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奇問

2007-07-31 4:29 am
老子說絕學無憂,那是否真的絕一切學問之意?

回答 (1)

2007-07-31 9:06 am
✔ 最佳答案
 
  要理解一部哲學經典,理應參透全書,不可斷章取義,拾句而解。如閣下欲明悟《老子》,亦理應如是。

  不過,「絕學無憂」確是《老子》要旨之一,其意為絕一切經驗界知識(Empirical knowledge)。其後學莊子在〈養生主〉中亦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之語,其旨一也。

  將道家哲學有系統的歸納剖析,就會發現該哲學系統乃否定「認知我」(Cognitive Self)的價值,並認為以有限生命作認知活動的無限追求,是無意義、無價值的。至於老莊思想是否一種知識呢?道家哲學否認這種說法,認為自派學說所追求者乃是一種明悟生命的境界,故《老子》有「知常曰明」一語;而不以知經驗事物的性質或經驗關係為「明」,後者才屬於老子所言之「學」或莊子所言之「知」的範疇。

  古代的知識分類沒有現今的這麼嚴格,難以要求老莊對知識分門別類;再者,當時的哲學詞語也無今日之精準,難以要求他們道出「經驗界知識」並將之跟所謂「明悟」、「知常」等用嚴格的語言區分開來。但後人只要參透全書,理解當中整個理論脈絡,就可解透,並知曉所謂「學」所指為何物。

  道家哲學除否認「認知我」之價值外,亦否認德性我、形軀我之價值。此屬題外事,不詳論。


附:本人過往亦曾回答一二道家問題,閣下如有興趣,可到拙檔一察。

註:認知我等數「我」,哲學名詞,指幾種「自我之境界」,或者幾種通常被視作本有的自覺心。認知的層次是認知我,道德自覺的層次是德性我,賞玩心、藝術心的層次是情意我。嚴格而言形軀我不應立為一境,屬於認知我的範疇;但觀照一家的哲學並察其所肯定及否定的自我境界時,仍可將之視為可能的肯定或否定對象之一。
 
───────────────────────────────────

                《聲明》


     按香港法律第五百二十八章,本篇屬版權法下受保護作品。

───────────────────────────────────
 
                參考書目


〔一〕《莊子》(張松輝註本)

〔二〕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1。

〔三〕勞思光:《中國文化要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
 


收錄日期: 2021-04-28 14:32: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30000051KK050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