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淋巴癌
淋巴是血液中的血漿滲透到淋巴管中(當血漿滲出血管後又叫做組織液);淋巴系統的構成主要是由淋巴(又稱淋巴液)、淋巴結和淋巴球(白血球的一種)。淋巴系統具有抵禦細菌的功能,淋巴結裡有聚集許多的淋巴球,當有細菌經由淋巴管進入了淋巴結,淋巴結內的淋巴球就會把細菌吞噬。所以在生病的時候,淋巴結通常會腫大。最後淋巴液會經由滲透作用回到微血管內,完成一次淋巴循環。
人體除極少數器官,如腦組織或聲帶以外,各處均有淋巴組織存在。淋巴組織發生癌病,可沿淋巴系統蔓延至其他組織。所謂淋巴癌,又稱惡性淋巴瘤,事實上包括好幾種不同的組織病理形態;大體上可分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到目前,發生淋巴癌的原因仍不甚清楚,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缺失、感染、環境、藥物及遺傳等因子都有關係。
淋巴癌的發生率,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2%。男性發生的機會比女性稍多,發生年齡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和外國相較,台灣地區T 細胞淋巴瘤發生率較高。
症 狀
癌的症狀,主要是在身體上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早期皆不痛不癢,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大約60%的淋巴癌首先發現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開始時祇單一腫大,慢慢則數目增加,且越腫大。淋巴癌可發生於全身淋巴組織,如下頷、下顎、前頸部、鎖骨上、腋下、鼠蹊部、縱膈腔或腹部動脈旁,有時則發生於內臟器引起壓迫症狀;若發生於胃、小腸或大腸則可能有腹脹、便血、嘔吐、腹痛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機能障礙之症狀;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則可能產生臉色蒼白、發燒、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減少症,有時在周邊血液裡可見異常淋巴球出現。
由上可知,很多部位的淋巴癌極易被掉以輕心,而未能早期察覺治療。但大部份的淋巴癌就生長於體表易摸到的部位。一般人常誤以為發炎,而自行購買消炎抗生素服用,雖有時可暫時或稍減症狀,但癌症卻仍在蔓延。淋巴癌也可發生如發燒、晚上盜汗、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
診 斷
對於身體上摸到的腫塊,應請專科醫師檢查。醫師會根據腫塊的位置、大小、邊緣面、硬度、及移動性等因素,衡量其發生的原因是發炎、淋巴癌或轉移癌。醫師會建議做耳鼻喉科或有關科檢查,甚至需活體切片檢查,送病理化驗,以決定良性或惡性病灶。
除了一般血液、生化檢查、胸部X光檢查外,對於證實是淋巴瘤之病例,皆必須做分期檢查以確定期別,檢查包括胸、腹電腦斷層、血液及骨髓檢查。如果是何杰金氏病,則需加做淋巴管攝影檢查。如果需要,醫師可能勸告病患接受剖腹探查手術,以檢查腹腔內臟器及淋巴組織有否受淋巴瘤之侵犯,必要時需做脾切除術,腫瘤切除、切片檢查或放置金屬小片於侵犯的淋巴結處,以供放射線治療定位之用。對於何杰金氏病,剖腹探查可減少醫師過度治療或治療範圍不足之缺失。
分 期
臨床上,淋巴癌分成四期,第一期指祇有一處解剖區域有癌侵犯;第二期有兩處以上,但祇在橫膈之一邊;若兩邊皆有時,已入第三期;如有臟器(如肝臟、骨髓)侵犯則算為第四期了。每一期皆再分A、B期,A期沒有全身症狀,B期則有之。
治 療
淋巴癌在40年以前認為是絕症,外科切除後很容易復發及轉移,所以單純外科切除並無法根治淋巴瘤。但由於發現淋巴癌對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極為敏感,現已使用放射線及化學療法為淋巴癌的主要療法,原則上早期何杰金氏病單獨使用放射線治療、而較晚期何杰金氏病以及大多數的何杰金氏病淋巴瘤都以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某些病患會加上局部放射治療,以增加治癒率。
預 後
依據統計,在所有癌患中,約85%的人可到完全緩解,5年的無病存活率約60%,10~15年沒有再發即為治癒了。對於那些沒有得到完全緩解的病患,沒有一個可活過五年。由此可見臨床治療反應的好壞,實與其存活率長短有著最密切的關係。
結 語
由於診斷方法、放射治療、組合性化學治療的進步,何杰金氏病不但不再是無可挽救的疾病,更可使大部份患者達到長時間的存活,而對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治療,也使緩解率及存活率大增;更由於新的治療方式及骨髓移植的發展,使得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大大提昇,相信祇要病患能與醫師充分合作,接受完全的檢查及治療,是可以預期日後淋巴癌病患的治療及生活品質,並可獲得更理想的結果。淋巴癌雖屬惡性病,但早期診斷與治療,必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一般只要平時注意檢查身體上的淋巴,發現異樣或腫大,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