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臭氧層的形成
臭氧和氧氣是同素異形體,常溫下,臭氧是淡藍色氣體,有一種魚腥臭味,是一種強氧化劑。臭氧 在地面附近的空氣中含量極少,不會危及人類的健 康。90%以上的臭氧稀薄地分佈在離地面20km到30km的平流層中,形成了一個環繞地球的臭氧 層。完全擋住了太陽射來的致命的紫外線輻射,成爲保護人類的一道天然屏障。
平流層中的臭氧是大氣中氧分子在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下形成的。光化學反應是:
O2 2O
O2+O O3
O3在紫外線照射下也會分解,光化學反應是O3 O2+O。由此可以看出,臭氧在高空是不斷地生成又不斷地分解,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正是這一過程,O3層幾乎吸收了太陽輻射的對生物有很強殺傷力的全部紫外線,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成爲地球的保護神。
二、臭氧層遭到破壞
正常情況下,平流層中的O3濃度是穩定的。如果有外來因素的作用,使O3分子減少,那麽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問題開始嚴重了,災難警報首先來自最寒冷的南極。1985年,英國南極考察站的科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空洞”,這是O3濃度大幅度下降的後果,衛星觀測表明,臭氧空洞的覆蓋面積已相當於美國的國土面積。不單如此,在北極地區和青藏高原的上空,也發現了臭氧層空洞。監測結果表明:臭氧層的破壞已遍及全球。
臭氧層的破壞會給自然界和我們人類帶來危害。科學實驗證明:若大氣上空O3的含量減少1%,那麽地面上受到紫外線的輻射就會增加2%~3%,人類的健康將受到直接威脅,白內障、皮膚癌增多,身體抵抗力下降,使免疫系統疾病增多。動植物同樣也不能倖免。許多農作物將受害減産。例如臭氧減少25%,大豆減産20%。臭氧層被破壞可引起森林生態系統的衰退,紫外線增加還會危害到浮游生物,導致海洋食物鏈中基礎食物數量減少,海洋生物在劫難逃。紫外線增強也會引起用於建築物、繪畫、包裝的聚合物老化,使其變硬 、變脆,縮短使用壽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還會引起光化學煙霧污染。
三、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
是誰破壞了臭氧層?各國科學家做了大量研究,一致認爲罪魁禍首是氟里昂和哈龍。199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授予了保羅·格森、羅蘭德和簡·莫裏納三位教授。他們證實了氟里昂和哈龍在破壞臭氧層,發現了危及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氟里昂是氯氟烴類物質的商業名稱,包括許多品種,如CCl3F,CCl2F2,CHClF2等。氟里昂是無色、無味、無毒、無腐蝕性又易於液化的氣體,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不易燃燒,易於貯存,價格也便宜,因此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生産以來,迅速得到廣泛應用。常用作電冰箱、空調的致冷劑,還可做發泡劑、分散劑、清洗劑等。科學研究表明,對臭氧層破壞最嚴重的也最常用的是CCl2F2和CCl3F,這些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後,可存留數十年到一百年左右,它們上升到平流層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分解出可與O3分子發生光化學反應的Cl原子,從而破壞臭氧層。光化學反應是:
CCl2F2 CClF2+Cl
CCl3F CCl2F+Cl
Cl+O3 ClO+O2
ClO+O Cl+O2
…
這樣反應下去,一個Cl原子甚至可以使十萬個O3分子遭到破壞,由此可見,氟里昂的破壞力是非同小可的。
哈龍主要是含溴的化學物質,它主要用作滅火劑。這類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滅火效果,而且不導電、毒性低、無殘留,在電腦房、文史博物館、艦船、飛機等部門都有廣泛應用。研究表明: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比氟里昂還要高10倍以上。
四、保護臭氧層
爲了保護臭氧層,全世界都在行動,爲此已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要求儘快減少或者停止使用氟里昂和哈龍,改用無氟製冷劑和其他替代産品生産冰箱、空調和滅火劑等等。聯合國把每年的9月16日定爲“世界保護臭氧層日”,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1985年3月國際社會採取了第一個步驟將輿論轉爲全球行動,這就是《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正式通過。1987年9月又通過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蒙 特利爾議定書》於1989年1月開始生效。目前,締約方已有172個國家,我國於1991年6月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政府已宣佈從1999年7月1日起全面凍結氟里昂的生産和消費。科學家預測,臭氧層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始逐步恢復,並可望於21世紀某一時間全部復原。但其條件是《蒙特利爾議定書》能夠得到完全執行。
讓我們一起減少使用,直到停止購買用氟里昂和哈龍製造的産品,共同參與保護臭氧層、保護地球的行動。
2007-07-25 20:58:35 補充:
臭氧層破壞帶來的危害
http://www.people.com.cn/BIG5/huanbao/58/20010913/55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