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暖化問題

2007-07-29 12:37 am
對於地球的暖化問題,大家覺得甚麼方法可以把它解決或如保救?

回答 (1)

2007-07-29 1:14 am
✔ 最佳答案
近百年來全球正面臨暖化的威脅,這種現象除了自然的氣候波動外,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 3 次評估報告指出,近 50 年來的氣候暖化,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增溫效應。根據其預測,未來 100 年全球的氣溫將朝暖化的方向變化。
二氧化碳的影響

地球表面獲得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來自太陽屬於短波長的入射波經大氣吸收、地表及大氣反射後,僅剩約 49% 被地表吸收。這些經地表土壤、水體、植物等吸收後的能量,再以長波長輻射釋出,其中一部分被大氣對流層中的水氣及二氧化碳吸收,另一部分在平流層被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吸收,其餘則逸入太空。

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濫伐森林,使用含氯、氟的碳化物,以及熱絡的農工商活動,造成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六氟化硫、全氟碳化物、氫氟碳化物等易吸收長波長輻射的氣體,也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大幅增加,形成地球暖化現象,這種作用就是「溫室效應」。
發電:大部分電廠使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36%。

運輸:運輸工具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24%,這些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大多來自汽車燃油。

工業:若不包括電力的使用,工業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占 18%。過去,這類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已開發國家,未來,開發中國家隨著經濟的成長,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會大幅提升。

建築物:建築物使用電力和燃料來產生冷暖氣、照明和動力,其中住宅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的 8%。

森林: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在 1980 年代砍伐掉的森林,所減少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存能力,約占人為碳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不過有專家指出,如果未來 50 年能妥善管理陸域生物圈,應該可以把 600 至 870 億公噸的碳保存或隔離在森林中,另外 230 至 440 億公噸的碳則可儲存在農地土壤內。

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從 19 世紀後期起,至今已經增加了攝氏 0.6 度。根據氣候模型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排放溫室氣體的措施,到了 2100 年時,全球平均地面氣溫將比 1990 年增加攝氏 1.4 ~ 5.8 度,這個變化遠比過去 1 萬年所經歷的任何變化幅度都大,屆時海平面將上升 9 ~ 88 公分。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自工業革命前的 280 ppm(每百萬分之一含量),增加至 2004 年的 370 ppm,若要在 21 世紀末把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以下,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需要削減一半以上。
全球增溫潛勢

地球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由於水蒸氣與臭氧的時空分布變化較大,不易控制,因此 1997 年聯合國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把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列入管制。其中後 3 種氣體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最為顯著,但對全球升溫的貢獻來說,由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所占比率也最大,大約是所有溫室氣體總貢獻的 72%。

所謂全球增溫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指某一種溫室氣體在一定時間內與二氧化碳相比,所得到的相對輻射影響值。若把二氧化碳的 GWP 值設為 1,則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的 GWP 值分別是 23、296、5,700 ~ 11,900、120 ~ 12,000 及 22,200。

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燒、砍伐(燃燒)森林;甲烷來自垃圾場、水稻、天然氣、石油及煤礦、家畜排泄物管理、腸道發酵;氧化亞氮來自氮化物肥料使用、化石燃料燃燒;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則來自鋁製品、半導體、滅火器、噴霧劑、電器設施等。
各國減量目標的設定分別是,歐盟及東歐(保加利亞、捷克、羅馬尼亞等國)要比 1990 年排放水準再減 8%,美國要再減 7%,日本、加拿大、匈牙利、波蘭要再減 6%,克羅埃西亞要再減 5%,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則剛好降至 1990 年的排放水準,挪威則設定為可比 1990 年排放水準再增 1%,澳洲可再增 8%,冰島可再增 10%。

此外,議定書建立三項國際合作的減量機制,包括排放交易、清潔發展機制及共同執行。共同執行主要是由已開發國家提供資金或技術給另一個已開發國家(例如日本與匈牙利的合作),進行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清潔發展機制是指由已開發國家提供資金或技術給開發中國家(例如荷蘭與印度的合作),進行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排放交易則僅限於已開發國家之間才可進行的一種碳減量額度的交易。

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是因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高,以及大片森林無限度的濫墾、濫伐所造成的。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工業發展,例如火力發電廠發電排放的廢氣、石化業的燃燒排出的廢氣、工業製造的最終產物等,而砍伐森林的主要用途是造紙、開發工、商業或住宅區、經濟作物的耕種等。

為了解決這些嚴重的問題,各國政府大多從能源供給與消費面著手。鼓勵採取節約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及其他環境友善的方法,針對能源的主要消費者包括工業、商業、住宅、交通與農業,進行各種節能與減量策略。並透過適當的經濟誘因與法規制度,促使消費者與投資者樂於為提升能源效率而努力。

這個制度應以促進具經濟效益的行動、最佳技術,以及各種對環境友善的措施為主,而稅制、法規標準、排放交易、資訊傳播、自願性行動,以及逐步取消不當的補貼,也是重要的政策措施。在個人與家庭方面,從改變作息與生活型態,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到個人隨手關燈的習性,都是克盡二氧化碳減量的基本作為。

二氧化碳對地球暖化現象的影響,肇因於人類對環境的不尊重,過度浪費、不珍惜能源與資源,使得有限的地球資源在過度開發與使用的情況下,產生自我調適失衡的現象。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平衡,繼續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開發,將可減緩地球暖化的發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8: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8000051KK031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