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身世之謎──九龍的皇帝??
九龍皇帝原名曾灶財,廣東蓮塘村人,十六歲來港,曾從事工?雜工及垃圾站工人。因一次的工傷意外,性情大變,聲稱曾於35歲時看過族譜,知道九龍是祖先所有,被香港政府非法佔有。從此,他就自號「九龍皇帝」,又大肆於馬路上的電線杆、變電箱、郵筒、行人座椅及天穚邊塗鴉,用鈍筆濃墨書寫他那份循環重復的家譜:「九龍國王曾灶財曾當堂曾榮華...」,以渲泄他對政府「非法佔領」其地的滿怨。現代人眼中,他的行為是「塗鴉」,但他卻以塗寫「家譜」及「帝號」為古代的「告地狀」,以宣示主權,討回他應有的家族遺產。
他是個「慎終追遠」的人,他視九龍、彩虹以及鑽石山一帶「祖傳」土地的一所小寺廟為宗廟。行動尚算方便時,他常常到來祭祖祈福,以表?他對祖先的敬重。
「皇帝」的最新近況
現年八十四歲的曾灶財,因腳患復發入院。康復後,他在社工的安排下搬離居住九年的觀塘住所入住秀茂坪一間和營老人護理中心。雖然他無法在老人院內隨處塗鴉,但他亦會在紙上「露兩手」、「過過手隱」。
皇帝的興盛
他別具一格、充滿「稚氣」的書法,五十年來風雨不改地「地巡」,到處留下「真跡」,終於他的名字深深的印在每個香港人的心中,見証了香港的繁榮與衰落。
數年前,他開始受外界的賞識。其街頭書法塗鴉的作品曾於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緊急地帶」展出,並多次接受外國傳媒訪問。他曾成為某品牌清潔劑的代言人,該廣告的主題非常吸引,以清潔劑能清洗「皇帝」遍佈香港大街小巷的「真跡」突顯產品的功能。最後,因他廣為人知的「傳奇」,再加上廣告製作公司別出心裁的橋段,該廣告曾獲大獎。他的墨寶亦被時裝設計師鄧?智的賞識,印成時款服裝。還有,02年一年三天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日本人氣車展上,他的「墨寶」赤裸裸地呈現在一輛綽號為「九龍皇帝」白色的私家車,受到青年人的青睞。
「真跡」與Graffiti
Hip Pop文化四大元素之一的Graffiti與「真跡」同樣遍佈大街小巷。Graffiti是六十年代歐美的街頭文化。在物質生活匱乏及失業率嚴重的情況下,紐約的貧民區的青年在牆上記名,發洩對社會的憤怨。不久,這行為成為當時的風氣。前文已述,「皇帝」因不滿港英政府霸佔其祖先的地,而經常「微服出巡」,周圍塗寫其「帝號」及「族譜」,以渲泄他的不滿。可見,兩者均以塗鴉作渠道表達他們的不滿。不同的是,前者是青年人的專利,感覺前衛,而後者則為年紀老邁、自稱為「皇帝」的獨居老人所作的古怪行徑,但卻奇蹟地成為香港不朽的傳奇。
藝術還是胡鬧?
雖然Graffiti與「真跡」是畜意破壞的行為,但純粹以美學角度看,它們確實有值得欣賞之處,擴闊了藝術的界限。塗鴉發展初期,塗鴉者只是在牆上粗粗幾筆寫下名字。1975年後,他們鑽研顏色、構圖和風格上的特色,如嶄新地以罐裝噴油塑造3D 立體感的圖案,色彩奪目、線條清晰、字樣變化多端。經過多年的演變,塗鴉不再是畜意破壞的惡作劇,其別具一格的設計引來各大商業機構的垂青,成為最時尚的圖案。
曾灶財的書法,於「視覺藝術容不下書法」一文中,被鄭楚雄批評:「像曾灶財這類只能結合日常生活的應用創作,居然得到盲目的吹捧,這也許是社會藝術品庸俗化、膚淺化的最佳表?了。」,的而且確,他的字體跟傳統書法講求的線條美、用筆節奏、字與字之間的疏密變化有所偏離,但不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就不屬於藝術嗎?
藝評家劉霜陽認為傳統的標準往往妨礙藝術的創新,曾灶財的書法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充滿兒童天真的趣味,但又不失?觸厚重,結構嚴謹。即使書法作品?至王羲之的水準,但因缺乏個人風格,這張作品的藝術價值肯定不高。事實上,「皇帝」的字拙樸蒼古、恣溢縱橫,其率真的意境是書法家難以企及的。
香港藝術發展局電影及媒體藝術小組主席亦認為香港的「流化文化」在優質的傳統教育之下,一眾流行小說、音樂、漫畫都給摒諸文化門外。他亦強調無須將所謂優質文化和流行文化一刀切地劃分。他曾到法國,對紙幣上印有小王子卡通圖案感到驚訝,認為這些重視流行文化的表現。他認為我們的生活四周蘊含著大量的優質、有個性、富特色的文化。例如曾灶財的書法,雖與傳統的書法有所差距,但我們無法否定他是文化的一部份,有值得儲存、記錄或是商品化之處。
香港傳奇
他,根本不會理會其「墨寶」是否藝術品。他,看似瘋癲,冒著被檢控的危險,風雨不改地「出巡」。他,只希望能盡一點綿力,向天下人品奏「主權」所在。
他的墨寶,改寫了他的一生,成為香港傳奇的一部份。
即使墨寶如他在清潔劑廣告般逐漸被清洗,但他樸拙、麥兜式的天真瀾漫、不經意的的字跡,長存於香港文化中,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