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瀕臨絕種的動物

2007-08-01 8:07 pm
現今有什麼動物是面臨瀕臨絕種?

回答 (2)

2007-08-02 1:37 am
✔ 最佳答案
最近科學家估計地球上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
西伯利亞老虎、南方水獺、 雪豹、綠色豬籠草隻是數以千種瀕臨絕種品種的其中例子。
很多動物正瀕臨絕種。蘇門答臘島老虎是其中的一種。 這些老虎是隱伏的捕食者,牠們埋伏在水洞附近等待獵物的出現,然後進行捕殺。牠們是老虎中最小的, 隻有250磅(大約110公斤),是堂兄弟西班牙老虎的一半。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已將蘇門答臘島老虎的數目減少至瀕臨絕種的程度。 現在隻有大約250至400隻的野生蘇門答臘島老虎。

黑猩猩也同樣瀕臨絕種。 黑猩猩的基因和人有百分之九十八是一樣的,比牠們和大猩猩的相似的程度還大。 黑猩猩現在仍然可以在一些茂盛的森林和中西非洲一些無人居住地區找到。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大大威脅牠們剩下的數目。 研究人員估計現在隻有大約十五萬頭野生黑猩猩。

黑臉琵鷺是其中一種在香港出現的瀕危鳥類。 二零零零年所錄得的全球數目約為七百隻,該年約有其中三分一的黑臉琵鷺停留香港的米埔過冬。

賽加羚 ( Saiga )原是中亞細亞天山山脈西段吉爾吉斯山地的特產,而遠到東歐的草原地帶過冬。賽加羚身長一百二十公分至一百七十公分,體重三十六公斤至六十九公斤,夏天時的皮毛為黃褐色,冬天則變成白色,其鼻腔特別發達,那寬大的鼻子是為了適應寒冷乾燥氣候地域的生活,且可以過濾草原空氣裡的塵埃。賽加羚是逐水草而居的動物,每年冬天,牠們成群結隊遷往中亞南方或東歐南方避寒,到沒有覆雪的草原去覓食,同時在這段期間,賽加羚會進行交配,雄賽加羚會為了堅守自己的地盤,和別的雄賽加羚搏鬥以爭奪配偶,每隻獲勝後的雄賽加羚可以擁有五隻至十五隻的雌賽加羚;而在經歷了精疲力竭且滿是傷痕的搏鬥之後,緊接著又頻頻交配,幾乎沒有休息養身的時間,最後許多雄賽加羚過不了冬天,待春天來臨時,得以北返故鄉的雄賽加羚不及百分之十。
雄賽加羚長有豎琴狀的長角,這對長角被中國人認為是強身健力的珍貴藥材,吉爾吉斯人為獲取暴利,賽加羚慘遭屠殺的厄運就不可避免,吉爾吉斯人狩獵賽加羚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獵人成群結隊大規模圍捕獵殺;二是養獵鷹追殺;三是在草地圍上長達五公里的籬笆,然後騎馬追逐,把賽加羚趕入籬笆裡,往往一舉就殺掉數千甚至上萬頭,幾近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一九三零年,前蘇聯政府立法保護賽加羚,冀其不致在地球上消失。

有袋目動物之中,最討人喜愛的無尾熊( Koala ),其分布在澳洲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尤加利樹有很多種,無尾熊卻只吃其中的少數種類,這也是無尾熊不能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無尾熊身體肥碩,約有十五公斤重,身長六十公分到八十公分,沒有尾巴,毛色淺灰或淺黃,臉部寬,鼻子堅韌,且大而圓,有一對黃色的小眼睛,耳殼長有絨毛。其四肢強健,趾爪銳利,很適合攀附樹桿。雖然無尾熊在地面上也能慢跑,但是,牠們習慣在尤加利樹上生活,每日大約要吃一公斤半的樹葉。雖然無尾熊在樹上的動作,總是慢吞吞,但當警覺有異樣聲響時,牠們可以一躍跳到一公尺外的樹上,而且穩穩地攀住。
無尾熊每隔一年產一仔,幼熊在育兒袋裡生活六個月。無尾熊的壽命約為二十年,以前有人為了剝取毛皮和製作「可愛的標本」,曾經大量捕殺無尾熊,現在雖有法律保護,卻因大規模開墾林地而縮小了無尾熊的生活圈,再加上尤加利樹因環境污染而大量枯萎、森林火災頻頻發生等等原因,也使得無尾熊瀕臨絕種的邊緣。

大水獺 ( Giant Otter )分布地區:委內瑞拉、圭亞那、烏拉圭、阿根廷
大水獺的身體柔軟且呈流線型,動作靈活、體毛細密、長而光滑;長尾巴,尾根粗、尾末細,四肢有力,趾間有半蹼,趾爪尖銳。尾下的肛門腺會排放麝香味的分泌物。游泳的時候,前肢緊貼著腹部,後肢划水,尾巴打水活動並有舵的操縱方向作用,吻部的觸毛很發達,可感覺水流和水壓。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東麓廣大的亞馬遜河流域和拉巴拉他流域,以水色呈暗褐色的支流或半月形的湖泊為最多。其身長九十五公分至一百四十公分,尾長四十五公分至一百公分,體重二十公斤至三十四公斤。晝行性,通常一隻母獺帶著四、五隻仔獺過著家族群的生活。大水獺的毛皮非常細緻,自古以來就是上等衣服的好質料,因此大量遭到捕殺而瀕臨絕種,在亞馬遜河的大多數支流區域已經完全失去了牠們的蹤影。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一年之間,南美洲土著一張大水獺的皮可以賣得五十美元,相當於一個伐木工人工作十天的收入,轉手賣到美國或歐洲,則漲價為一張兩百五十美元,由於可獲暴利,幾乎大家放下伐木工作不幹,都跑去捕殺大水獺剝皮了。如今南美國家都將大水獺列為保育動物,但在歐美文明人重金的利誘下,盜獵這一行業是永不歇止的。

雪豹是目前貓科動物中唯一生活在雪線以上的種類;分布於我國陰山、賀蘭山、祈連山、天山、崑崙山以及印度一帶。牠的個體比花豹小些,毛色灰白,雜有黑斑,通常以山羊、羚羊及土撥鼠為主食。冬天時,會往下遷移到兩千公尺左右的地方避寒,入春後,再向上回移。如今已能利用人工方法繁殖了。

林獬是一群大山貓的總稱,外型和虎、豹及山貓等相像,只是耳朵尖端多了一叢長毛;另外,其他貓科動物的牙齒是三十顆,而牠們只有二十八顆。這類動物產於歐、亞及美洲的山中,擅長爬樹。牠們捕食時,是趁獵物不注意,突襲獵物的頸部,然後再啃食,是野兔、鹿、麂等的剋星。由於牠的毛皮良好,引來了人類的大肆捕殺。目前已受到嚴密的保護。

美洲瘦駝是南美安地斯山山區的特產珍獸,生活在三千至五千七百公尺的山中,外型和駱駝相似,但沒有背,體型也較小。性情馴良、耐渴、耐飢的能力強,如果加以馴養,可以協助馱貨。然而,由於牠的毛質良好,肉、奶也能利用,曾遭大量捕殺而幾近滅絕。目前各產國均設有保護區保護牠們。

貘包括馬來貘及美洲貘,是外型奇特的動物之一,前者除頭、頸及四肢黑色外,全身均為白色,後者則呈深褐色,且口吻尖長。牠們通常生活在靠水的叢林中,以野草、樹葉為食;聽覺、嗅覺都相當靈敏,遇危險時,會潛入水中逃生。然而仍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鴞鸚──紐西蘭的「活國寶」,是一種生活在奔林中的夜行性飛禽;外行雖酷似鴞類,但卻是一種鸚鵡。白天時,牠們多棲息在樹洞之中,入夜後才出來覓食,食物以蕨類、樹芽及野果為主。由於外來動物的引進和棲息環境遭受破壞,數量驟減,目前已受到國際鳥類保護會議的嚴密保護。

侏儒河馬為一種生活在非洲密林中的小型河馬,體長約一‧五至二公尺,而肩高只有七十至八十公分。體重為一百八十至二百六十公斤,只有一般河馬的十分之一重。通常河馬是棲息在河中,但牠們卻生活在茂密的草叢或林間,遇危險時,也是立刻躲進林中。一般多獨棲或成對棲息,以野草、樹葉及野果為主食,且在夜間覓食,為一種夜行性動物。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數量漸減少,現已受到保護。

科莫多巨蜥又名「科莫多龍」,是世界上現存的蜥蜴挺型最大的,全長達二至三公尺。這種巨蜥產於印度科莫多島的森林中,以山豬、山羊、麂及野鼠為主食,但見到其他動物的死屍時,也會全部吞吃下去。產卵時,雌蜥會先找一處沙洞,然後將卵產於洞中,每窩約二十五個,經過一個半月左右,卵會自行孵化。然而,由於不是個個卵均會孵化,加上棲息環境的改變,牠們的數量日漸稀少。目前正嚴受保護,並禁止出口。

除這些以外,長鬃山羊、臺灣獼猴、犀牛、美洲獅、綠海龜、閉殼龜、紅咀相思、鱷魚、中華白海豚還有鯨魚等動物都是面臨瀕臨絕種的動物。
2007-08-04 8:37 am
最近科學家估計地球上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

西伯利亞老虎、南方水獺、 雪豹、綠色豬籠草只是數以千種瀕臨絕種品種的其中例子。

很多動物正瀕臨絕種。蘇門答臘島老虎是其中的一種。 這些老虎是隱伏的捕食者,牠們埋伏在水洞附近等待獵物的出現,然後進行捕殺。牠們是老虎中最小的, 只有250磅(大約110公斤),是堂兄弟西班牙老虎的一半。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已將蘇門答臘島老虎的數目減少至瀕臨絕種的程度。 現在只有大約250至400隻的野生蘇門答臘島老虎。

黑猩猩也同樣瀕臨絕種。 黑猩猩的基因和人有百分之九十八是一樣的,比牠們和大猩猩的相似的程度還大。 黑猩猩現在仍然可以在一些茂盛的森林和中西非洲一些無人居住地區找到。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大大威脅牠們剩下的數目。 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只有大約十五萬頭野生黑猩猩。

黑臉琵鷺是其中一種在香港出現的瀕危鳥類。 二零零零年所錄得的全球數目約為七百隻,該年約有其中三分一的黑臉琵鷺停留香港的米埔過冬。



黑 臉 琵 鷺

黑 臉 琵 鷺 是 大 型 涉 禽 , 身 上 長 滿 白 色 羽 飾 , 鳥 喙 形 狀 獨 特 , 成 匙 狀 , 又 似 琵 琶 , 臉 呈 黑 色 , 皮 膚 裸 露 , 因 而 得 名 。 體 長 約 76厘 米 , 約 重 一 公 斤 。

黑 臉 琵 鷺 屬 「瀕 危 」 物 種 , 意 謂 「物 種 有 絕 種 的 危 險」 。

估 計 現 時 全 球 物 種 數 目 約 1,000 隻 。

冬 季 在 朝 鮮 、 日 本 以 至 北 越 沿 岸 一 帶 出 現 , 主 要 越 冬 地 在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363 隻 ) 及 香 港 的 米 埔 及 后 海 灣 內 灣 拉 姆 薩 爾 濕 地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165 隻 ) 。 少 數 ( 1-20 隻 ) 在 其 他 沿 岸 地 點 出 現 。

至 今 僅 在 朝 鮮 半 島 西 岸 的 岩 島 發 現 牠 們 的 繁 殖 地 , 約 有 30個 繁 殖 配 對 在 島 上 出 現 。

黑 臉 琵 鷺 主 要 以 沿 岸 淺 水 地 帶 的 魚 蝦 為 食 糧 。 東 亞 大 部 份 的 沿 岸 地 區 承 受 稠 密 人 口 及 工 農 業 活 動 帶 來 的 重 大 壓 力 , 導 致 生 境 地 破 壞 及 污 染 。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正 面 臨 重 要 的 工 業 計 劃 威 脅 , 而 香 港 后 海 灣 所 承 受 的 壓 力 也 逐 漸 增 加 。




黑 臉 琵 鷺


海洋哺乳動物

人 類 酷 愛 各 種 海 洋 生 物 , 因 此 難 以 漠 視 不 斷 惡 化 的 污 染 問 題 , 污 染 持 續 加 劇 , 對 人 類 食 用 的 海 洋 生 物 構 成 嚴 重 威 脅 。 差 不 多 所 有 污 染 物 也 來 自 陸 地 , 部 份 直 接 由 雨 水 沖 入 海 洋 , 部 份 由 人 類 蓄 意 拋 棄 或 經 排 污 渠 排 入 海 中 。 少 部 份 來 自 船 隻 , 如 清 洗 儲 油 庫 排 出 的 污 水 。

海 洋 污 染 肆 虐 全 球 , 其 中 以 香 港 的 污 染 問 題 尤 其 嚴 峻 , 僅 超 過 1,000 平 方 公 里 的 面 積 上 住 有 逾 700 萬 居 民 , 成 為 問 題 的 癥 結 所 在 。


中 華 白 海 豚
夏 威 夷 的 座 頭 鯨
鯨 魚 的 尾 部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種鯨類品種之一;為統一起見,各地學者都稱牠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而「中華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國居民給牠們的本地稱號。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殺人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牠們以及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像狗、猴子和人類一樣能夠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原居民,牠們在香港水域出現可能比我們的袓先還早。於一六三七年,中華白海豚首次於西方文獻出現,當時探險家彼得‧文地詳細描述珠江口的白海豚。此外牠們在我國清朝的文獻亦有所記載。除了中華白海豚,江豚是另一種本地常見的鯨類,牠們全年均在香港及鄰近水域生活。

過去,除了澳洲及南非的種群,中華白海豚在其他地方的資料甚少。由於這海豚在各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大家開始關注牠們,並在各地展開研究,其中包括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新加坡、莫深比克、越南及中國的香港、珠江口、廈門港及北部灣。香港一直沒有中華白海豚的研究或記錄,直至一九七三年,漁農處(即現時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式搜集中華白海豚擱淺的資料,並加以記錄。為瞭解赤角新機場工程對中華白海豚所帶來的影響,香港政府資助了數項研究項目,研究內容包括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分佈及數目,個別海豚的活動範圍、行為、習性及生活周期等。




可愛的中華白海豚



蝙 蝠

香 港 共 錄 得 21 種 蝙 蝠 。 普 通 伏 翼 Pipistrellus abramus 的 分 佈 範 圍 廣 泛 , 是 最 常 見 的 品 種 , 其 餘 大 部 份 較 稀 有 或 本 港 只 有 少 量 分 佈 。 香 港 的 蝙 蝠 資 料 匱 乏 , 仍 有 待 研 究 。 舉 例 來 說 , 香 港 曾 錄 得 水 鼠 耳 蝠 及 黑 鬚 墓 蝠 兩 個 新 品 種 ; 此 外 , 「 消 失 」 了 好 些 日 子 的 棕 果 蝠 及 皺 唇 犬 吻 蝠 也 再 度 在 港 出 現 。 21 個 本 地 蝙 蝠 品 種 中 , 兩 個 屬 於 果 蝠 , 一 種 以 魚 為 食 糧 , 其 餘 捕 食 昆 蟲 維 生 。 大 足 鼠 耳 蝠 嗜 吃 魚 的 習 性 在 1990 年 才 首 次 發 現 , 也 捕 食 昆 蟲 , 在 香 港 並 不 常 見 。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10: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801000051KK016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