和特首任內,曾蔭權因處理好香港的經濟而頗受稱譽。但同時,由於他未有就普選立下清晰的「時間表」,因而一直受不少泛民主派人士所非議[2]。另外,曾蔭權常在公開場合戴上蝶形領結(bowtie,香港粵語音譯為「煲呔」),所以他常被坊間稱為「煲呔曾」。
曾蔭權在1944年10月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南海九江鎮龍迴新基村,自稱為曾子後人。其父親曾雲是警務人員,服務警隊30年,擁有五子一女,而曾蔭權則在家中排行第一。曾蔭權的胞弟曾蔭培亦為警務人員,曾自2001年至2003年擔任香港警務處處長。在1964年,曾蔭權於香港華仁書院預科畢業,此後曾短暫任職輝瑞藥廠推銷員。
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曾蔭權每朝早也會到教堂參加崇拜。但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亦常對曾蔭權的施政有所抨擊。
公務員生涯
曾蔭權在1967年1月加入當時的港英政府成為公務員,此後曾在政府不同部門供職,除了主理財政和貿易政策外,他亦曾經負責處理些有關香港主權移交的事務。
自1981年至1982年,曾蔭權曾到美國深造,並在哈佛大學的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此外,他又曾獲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在1977年,他曾被派往馬尼拉的亞洲發展銀行工作一年,專理菲律賓和孟加拉的供水和鐵路發展項目。
在1985年至1989年任職副常務司期間,曾蔭權曾統籌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事宜,並負責推廣居英權計劃。在1991年,曾蔭權改任貿易署署長,主理貿易談判以及有關貿易的行政事宜。到1993年5月,他獲擢升為庫務司,任內負責政府之資源調配、稅務系統的運作和控制政府的成本效益。
1995年9月,曾蔭權獲時任港督彭定康委任為財政司,接替麥高樂爵士,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華人財政司。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曾蔭權又在前港督府獲查爾斯王子頒授KBE勳銜,以誌他對香港多年的貢獻。而主權移交以後,曾蔭權曾在2002年6月獲授大紫荊勳章。在任財政司和1997年以後的財政司司長期間,香港的公共開支一直穩步增長,公共收入雄厚穩健,而政府亦出現充裕的盈餘。當時香港的公共開支上升至佔GDP的23%,但這個比率以已發展地區而言,卻仍然是十分低的。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初期,曾蔭權曾同意增加公務員薪酬,但薪酬不久又遭調低,並一直維持在1997年的水平。1997年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期間,曾蔭權又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聯手抵抗投機者狙擊港元的行動。
政務司司長
2001年5月1日,陳方安生以私人理由提早卸去政務司司長一職。時任特首董建華於是以曾蔭權接替政務司司長。至於財政司司長則由梁錦松接任。梁錦松並非公務員,明顯打破了以往由公務員擔任政府高官的慣例。其後董建華在2002年推行「高官問責制」,由於政務司司長的職能大多被分拆出來,以及所有「問責局長」不再由政務司司長統率,直接受董建華節制。故不少人認為曾蔭權的權力被架空,變成「無兵司令」。
雖然曾蔭權的職責是就施政向特首提供意見,但外界卻指曾蔭權的殖民地背景,使他實際上被北京和董建華投閒置散,2003年SARS爆發以後,曾蔭權被指派主理全港清潔,就曾被傳媒揶揄為「清潔大隊長」[2]。不過,他借這項工作對積弊甚深的公屋清潔問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結果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此外,他又先後處理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及香港政制發展,但由於他決定文娛藝術區單一招標,以及2007年不作雙普選,結果被部分港人指為無聽大眾意見。
在2005年3月12日,董建華意外地宣佈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遂按照《基本法》成為署理行政長官。雖然根據民意調查,曾蔭權在特區政府眾高官中取得最高的評分,外界亦揣測曾蔭權會否參選特首,不過當時不少親北京人士卻公開表示反對他擔任特首。當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更直言曾蔭權「存有文化隔膜及感情疏離」,以及「不尊重愛國價值」,更著他「好好反思過去40年的經驗」[3]。
[编辑] 署理行政長官
根據[3]《香港基本法》,若果行政長官因故辭職,政務司司長將會成為署理行政長官以代行職務,但為期不可以多於6個月。在香港時間2005年3月10日下午5時30分,當時的特首董建華以「健康理由」宣佈辭去特首一職。其辭職隨後在3月12日獲得中央人民政府確認外,又同時確認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出任署理行政長官。
在2005年5月25日,曾蔭權終於宣佈參選特首,並同時辭去了署理行政長官和政務司司長的職務。而署理行政長官一職則由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接替,政務司司長則由孫明揚暫代。曾蔭權的辭職,在2005年6月2日獲得中央人民政府的確認。
出生 1944年10月7日
家庭 妻子曾鮑笑薇,兩人育有兩名子
學歷 1964年 香港華仁書院畢業
1982年 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畢業
公職生涯 1967年 二級行政主任
1971年 政務主任
1974年 調任財政科
1977年 借調菲律賓馬尼拉亞洲發展銀行
1982年 沙田政務專員
1984年 貿易署副署長
1985年 副常務司
1989年 行政署長
1990年 任內負責居英權計劃
1991年 貿易署署長兼總貿易談判代表
1993年 獲OBE勳銜
1993年5月 庫務司
1995年 財政司
1996年7月6日 首度署任港督
1997年6月 獲KBE勳銜
1997年7月 財政司司長
2001年 政務司司長
2001年 獲GBM勳銜
2005年3月 署理行政長官
2005年5月 參選特首
2005年6月 香港行政長官
2007年3月 再次在特首選舉勝出
[编辑] 參選特首
主条目:2005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
曾蔭權辭去政府職務以後,就立即成立了競選辦公室,當中,他又獲立法會議員兼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協助進行競選活動。雖然早前曾經有親北京人士反對曾蔭權參選,但是憑藉自身熟悉政府的經驗,使曾蔭權的民望一直高企,而不少民主派人士和大商家都公開表態支持曾蔭權競選特首,因此一時之間,曾蔭權又被外界認定為特首的熱門人選。
在2005年6月15日上午11時50分,曾蔭權到選舉事務處遞交參選提名表格,下午5時選舉主任朱芬齡法官確認其提名有效[4]。至此,曾蔭權在800名選委中,一共取得其中710人的支持,當中包括了674份提名表格及36份支持同意書。翌日下午5時,行政長官的選擧提名期結束,選擧主任朱芬齡法官宣佈在收到的六份提名中,只有曾蔭權的一份是有效的提名。因此她宣佈根據《行政長官選擧條例》,曾蔭權為唯一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並自動當選成為新一任特首。在2005年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政府正式任命,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在參選期間,曾蔭權獲得高達2700萬的競選經費,比董建華在尋求連任時所得的經費高出3倍。當中,20%的競選經費由商人所捐出。雖然曾蔭權表明,每位競選贊助人都沒有違反捐獻不得多於10,000元的規定,但事實上,不少商人如何鴻燊和李兆基等等卻以家族中不同人士的名義作出捐獻。畢竟,曾蔭權最後只動用了420萬的競選經費,比董建華在尋求連任時所花的經費還要少200萬。最後曾蔭權將餘下約2300萬經費悉數捐贈予14個不同的慈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