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葵(Caryota mitis Lour. Burmese fishtail palm)
魚尾葵又稱叢生魚尾葵,為棕櫚科常綠觀葉植物。
魚尾葵為小喬木,株高可達5-8米,盆栽的株高多為1-3米。在睫基部分蘗較多植株,形成叢生狀;睫干下部脫下片後呈灰白色。葉為大型二回羽狀復葉,小葉形似魚尾,故名魚尾葵。小葉革質厚,葉色濃綠,葉背葉脈呈扇形分布。肉穗花序花序側生于睫干中上部,並可結實,果實形似黃豆狀。
魚尾葵原產于亞洲熱帶地區。在產地為陽性樹種,喜溫暖,但具有較強的耐寒力,其抗寒力較散尾葵強,為較耐寒的棕櫚科熱帶植物之一 。生長適宜溫度為18-30℃,越冬溫度為3℃。
魚尾葵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將種子播于透水通氣的砂質壤土為基質的淺盆上,覆蓋5厘米左右基質,置于遮陰度30% 左右及溫度25℃左右的環境中,保持土壤濕潤衣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2-3個月可以出苗,第二年春季可分盆種植。多年生的植株分蘗較多,當植株生長茂密時 可分切種植,但分切的植株往往生長較慢,並且不宜產生多數的蘗芽,所以一般少用此法繁殖。
魚尾葵生長勢較強,根系發達,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盆栽可用園土和 腐葉土等量混合作為基質。一般每1-2年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舊土,剪去部分老根,用新培土重新種植,並且填加少量腐熟有機肥。3-10月為其主要生長期,一般每月施液肥或復合肥1-2次,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夏時保持盆土濕潤,干燥氣候條件下還要向時面噴水,以保證葉面濃綠且有光澤。魚尾葵的根為肉質,其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其它季節澆水時要掌握間干間濕原則,切忌盆土積水,以免引起爛根或影響植株生長或影響植株生長。它為喜陽植物,生長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它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適于室內較明亮明亮光線處栽培觀賞。魚尾葵在高溫高濕及通風不良條件下極易感染霜霉病,使葉片變成黑褐色而影響觀賞價值,所以須在發病前噴灑800-1000倍液托津等殺菌劑預防;另外,在高溫干燥氣候下也易發生介殼蟲,應噴800倍氧化樂果等防治。
圖片參考:
http://i201.photobucket.com/albums/aa187/emage_pro/a-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