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全球變暗的情況在香港較為嚴重。
據香港天文台研究資料,自1964年以來,照射到地面的陽光總輻射量不斷減少,至1992年陽光量大幅下跌逾三分一;不過近10年的情況已緩和。
雖然變暗現象令陽光減少,香港的氣溫卻沒有下降﹔事實上,香港過去100年的平均溫度上升1.5度。
由於溫室氣體增加、熱島效應等因素,導致日漸變暗的香港,氣溫不跌反升。
能見度是反映懸浮粒子數量的證據,本港近年能見度惡化,去年有高達六分一時間屬低能見度。在香港及華南其他地區,懸浮粒子主要是由火力發電、汽車排放、工程等產生。
據天文台資料,本港過去40年的雲量平均每十年增加1.8%,增幅輕微。
不過,天朗氣清的代價,卻是溫室效應惡化。學者指出,當變暗問題逐漸減弱,溫室氣體失去了「面具」,暖化問題便會更明顯。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development/dimming-hk.htm
近年相對較溫暖的冬天並不代表香港的冬天將會比以前溫暖。長遠來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數據才可實証本港的氣候是否有變暖的趨勢。但是,「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這現象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我們還不太了解它會對香港的氣候有多大影響而已。
此外,大家對冷的感覺沒有過去那麼強烈,還有和城市化不無關係。
城市化形成「城市熱島」
香港的面積儘管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但是在冬季時市區和新界的氣溫差異卻可以十分顯著。尤其在晴朗無雲、風勢微弱的冬季晚上和清晨,空曠的地區由於會出現「輻射冷卻」現象,令氣溫下降幅度比市區大。簡單來說,「輻射冷卻」的出現是由於地面散熱快、空氣不能保存熱量所致。其情形就如一杯熱飲品如果沒有用蓋子蓋著時,它會比用蓋子蓋著時冷卻得更快。所以,冬季時新界有些地區(例如流浮山、打鼓嶺)的氣溫可比市區低5、6度,甚至10度也不足為奇。簡言之,在未有城市建設的影響下,新界一些地區都保留著原來冬季氣候特徵,所以冬天的天氣依然會給人寒冷的感覺。
而在市區,由於城市中的人類活動,如工業活動所排出的熱氣、廢氣,空調系統所排出的熱氣,車輛廢氣,都會令城市相對於郊區的氣溫高。同時,石屎的樓宇和道路都有效地在日間吸收太陽的熱量,並在晚間放出熱能,令晚間市區的氣溫不致於大幅度下降。再加上由於近十多年來有不少高樓大廈落成,令市區空氣不太流通,妨礙空氣的混合和流動,及阻擋了不少寒冷的風,減少我們的冷意。這種城市溫暖化的現象,我們稱為「城市熱島」(urban heat island)。根據香港天文台的資料,由於城市發展,九十年代香港市區的平均最低氣溫已比五十年代升高了大約一度了。展望將來,我們只希望不要再有氣溫上升的趨勢,不然的話,我們渡過夏天時就可能會更「難敖」了。
城市中的人為活動,均可對一些氣候因子(如風、溫度、濕度),構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