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生平。

2007-08-03 5:58 pm
曹操的生平(詳細的。)

回答 (3)

2007-08-03 6:22 pm
✔ 最佳答案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身高大約只有150cm。他的父親曹嵩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三國志》記載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說認為他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曹嵩成為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也有一說指其為曹騰堂兄弟之子。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由於年少時品行不端,任誰也不看好曹操的未來,只有梁國橋玄和南陽的保顒,一直暗中觀察著曹操。後來在橋玄的推薦下,曹操進一步和許劭深交。有一天曹操問起自已「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據說曹操聽了之後,仰天大笑。

創業
174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177年任頓丘令,179年娶卞氏為妻,180年升為議郎。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任職後罷免了貪污瀆職的高官將近八成,並嚴令禁止當時風行的宗迷信。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後,為了討伐董卓,曹操散盡家財徵募義勇,自已揭竿起義。190年春,又進一步推舉袁紹為盟主,號召各地的群雄共襄盛舉,並兼任奮武將軍一舉。但董卓軍勢力強盛,諸侯不敢立於陣前與之交兵。曹操出於無奈,只得獨自進軍,結果於卞水遭到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身中流箭,坐騎也傷重不起,後得曹洪出讓自已的坐騎,才死裡逃生。

191年曹操討伐入侵東郡的黑山賊,被袁紹任命為東群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義子呂布所殺。同年,青州的百萬黃巾大軍入侵兗州,殺死刺史劉岱,曹操再任擔任濟北相,並得到鮑信等人的推舉,接受兗州牧一職。後來黃巾賊交戰於壽張以東之際,鮑信不幸戰死,此事給曹操莫大的打擊,但歷經苦戰之餘,終於大破敵軍。曹操一路追擊至濟北,最後降服了黃巾賊,並收編為子弟兵,又從中選出精,號稱「青州兵」。從此以後,無數的能士紛紛投效至曹操的帳下。同時,袁紹與袁術失和,後來袁紹與荊州的劉表聯手,袁術則與幽州的公孫瓚、徐州的陶謙相結以抗。這時的曹操是袁紹麾下的將領,劉備、孫堅也分別屈身於公孫瓚與袁術之下,受其差遣調度的客將。正當曹操協助劉表,大破袁術於各地之際,陶謙卻趁機攻打兗州東部的泰山郡,導致曹操的父親曹嵩被殺。針對這個事件,曹操於193年至194年間,二度討伐陶謙,並在徐州當地展開格殺勿論的大屠殺。《後漢書》對此事則描錄「男女數十萬人慘遭殺害,即便雞犬也不能倖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

奉戴天子
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被曹操搶得先機)。197年征討張繡,張繡舉眾投降,之後因曹操納張濟之妻,張繡對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曹操知道張繡對此事非常不悅,便設計要殺害張繡,但計劃泄漏,張繡於是襲擊曹操,曹操在長子曹昂與校尉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不僅導致曹操失去了最中意的繼承人,同時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也對曹操十分不諒解,最終導致兩人離婚,至死沒有複合。此事在曹操死前所立遺書中仍有提及。

雄霸北方
200年到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為丞相。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劉備和孫權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在,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加官晉爵
212年,董昭等人推舉曹操為「魏公」,荀彧以忠於漢室立場提出反對。曹操答應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對荀彧不悅。正好荀彧曾從伏完手中收過獻帝抱怨曹操誅殺董承的信,曹操放荀彧到譙犒軍,在途中荀彧在壽春病死。另有一說曹操送一個空盒要荀彧自殺,逼死荀彧。213年,曹操自封為「魏公」。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曹操快速地得到漢中,但劉備得悉曹操得漢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孫權平分荊州,回師益州。曹操見劉備無懈可擊,便班師回朝。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錫,217年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十月,再授賜十王冠、二綵帶,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實際上掌握等同於皇帝的權力和威勢,權傾朝野,漢獻帝形同手上傀儡隨意擺佈。並任夏侯淵為征西將軍、曹仁為征南將軍,欲取荊蜀。

漢中爭奪戰
217年,劉備大舉進攻漢中,漢中之戰爆發。孫權也偷襲合肥,由於形勢緊張,曹操便在九月親自到長安坐鎮,與劉備相峙一年。219年正月劉備親自領軍和黃忠分進合擊,大破夏侯淵。漢中為劉備攻佔,同年三月曹操親自揮軍欲奪回,一度還召集抽調鎮守北方的曹彰二十萬大軍增援,但都為劉備所敗,魏軍無功而返,劉備還派劉封、黃忠、趙雲等將攻擊曹軍。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長安,劉備攻下房陵,派劉封順沔水攻佔上庸。相傳曹操再度敗於劉備,此段心境為「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典故。

荊州爭奪戰
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大舉攻進襄陽,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殘軍於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龐德援救,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擒殺,關羽還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一時威震華夏。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

219年十月,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孫權果然覬覦荊州而自請襲擊關羽後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鎮守合淝、居巢的張遼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將率軍救援樊城、在張遼解救曹仁前,關羽已退兵。

曹操之死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庚子日),合220年3月15日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220年長子曹丕以魏篡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後世評價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部分曹操崇拜者宣稱,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歎,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8-03 6:04 pm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幼年被大宦官曹騰收為養子,所以改姓曹。

少時,曹操就機警過人,喜歡飛鷹走狗,圍獵比武,不拘禮俗,放浪無度。他叔父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經常向他父親告狀。曹操受了父親斥責後,決定尋找機會對叔父進行報復。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過來,就馬上倒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風的樣子,他叔父立刻跑去報告曹嵩。等曹嵩慌忙的跑了過來,曹操卻安然無恙,曹嵩就問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說:「我根本就沒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歡我,所以才誣陷我。此後,曹嵩不再相信兄弟的話了。

曹操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極為不滿,看到中常侍張讓,依仗權勢,就潛入張讓府中刺殺他。不料被發現,曹操只好跳牆逃出。這件事後,曹操潛下心來,博覽群書,特別喜歡研究兵法。另一方面,曹操開始結交社會名流。一位以「知人」而著稱於世的卸任太尉喬玄,對他說:「我見過不少名士,但沒有能比上你的。如今天下將亂,非有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著個社會,能夠平定天下的,恐怕只有你了。」喬玄又對曹操說:「現在還沒有什麼名氣,應該與許劭結交一下。」曹操就前去拜見許劭,交談一陣子,曹操就問他:「先生看我是怎樣的人呢?」許劭笑而不答。經過再三追問,許劭才說:「你是治事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曹操聽罷,大笑而去。

二十歲時,曹操被地方推舉為孝廉,被授與洛陽北部尉的官職。曹操一上任就再衙門外掛了五色大棒,宣佈有違犯禁令的,不管是誰,一律嚴懲。一天,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馬上下令揮棒就打,之後不法份子在也不敢在北部橫行。曹操的名聲一下子大了起來。

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病死。少帝劉辯即位,年僅十四歲,由何太后臨朝聽政。何進與袁紹謀劃誅滅宦官,太后不同意,袁紹就提議召請并州牧董卓進京,脅迫太后。曹操認為殺幾個首惡的宦官,只需交給獄吏處理就可以了,不可引外兵進京。何進不聽曹操勸告,結果消息走漏,宦官先發制人,伏兵殺死何進。這時,董卓帥兵開進洛陽,不久廢掉另立劉協為獻帝。

袁紹、袁術都不想與董卓同流合污而逃離京師,董卓就拉攏曹操,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痛恨董卓暴行,就逃出了洛陽。董卓就派人捉拿曹操。曹操東行,借宿於父親好友呂伯奢家。晚上,曹操聽到磨刀聲,以為呂家要殺他,就先殺死所有的人,之後才發現呂家要殺豬宴請他。曹操就仰天長嘆,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曹操跑到陳留,得到大財主衛弘支援許多錢財和軍糧,就招募了五千士兵,公開打出討伐董卓的旗號。一些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奔。此時,關東一些州郡的州牧也積極組軍反抗董卓,最後推舉袁紹為盟主。董卓得之就挾持獻帝遷都長安,火燒洛陽,調動大軍迎擊諸侯聯軍。曹操幾次催促袁紹西進,但袁紹不聽。於是曹操就單獨率軍西上。曹操一路風塵而來,結果被打的大敗。經過這次挫折,曹操感到自己力量太小,就與曹洪、夏侯惇等分赴揚州、徐州招募兵馬準備再戰。不久,聯軍也解體了。

一九二年夏天,青州黃巾軍發展壯大,進入兗州,殺死兗州太守劉岱,全體官員前往東郡懇請曹操擔任兗州牧。曹操親自率軍,最後,青州黃巾軍全部投降,曹操從中挑選青壯年三十萬人,號稱「青州兵」。曹操有了兗州做根據地後,想把父親接來安享晚年。不料途中遭徐州牧陶謙的部將襲擊,曹家老小全部遇害。曹操得之後,相當氣憤,於是親率大郡討伐陶謙。後來因兗州張邈、陳宮發生政變,請來呂布,立為兗州牧,只剩荀彧、程昱堅守的鄄城、東阿三縣還屬於曹操,曹操被迫撤兵。一年之後,曹操終於打敗了呂布,呂布、陳宮逃往徐州,兗州又回到了曹操的掌握之中。

一九六年九月,曹操領軍護送漢獻帝東遷許縣。從此曹操牢牢地控制了東漢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這時,董卓的舊將張濟已死,他的姪子張繡繼統其眾,攻佔宛城,揚言要進攻許都。一九七年正月,曹操率軍西征,張繡不戰而降。但不久張繡即反叛,襲擊曹操。曹操倉皇而逃,長子曹昂、姪子曹安民及大將典韋均遭殺害。同年冬,曹操再次攻打張繡,收復宛和舞陰。第二年三月又第三次進攻張繡。由於張繡得到荊州牧劉表的幫助,曹操三次出征都沒有成功,但卻遏止了張繡、劉表的北上。

一九八年九月,曹操率兵攻打呂布,把呂布包圍在下邳。陳宮建議呂布率兵出屯城外為犄角之勢,並切斷曹軍糧。但呂布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堅守孤城不出。兩個月後,曹操採納郭嘉、荀攸的建議,挖開沂水、泗水衝灌下邳。呂布也終於投降了。呂布的勢力徹底滅亡了。

二○○年正月,袁紹發表《討曹檄文》,由著名文人陳琳起草,曹操看了很氣憤,但很讚賞陳琳的文才。二月,袁紹率十餘萬精兵,進抵黎陽,同時派大將顏良駐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官渡之戰拉開序幕。曹操屯兵官渡,袁紹也率軍向官渡逼近。雙方遙遙相對,曹操出擊不利,就收兵回營,堅守不出。因知道袁軍的人馬多,糧草消耗量大,謀士荀攸勸他阻斷袁軍的糧草,曹操就派徐晃襲擊袁軍的運糧隊伍,焚毀糧車數千輛。十月,許攸勸袁紹襲取許都。雸紹不聽,許攸連夜投奔曹操。曹操與許優勢老朋友,許攸建議曹操使用精兵偷襲烏巢,第二天,曹操就率五千名步騎兵改用袁軍旗號,抄小路向烏巢出發了。最後曹操攻陷烏巢,殺了淳于瓊。曹軍大獲全勝,乘勢率全軍發動猛攻擊,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率八百騎兵度過黃河,向北逃去。二○二年五月,袁紹病死。袁譚與袁尚爭奪繼承權,發生內鬨。曹操乘機發兵,冀、幽、青、并四州全部歸入曹操勢力範圍,北方基本上統一了。

二○八年七月,曹操對荊州發動攻擊。九月,曹軍率軍抵達新野,劉琮以全荊州的土地和人民向曹操投降。秋冬之交,曹操率領水陸大軍從江陵出發,沿江東岸到達赤壁,與孫、劉聯軍相遇。鑒於北方軍隊不習慣水戰,曹操下令用鐵鎖把戰艦聯鎖在一起。這給了孫、劉聯軍採用火攻提供了條件。一天夜裡,東南風大起,周瑜的部將黃蓋詐稱投降,帶了十艘滿載著澆了油的柴草鬥艦,藉著風勢直向曹營駛去。距曹營不遠,同時然起火來向曹營艦船撞去,曹軍大敗。

曹操回到了北方,總結了赤壁戰敗的教訓,決定首先平定關西、漢中,然後再實現自己統一全國的雄心壯志。二一一年七月,曹操率領大軍,討伐馬超。曹操大軍抵達潼關,與關西軍隔關對峙以吸引馬超的主力。另一方面暗中派徐晃、朱靈帶四千人度過黃河,在黃河西岸建立營寨,準備讓大軍陸續渡到河西,進行側面作戰。曹操繞到馬超背後,完全打亂馬超作戰計劃。最後韓遂與馬超決定割地求和。曹操表面上同意,暗中則施展離間計,分化馬超和韓遂關係,使兩人互相猜疑。然後,曹操才與關西軍決戰,一舉獲勝。二一五年,曹操親征張魯。七月,曹操大軍進抵陽平關,張魯之弟張衛據關堅守。曹操久攻不下,就撤兵而還。張衛見曹兵已退,守備開始鬆懈。曹操突然回兵夜襲,佔領陽平關。十一月,張魯向曹操投降。

二一六年五月,漢獻帝晉封曹操為「魏王」。

二一八年,劉備親自率軍攻打漢中。夏侯淵中了劉備的圈套,於二一九年被劉備斬殺於定軍山,權軍大敗,曹操率軍親征,依然無法挽回敗局,只好退出了漢中。二一九年七月,關羽對樊城發動進攻,曹仁派于禁、龐德等七軍屯在樊城之北,以成犄角之勢。進入八月,大雨連綿,漢水氾濫,關羽引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並進圍樊城、襄陽,威震華夏。曹操甚至考慮把首都遷往鄴城,以避其鋒。後來他接受了司馬懿、蔣濟的建議,勸說孫權偷襲關羽,擒斬關羽,才解除了襄陽、樊城之圍。

孫權為了轉嫁殺死關羽的責任,派人把關羽的人頭送過來。曹操非常明白孫權用意,下令按關羽的身材雕刻了一個木偶,穿上壽衣,與人頭縫在一起,以諸侯之禮在洛陽厚葬。

二二○年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被葬在鄴城西面的山崗上,與戰國時作過鄴令的西門豹祠堂相鄰,稱「高陵」。九個月後,曹操的兒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他為「武皇帝」。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
2007-08-03 6:02 pm
[編輯] 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身高大約只有150cm。他的父親曹嵩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三國志》記載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說認為他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曹嵩成為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也有一說指其為曹騰堂兄弟之子。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由於年少時品行不端,任誰也不看好曹操的未來,只有梁國橋玄和南陽的保顒,一直暗中觀察著曹操。後來在橋玄的推薦下,曹操進一步和許劭深交。有一天曹操問起自已「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據說曹操聽了之後,仰天大笑。


[編輯] 創業
174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177年任頓丘令,179年娶卞氏為妻,180年升為議郎。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任職後罷免了貪污瀆職的高官將近八成,並嚴令禁止當時風行的宗迷信。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後,為了討伐董卓,曹操散盡家財徵募義勇,自已揭竿起義。190年春,又進一步推舉袁紹為盟主,號召各地的群雄共襄盛舉,並兼任奮武將軍一舉。但董卓軍勢力強盛,諸侯不敢立於陣前與之交兵。曹操出於無奈,只得獨自進軍,結果於卞水遭到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身中流箭,坐騎也傷重不起,後得曹洪出讓自已的坐騎,才死裡逃生。

191年曹操討伐入侵東郡的黑山賊,被袁紹任命為東群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義子呂布所殺。同年,青州的百萬黃巾大軍入侵兗州,殺死刺史劉岱,曹操再任擔任濟北相,並得到鮑信等人的推舉,接受兗州牧一職。後來黃巾賊交戰於壽張以東之際,鮑信不幸戰死,此事給曹操莫大的打擊,但歷經苦戰之餘,終於大破敵軍。曹操一路追擊至濟北,最後降服了黃巾賊,並收編為子弟兵,又從中選出精,號稱「青州兵」。從此以後,無數的能士紛紛投效至曹操的帳下。同時,袁紹與袁術失和,後來袁紹與荊州的劉表聯手,袁術則與幽州的公孫瓚、徐州的陶謙相結以抗。這時的曹操是袁紹麾下的將領,劉備、孫堅也分別屈身於公孫瓚與袁術之下,受其差遣調度的客將。正當曹操協助劉表,大破袁術於各地之際,陶謙卻趁機攻打兗州東部的泰山郡,導致曹操的父親曹嵩被殺。針對這個事件,曹操於193年至194年間,二度討伐陶謙,並在徐州當地展開格殺勿論的大屠殺。《後漢書》對此事則描錄「男女數十萬人慘遭殺害,即便雞犬也不能倖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


[編輯] 奉戴天子
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被曹操搶得先機)。197年征討張繡,張繡舉眾投降,之後因曹操納張濟之妻,張繡對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曹操知道張繡對此事非常不悅,便設計要殺害張繡,但計劃泄漏,張繡於是襲擊曹操,曹操在長子曹昂與校尉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不僅導致曹操失去了最中意的繼承人,同時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也對曹操十分不諒解,最終導致兩人離婚,至死沒有複合。此事在曹操死前所立遺書中仍有提及。


[編輯] 雄霸北方
200年到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為丞相。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劉備和孫權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在,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編輯] 加官晉爵
212年,董昭等人推舉曹操為「魏公」,荀彧以忠於漢室立場提出反對。曹操答應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對荀彧不悅。正好荀彧曾從伏完手中收過獻帝抱怨曹操誅殺董承的信,曹操放荀彧到譙犒軍,在途中荀彧在壽春病死。另有一說曹操送一個空盒要荀彧自殺,逼死荀彧。213年,曹操自封為「魏公」。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曹操快速地得到漢中,但劉備得悉曹操得漢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孫權平分荊州,回師益州。曹操見劉備無懈可擊,便班師回朝。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錫,217年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十月,再授賜十王冠、二綵帶,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實際上掌握等同於皇帝的權力和威勢,權傾朝野,漢獻帝形同手上傀儡隨意擺佈。並任夏侯淵為征西將軍、曹仁為征南將軍,欲取荊蜀。


[編輯] 漢中爭奪戰
217年,劉備大舉進攻漢中,漢中之戰爆發。孫權也偷襲合肥,由於形勢緊張,曹操便在九月親自到長安坐鎮,與劉備相峙一年。219年正月劉備親自領軍和黃忠分進合擊,大破夏侯淵。漢中為劉備攻佔,同年三月曹操親自揮軍欲奪回,一度還召集抽調鎮守北方的曹彰二十萬大軍增援,但都為劉備所敗,魏軍無功而返,劉備還派劉封、黃忠、趙雲等將攻擊曹軍。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長安,劉備攻下房陵,派劉封順沔水攻佔上庸。相傳曹操再度敗於劉備,此段心境為「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典故。


[編輯] 荊州爭奪戰
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大舉攻進襄陽,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殘軍於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龐德援救,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擒殺,關羽還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一時威震華夏。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

219年十月,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孫權果然覬覦荊州而自請襲擊關羽後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鎮守合淝、居巢的張遼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將率軍救援樊城、在張遼解救曹仁前,關羽已退兵。


[編輯] 曹操之死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庚子日),合220年3月15日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220年長子曹丕以魏篡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編輯] 後世評價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部分曹操崇拜者宣稱,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編輯]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歎,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5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03000051KK008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