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遊記內容及感想(20分!!)急~~

2007-07-27 6:34 pm
給我西遊記書名、作者、出版社、頁數、內容大要(just 150 words)及感想(just 250 words)

回答 (4)

2007-07-27 6:39 pm
✔ 最佳答案
感想:


西遊記是一本很好看的中國四大名著,你應該利用假期看一看,很有趣的。
小時候唱兒歌:“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了個孫悟空”,感覺《西遊記》似乎熱鬧非常,妖精呀神仙呀雲裏來霧裏去的,一個個神通廣大好玩得緊。稍微大了點後,我對《西遊記》裏的一些情節有點想不通,為什么孫悟空一開始那么有本事,越到後來越無能了?仔細想想,《西遊記》裏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大有來頭的妖怪們偷上一件寶貝,孫悟空那些本事就對付不了了,最終還的得求著他們的主人來顯靈。可是,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幾乎是所向無敵的,後來那些妖怪的主人也曾經被孫悟空整得焦頭爛額的呀。

  現在重新看《西遊記》,恍惚著又看到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古訓。孫悟空一開始遇到的都是些山野妖精,比如白骨精什么的,舉起棒子來就是了,似乎是很好對付。越到後來對手的級別越高,象兜率院的青牛、靈山的老鼠、黃眉童兒等等,都是大有來頭,後臺硬得很,所以孫悟空越來越束手無策,只好不斷地求了這個請那個。即使抓住了元兇,也得看著主人的面子上眼睜睜放回去。還有,我讀到最後“功行圓滿見真如”一節時,本應該是皆大歡喜,但是讀到“阿難迦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然後索賄不成,給了無字的經糊弄唐僧。等唐僧師徒發現重新返回到如來面前,如來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只情,我已知矣”等再到珍樓寶閣之下,二尊者“仍向唐僧要些人事”,三藏只好以自己的缽盂奉上,這才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一藏之數”的真經。

  回過頭來看少兒版的《西遊記》,只是一些熱鬧場面的拼合,給人的印象,僅僅就是個神話故事而已。而完整版本的《西遊記》,在我的眼裏卻是世象的鏡像。有人說,《西遊記》是敬佛鄙道的,有明顯的宗教傾向。在書中,凡是出現道教和道人道觀,必定不是正面角色。也有人說,《西遊記》在教育孩子們“團結就是力量”和“高度紀律性”的團隊精神。其實《西遊記》和紅塵世俗幾乎就沒什么區別,比如等級觀念,忠孝觀念等。

  大概讀過或者是知道《西遊記》的人,大家喜歡裏面的孫悟空。孫悟空是個石頭猴子,但是卻體現了幾乎所有男人應該具備的優點,他仁厚寬宏,剛烈正直,聰明能幹,肯吃苦有孝心,是個典型的男子漢形象。多少年來,孫悟空已經成了無數人孩提時候的偶像。正如央視版動畫《西遊記》裏是主題歌所唱,在孫悟空的身上,寄託著人們“掃盡天下濁”的美好心願。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重看 《西遊記》都有不同的感悟,就是這本中國文學瑰寶的魅力所在了。
2007-07-28 2:01 am
唐三藏是西天取經的領袖, 他是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精神於一身的佛教徒。他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得懦弱無能, 遇見妖魔時總是大呼救命、不知所措。唐僧執著佛教慈悲為懷的教條, 認為妖魔有善的素質, 以致不分是非敵我, 對敵人發菩提,最終令自己身陷困境。 另外,唐僧因為與孫悟空性格不同, 師徒處於對立地位,例如第十四回,孫悟空消滅了六個賊人,解了唐僧被劫殺兇險。唐僧毫不領情, 連番責備悟空「全無一點慈悲好善的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動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自私自利的心態。然而,唐僧的性格也有積極一面:他不受威迫利誘, 不為美色所動。

  孫悟空是吳承恩筆下最性格鮮明的角色。他武藝高強、開朗樂觀、熱愛自由。孫悟空得知玉帝給他有名無實的職位「弼馬溫」, 加之沒有受邀參與蟠桃盛會,一怒之下大天宮,失敗後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唐僧拯救他後同往西天取經。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累積戰鬥經驗,把妖殺得大敗,更憑藉個人膽色及機智屢次化險為夷。孫悟空個性執著,是取經隊伍中最主動滅妖的成員,導致唐僧不滿,師徒因此常有爭執。由此可見,孫悟空是果斷機智、敢作敢為的英雄好漢,與唐僧的懦弱無能形成強烈對比。

  豬八戒樸實、克苦耐勞, 粗壯結實的外形和釘鈀標誌著典型的農夫形象。他在戰鬥時就算身陷險境也絕不退縮,是其可貴之處。但豬八戒有頗多凡人擁有的缺點:好女色, 如在第九十五回,他在天竺國見到年輕貌美的月裡嫦娥時,按耐不住地調戲她:「姐姐,我與你是舊相識,我和你耍子兒去也。」;他經不起考驗,每當不敵妖魔時總是第一個逃跑, 不理師兄師父死活;他又貪吃貪睡, 見到食物會開懷大吃,不嚐食物味道。孫悟空派他巡山差事,他敷洐答應,一有機會,就開個小差,睡個好覺;豬八戒又貪小便宜,如第三十八回,孫悟空叫豬八戒下井打撈烏雞國王屍,卻騙他說偷取寶物。豬八戒竟要求得到全份寶物,以便日後換取齋飯 「若到那濟無生處,可好換齋吃麼?」;豬八戒最是記恨。 因為常受孫悟空愚弄,一有機會,便向唐僧進讒言,好使師父向大師兄唸緊箍咒, 令孫悟空劇痛難當, 滿足個人報仇心理。

  沙僧是《西遊記》最不起眼的角色。 論機智果斷, 他不及孫悟空;論武功, 他不過平平而矣, 打不過豬八戒。 但綜觀全書,沙僧是取經集團裡意志最堅定的。第四十回,紅孩兒施展法術擄走唐僧,孫悟空和豬八戒商議下決定各走各路,就在西天取經之行面臨瓦解之時,沙僧力排眾議,表明心跡「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裏話。我等因為前身有罪,感蒙觀世音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願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將功贖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足見沙僧冷靜沉著、意志堅定的一面。沙僧深得儒家中庸之道要訣。他以取西經大業為先,尊敬師父,從不逆意。孫悟空自恃大師兄身份,心高氣傲、捉弄八戒、主動殺妖,唐僧好生不悅, 僧扮演中間人角色,排難解紛,平衡師徒間愛憎情緒。縱然取經之行歷盡艱辛,沙僧默默耕耘,終成正果。
2007-07-27 9:53 pm
  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洪流中,西遊記可說是神話小說的代表作品。不但名列明代四大奇書之一,更是中國人化小說中的魁首。魯迅先生將類似西遊記之類的小說稱為神魔小說。但其原意是指明代嘉靖以後,所有關於發揮「三教同源」思想的小說。後來則泛指明清通俗小說中述及神佛、妖魔、鬼怪故事的長篇小說。就小說的發展源流來說,神魔小說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六朝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大量的志怪小說。由於中國人向來對於神仙鬼怪之事特別有興趣,不僅一般老百姓喜歡談論神益之說,就連讀書仁也沾染了談玄論異的氣息。自從話本以及講唱藝術興盛之後,許多流傳在民間的神佛傳說自然也不落人後,很快就成為說書人及文人發揮的題材。其中以明朝中葉出現的西遊記最為經典。有了這層認知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明清神魔小說盛行的原因了 。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捏造出來的小說,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從西遊記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是以唐朝貞觀年間玄奘至天竺取經的史實加以想像而成。其中由玄奘口述,弟子辯護記錄的《大唐西域計》,和另外一位弟子所著之《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均為西遊記重要的參考資料。唐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玄奘自印度帶回佛教經典六百五十七部。這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偉大成就。此一壯舉,使佛學多年爭論不休的問題得到解答,也使得佛教界得以在中國境內發揚光大。因此引起不少讀書人的興趣,再加上宋元話本興盛,使得玄奘取經的故事得以發揮

  南宋時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記錄了許多寺院俗講的取經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西遊記主要的結構及人物已大致完成。除了偷仙桃的猴行者之外,更出現了獅子林、鬼母子國、女人國等故事。取經詩話雖然已經具有西遊記的雛型,卻還談不上什麼文學價值。直到元末明初,《西遊記平話》的出現,取經故事才算接近完成。現存最早的百回本西遊記,是刊於明萬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本,其後還有萬曆三十一年的楊閩齊刊本,以及崇禎年間的李卓君評本。但上述刊本都無述及玄奘的身世,使其所歷經的八十一難少了前四難。直到康熙年間,汪象旭、黃周星才在第九回加入了「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兒復仇報本」。

\  根據推論,西遊記是由一位位大的文學家作最後的整理工作。至於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是誰,一般都認為是吳承恩。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陰人。善詩文,有秦少游之風,又擅長諧劇,著雜劇幾種,名震一時。吳承恩曾參加科考,但屢試不中,四十多歲才補為貢生。晚年歸居鄉里,貧老以終。著有《射陽先生傳》。一般認為,西遊記應是吳承恩晚年的作品。雖然各種刻本都沒署名作者,但由西遊記的結構觀之,絕對經過一位偉大文學家之手,並以其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厚的學問整理而成,吳承恩是較為大眾所接受的通說 。
2007-07-27 6:40 pm
自已既應該自己做,不過,我俾過網你,等你參考。
http://www.wisknow.com/version/classic/04.htm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24: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7000051KK011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