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天安門的歷史, 好似佢幾時起咁...

2007-07-28 5:40 pm
我想知道天安門的歷史, 好似佢幾時起咁...

回答 (3)

2007-07-28 5:47 pm
✔ 最佳答案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清朝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裡舉行了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

天安門天安門原為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時,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滿語:abkai elhe obure duka),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佈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修葺,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重修規模較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眾開放。


城樓**
天安門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後改為34.7米。建築的底部為漢白玉精雕的須彌座,高1.59米。底座上建有硃紅色的高大城台,面積約4800平米。城台的兩側有登城馬道,臺上建城樓。

城樓面闊九間(57.14米),進深五間(20.97米),重檐歇山式頂,覆黃琉璃瓦。在兩層正檐之間有用滑輪固定的一枚國徽,直徑1.7米,位置與北京中軸線嚴密重合。屋檐下懸掛著17盞大紅宮燈,其中主燈重達450公斤,輔燈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頂由60根大紅木柱支撐,每根柱的直徑約2米。城樓的正背面各排列有36扇菱花門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繪製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樓體的四周為迴廊環繞,廊深3米左右,廊外設漢白玉欄桿和矮牆。整座天安門城樓的外觀富麗堂皇,雄偉壯觀。

在天安門城台的下部開有城門五闕。正中的門洞高大寬敞,專供皇帝出入。城門上原掛「天安門」牌匾,1949年以後改掛巨大的毛澤東畫像。畫像每年國慶節前都要更換,歷史上在1950年、1953年和1969年進行過三次改版。目前使用的是1969年第四版的作品,繪製在一整塊玻璃鋼板上,外框高6.4米、寬5米,內框高5.8米、寬4.4米。畫像的兩側鑲嵌有兩幅巨型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是1949年開國大典時,由兩個日本人小野和森茂設計的。1950年國慶時,又經胡喬木建議,把天安門東側的「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換為「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西側內容未動。標語各長30米、高2.2米,原以繁體字刻在木板上,1964年換成簡體字,1970年後改用了金屬材料製作。


周圍**

天安門華表天安門城台前有金水河,河上架五座漢白玉石橋與五個門洞一一對應,稱為「金水橋」。中間的橋略寬,又叫御路橋,兩側的欄桿望柱上雕刻著蟠龍圖案。另外的四座橋則叫做「王公橋」,欄桿望柱上雕刻著荷花圖案。在橋邊還有兩對石獅子,是明永樂朝的遺物。東面雄獅的右爪戲弄繡球,西面雌獅的左爪撫弄小獅,分別象徵著皇權的威嚴和永久。

天安門城樓的前後各有一對華表,通體用漢白玉雕刻而成,每根高10多米,重萬余斤。華表上刻有雲紋和盤龍圖案,在靠近頂部的地方橫插著一塊雲板,稱作「日月板」。華表的最頂端有承露盤,盤上蹲立著「龍生九子」之一的石犼,也叫做「朝天吼」或「望天吼」。其中城樓內側的石犼面向北方,正對著紫禁城,稱為「望君出」,外側的石犼面向南方,稱為「望君歸」。


歷史事件**
1911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在這裡公佈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詔書,從此天安門不再歸皇家所有。

天安門廣場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中華民國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1925年「五卅運動」、1935年「一二九運動」、1948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等先後在這裡發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毛澤東及其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與民主黨派人士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從那時起,天安門便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後來更把它的圖案設計在了國徽的正中。毛澤東及後來的中共領導人時常在天安門上舉行閱兵、遊行儀式。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曾經在天安門城樓多次接見過從中國各地來的紅衛兵。1976年的「四五運動」和1989年的「六四事件」也都發生在天安門前的廣場上。
2007-07-29 12:43 am
【天安門】
注音一式 ㄊ|ㄢ ㄢ ㄇㄣˊ
注音二式 tin n mn
相似詞
相反詞
解釋 位於北平城區的中心,昔日為明清兩代王朝在皇城南面的正門。門前有廣場,旁設中央官衙。西元一九八九年四月間,在此發生學潮,六月初,中共軍方武力鎮壓,造成震撼中外的天安門事件。
2007-07-28 6:32 pm
歷史事件
1911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在這裡頒布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詔書,從此天安門不再歸皇家所有。

天安門廣場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中華民國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1925年「五卅運動」、1935年「一二九運動」、1948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等先後在這裡發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毛澤東及其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與民主黨派人士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從那時起,天安門便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後來更把它的圖案設計在了國徽的正中。毛澤東及後來的中共領導人時常在天安門上舉行閱兵、遊行儀式。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曾經在天安門城樓多次接見過從中國各地來的紅衛兵。1976年的「四五運動」和1989年的「六四事件」也都發生在天安門前的廣場上。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清朝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裡舉行了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

天安門天安門原為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時,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滿語:abkai elhe obure duka),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佈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修葺,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重修規模較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眾開放。


故宮 (相片) http://www.travel.com.hk/pekphoto.htm#palace

又 稱 紫 禁 城 , 位 於 天 安 門 的 北 面, 為 明、 清 兩 代 皇 宮, 具 有 五 百 多 年 歷 史 。 佔 地 72 萬 平 方 米 , 有 房 屋 9999 間 , 具 有 我 國 古 代 建 築 藝 術 傳 統 和 獨 特 的 風 格 。

天安門廣場
位 於 北 京 城 的 中 央, 歷 史 上 「五 四」、「一 二. 九」 等 革 命 運 動 示 威 群 眾 在 此 集 會 遊 行。 1949 年 10 月 1 日, 在 此 舉 行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開 國 大 典。 建 國 以 來 經 常 在 此 舉 行 各 種 政 治 活 動 和 聲 援 世 界人 民 革 命 鬥 爭 的 集 會。



仲有天安門歷史鏡頭 , 你要嗎?
這些歷史鏡頭十分經典!希望你對天安門的歷史也認識多一點!


http://www.wretch.cc/blog/kusonews&article_id=7001912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3: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8000051KK008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