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的宰相是否名亡實存,你同意嗎?試術一朝

2007-07-30 2:54 am
我想問一下如題所說,你們會怎麼回答或者有什麼意見...thx因為我唔係好清楚清朝有否宰相......

回答 (2)

2007-07-30 6:52 pm
✔ 最佳答案
明、清兩朝的宰相是否名亡實存,你同意嗎?試述一朝

我的立場:否

自明太祖朱元璋廢相胡惟庸以來,自此便不設宰相一職,改而內閣(明)和南書房及軍機處(清)代替,但並無宰相之實權,因此大權從此集中於皇帝手上,這種制度直至清亡。

名亡實存?--否。因為論點如下:(以明朝為例)
*明成祖朱棣雖設立內閣,以及選出一些大臣出任內閣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及起草奏摺,雖然如此,但最終的決定權始終是皇帝。所以內閣雖有宰相之名,卻無其之實權。

附加資料:
PS.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後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在所有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多,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危及自身的權力。


希望幫到你!
2007-07-30 5:45 am
明、清兩朝除了胡惟庸之外,沒有其他的宰相了,因為朱元璋廢了宰相,所以明清得係冇宰相的~~
參考: 中史老師~~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5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9000051KK040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