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別人好??

2007-07-30 4:41 am
我的個性怪怪的...
只要我心情好就笑笑的...
心情差就擺一副臭臉.甚至還亂發脾氣..
讓我的朋友的覺得我莫名奇妙..
我就是討厭我這樣..
我想問 : 如何對別人好..
我真的想要對別人好..看到對方開心我就滿足了..
如何對別人好..我才會成為他們心中最肯定的人..
※還有我很容易討厭別人..
之前原本很要好..可是因為我討厭他..
所以就很少說話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開始想要回到以前我們要好時..
怎麼半??

回答 (2)

2007-07-30 5:00 am
✔ 最佳答案
交友之道
【經文 箴17:16-18】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是舊約箴言十七章十六至十八節,
這三節經文教導我們思想一個題目「交友之道」,
我們如何得到更多良師益友呢?末世災難和不法的事可謂層出不窮,
在這多災多難、冷酷無情的世代裏,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他們需要朋友的扶助。
「朋友」是甚麼?朋友就是能夠提昇我們生命,作我們生活中隨時的幫助;
也是我們飽受壓力時,願意分擔我們重擔的人。
在這個充滿患難痛苦的世代裏,不少人正等待別人成為他們的朋友。
天主教的德蘭修女,她的信仰有偏差,我們不能認同,但卻是 最廣為人知的良朋益友,
她終生捨己為人的榜樣,令我們中間的基督徒感到汗顏。
今天有幾許的基督徒能配稱為別人的良朋益友?
德蘭修女在生時曾遠赴一個貧瘠落後的地方,
將神給她的愛與當地人分享,作他們真正的朋友,這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德蘭修女說過,今天世上的重病,不是痳瘋、癌症……,
而是乏人關心,遭人遺棄,孤單落寞的那種感覺。
當我們孤單無助,想要得到知心友時,勿忘操練自己的生命,
先預備自己作他人的朋友。
換言之,當我們需要人安慰,正是我們起來安慰人的時候;肯安慰人,
與人交朋友;他們日後自會起來安慰我們。
需要人分擔重擔,先要分擔別人的重擔;
欲與人交朋友,先要作人的朋友。今天的經文帶給我們交友之道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生命質素的追求(16節)

經文中「智慧」是指一種生命的質素。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散發出這種生命質素的多能成為助人的良友。
人人都希望得著智慧,連不信主的,甚至愚昧的也知道智慧的重要性。
有人以為採取捷徑,用金錢可以買到智慧;於是參加研討會,閱讀有關書籍,
學習一些結交朋友、致富、發掘潛能和待人接物等秘訣。
這些方法無疑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但卻不是聖經所指生命質素的追求。
此外,經文中「聰明」一詞可解作「心」或「意願」的意思。
愚昧人不懂得生命質素是怎麼的一回事,只懂廣結人緣,卻不懂得如何與人深交。
推行積極思想的創始人是Norman Vincent Peale,他著有<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一書,當中提供了十個交友的竅門。現略提幾點:
(a)牢記友人的名字。(b)學習喜歡友人。
(c)把握機會鼓勵、安慰友人。(d)相處時,要令雙方都感到舒服自在,
毫無壓力和侷促不安之感。
以上幾項不過只是一般的交友之道;
然與別人深交,
最重要還是生命的問題,有了智慧,便能成為別人的知交。
很多時候,我們或許有「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的慨嘆。
聖經的箴言提到要敬畏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能做到的便具備「生命」--智慧的質素。
一個願意遵行神話語,按祂旨意生活的人,必然是誠實可靠的;是我們擇友的好對象。
此外,「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的神同行。」(彌6:8),
是高質素的「智慧生命」。當中說到「行公義」,是將別人應得的給他,
「好憐憫」是把超過別人應得的給他,「存謙卑的心,與的神同行」是倒空自己,
像耶穌基督一樣,把自己委身於人群。
上述這些高質素的朋友都是金錢買不到的,是靠著神的恩典才能建立起的友誼。

(二) 愛心生命的實踐(17節)

「朋友乃時常親愛」,交友要存愛心和誠實的態度。
聖經所言的愛,是一種救贖的愛,高超的愛,與現今世代那種激情的愛不同。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 :16)經文說神愛世人,
這是一種最偉大的愛,神因這愛的態度而作出決定,
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成就了救恩。愛是一種態度,當決定加上行動時,
便是真正的愛了。「時常」有持續性的意思,是不會停下來的。
朋友之間的親愛若只憑一時的感覺迸發出來,時有時無,飄忽不定,
這短暫的表現便不能說時常親愛了。我們要學習神愛世人,那種不止息的愛,
無論感受如何,都要立志去愛身邊的人,這才是態度有了決定,決定加上行動的結果。
聖經中所言的愛是超越感情的,不論感受如何,只會將最好的給予別人。
求主教導我們在今日事事講求感覺的世代裏,學習超越感覺,用行動實踐愛心,
遵行神的命令,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
今日,人對神的愛也是不持久的,好像以色列民族滿得神的恩典,與神同行,
卻仍舊拜偶像一樣,這皆因他們所追求的是那觸摸得到的感覺。很多時候,
我們在崇拜或聚會中,不過是在追求唱詩和聽道的感覺,
但耶穌基督要求我們聽道而又行道,不是單單等待培靈會、
退修會和奮興會帶出的激情才響應、回轉。
啟示錄中提到以弗所第二代教會已失去了起初的愛心,
因此耶穌基督命令以弗所教會的人要重拾起初的愛心,
跟 (1)回想自己是從那裏墜落的。
(2)悔改,改變現在的思想和態度。
(3)行起初所行的事。試回想:大家初信時,是否對神很熱心?讀經、祈禱不間斷,
也常常事奉;但現在是否已遠離神?因此我們必須回轉過來,重拾起初對神的愛,
不要陶醉於片刻愛主的激情;「弟兄為患難而生」中的弟兄是指朋友相處親如骨肉一般。因為只有在患難中,才教人知道誰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有人說:「損友好像影子一樣,太陽高掛,影子便在我們身後;
夜幕低垂,影子便消失得無影無了。」
暗喻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的人,並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聖經中所指真正的朋友是患難見真情,是超越其他關係,而且是與其他關係並存的。
這好比神與我們的關係,這關係除了是神和子民,還是友儕間的關係。
從上述可引申至另一個層面,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
也可以建立起朋友和朋友的關係。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以為要有父母的權威,
便不能與子女做朋友。如果能像以下一對夫婦的見證那樣多好,他們倆如摯友般,
常互訴衷曲,共同撫養五個子女,甚至替子女更換襪子這等小事,
他們也會有商有量的。研究調查指出,有百分之七的人認為母親是他們的摯友,
而父親則不然。研究又指出,在子女寫給父母的雙親節咭中,
百分之四十寫給父親的是一些充滿幽默感的句子,
而寫給母親的大部分都能透切地表達內心的愛意和感激。
當我們經歷患難而找不到別人幫助,或遭別人遺棄時,
神是我們永遠最好的朋友。
羅馬書第八章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
是逼迫麼?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沒有任何患難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因為祂願意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神已將最高超的愛昭示我們了。
Howard Hendricks 的著作對人生有另一種見解,他認為人生有三類朋友:
(1)保羅形式的朋友,可以成為我們屬靈的長輩、生命的導師,能夠提昇我們的生命。
(2)巴拿巴形式的朋友,可以同心同工,互相勉勵和提醒,但彼此之間可以有不同的見解。聖經中的保羅和巴拿巴曾經因為馬可的緣故而意見不合,最後分道揚鑣,保羅與西拉同行,巴拿巴與馬可同行。這並不表示保羅和馬可不再成為朋友,因保羅在書信中常常提到馬可,足證他們仍然是好朋友,只是在某些事情上,雙方不能妥協而已。真正的朋友是用愛心規勸對方,指出他們的過錯。(3)提摩太形式的朋友,指信主不久,年輕而需要我們扶持的朋友。而本節主旨在是教導我們如何將智慧的生命落實在愛朋友的行動上。

(三)避免愚昧的友情 (18節)

鄰舍也可說是我們的朋友,但畢竟只是泛泛之交,認識不深,如果因為想與對方建立深厚的感情,而不惜承諾為他作保,卻是十分愚昧的行為。為別人犧牲,成為別人的患難之交,但不可作愚昧的承諾。譬如說:替同學完成他的功課;父母溺愛子女,縱容他們作壤事;借錢給好賭的朋友或擔保他們償還債項,這都是愚昧的行為,不單害了朋友,更令他們積習難返,無翻身之日。這種友情,何其愚昧!
求主幫助我們學會真正交友之道,將以上三個原則落實在我們的生命中,培養屬靈生命的質素,實踐愛心,避免建立愚昧的友情。這樣,我們便能成為別人的好朋友,而別人也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能以分嘗我們在生命中的喜與憂。
2007-07-30 6:18 am
基本 一句話講晒(將心比心)
你要人地鍾意你 首先就要學下人地點解咁得人鍾意
要放個心出黎 笑要笑得自然(微笑) 唔好俾人以為你造作
多d幫人 唔好講粗口 唔好扮cool 香港唔岩用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21: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9000051KK047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