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龔的起源

2007-07-31 8:50 am
請問龔氏的起源在那裏有書可查嗎..

回答 (1)

2007-07-31 10:32 am
✔ 最佳答案
 
  當然有。《新譯百家姓》有記載了構成有共工氏、偃姓、姬姓和外姓、外族之改成四大來源,與以下從網絡找來的文章大同小異。

  龔姓是共氏為避難而改成的姓氏。

  說起龔姓的起源,宋人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講到龔姓起源時說:「其先共氏,避難加龍為龔。」因此,說到龔姓必須先弄清共氏是怎樣產生的。

  據《元和姓纂人》、《通志•氏族略》等書記載,共氏有六支來源:

  第一支是黃帝臣共鼓的後代。相傳黃帝有個大臣叫共鼓,其子孫以共為氏。

  第二支出自共工之後。共工,傳說是堯的大臣,後被堯流放於幽州(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其後代以單字「共」作為姓氏。

  第三支出自古共國之後。共,商代諸侯國,在今甘肅經川縣北,因侵犯周國而受到文王姬昌的討伐。共國滅亡後,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共氏。

  第四支出自共伯和之後。西周有王室貴族名和,被封在共(在今河南輝縣),為伯爵,稱為共伯和。他品行高尚,愛惜民眾,在諸侯中很有威信。公元前八四一年,奴隸大暴動,把貪婪暴虐的周厲王趕出國都鎬京,諸侯推舉共伯和代行王政,史稱「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上有正確紀年的開始。過了十四年,厲王太子姬靜長大成人,共伯和帶領諸侯立靜即位(就是周宣王),而自己仍回到共國。後來,共國的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共氏。

  第五支是自春秋時共叔段之後。鄭武公的小兒子叔段政變失敗,逃到共(今河南輝縣),稱為共叔段(詳見段姓)。他的後代,有的就用「共」作為自己的姓氏。

  第六支出自春秋時晉獻公太子申生之後。晉獻公的寵姬驪姬,為了使自己親生的兒子奚齊當太子,用栽贓陷害的辦法,誣陷申生要害死晉獻公。申生老實厚道,謙恭孝順,明知是被陷害,卻不辯白也不逃跑,最後以自殺表明了對父王的忠心。申生的弟弟夷吾晉惠公即位,給申生加謚號為「恭君」。因古代恭、共二字同音通用,申生的後代以他的謚號為姓氏,也稱共氏。
後來,共氏為了避難,改姓隱居,一部分人在共字上加一個「龍」,成了「龔」氏;一部分人在「共」字的左旁加三點水,成了「洪」氏。所以,龔、洪二姓同出一源。

  龔氏源頭較多,支脈繁雜,早期一直在以今南方的蘇、浙、皖、贛地區為中心繁衍,並逐步播遷到了閩、粵之地。其中漢壽(今湖南常德)的龔氏,自晉至南朝宋,一直是當地比較大的家族。唐宋時期的龔氏主要是在江南發展,其聚居地更加廣泛,且在許多地方成為名門望族。例如,江蘇昆山的龔氏、福建順昌的龔氏和寧德的龔氏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莆田的龔氏。。從清乾隆年間開始,閩、粵龔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來有的又遷至新加坡等國家。

  龔氏也是人才輩出,例如,西漢的龔遂,在任渤海太守時,因附近各郡遭飢荒而激起農民紛起反抗,他開倉借糧,獎勵農桑,使獄訟減少,農民歸田,因而被後世稱作封建「循吏」的代表。西漢末年的龔勝,曾三舉孝廉,與武原(今江蘇鄰縣)人龔舍,均以名節著稱,世謂之「楚兩龔」。還有西漢時的畫家龔寬,音樂家龔德。南宋淳熙年間參知政事(副宰相)龔茂良,是宋孝宗時名臣;福建、廣東的龔氏族人大多以龔茂良為始祖。此外,還有宋徽宗時的工部侍郎龔源,宋末元初有畫家龔開;明代有史學家龔之伊,宜興著名陶工龔春,水利家龔弘、龔天申;清初有畫家龔賢,清代有歷科博士龔士燕,清末有捻軍將領龔得樹、湖南哥老會首領龔春台等。影響較大的是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傑出的愛國者龔自珍,他的詩風瑰麗奇肆,有「龔派」之稱,所作的詩文,極力提倡「更法」、「改圖」,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近現代有學者龔道耕、著名光學家龔祖同等。

  龔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大姓中排名第九十九位。

───────────────────────────────────
 
                參考書目


〔一〕《龔姓起源》,摘自
   http://www.991cn.com/culture/printpage.asp?ArticleID=256

〔二〕《新譯百家姓》(馬自毅等注譯)。香港:海嘯出版有限公司,2005。
 

2007-07-31 22:04:59 補充:
   若樓主不滿拙答,望要求移除,免損貴問之雅。  若投票人或任何看者不滿拙答,望於投票期結束後來信賜正,全知識交流之真義。感激。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02: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31000051KK002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