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呷醋亦稱為吃醋,此詞的由來有如下說法:
(一).唐太宗李世民當年賜給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個悍婦,不肯答應。於是唐太宗派太監持一壺“毒酒”傳旨房夫人,如不接受這幾名美妾,即賜飲毒酒。夫人面無懼色,接過“毒酒”一飲而盡。結果並未喪命,原來壺中裝的是醋,皇帝以此來考驗她,開了一個玩笑。於是“吃醋”的故事傳為千古趣談。現代生活中,有些人見別人受到表揚或獎勵,心存嫉妒,眼紅別人,也被戲稱為“吃醋”。
(二).明代博學家李日華[1565~1635]在《紫桃軒又綴》中說過“正德中(西元1506~1521年),獅子房二號日食活羊一隻、白糖四兩、羊乳二瓶、醋二瓶……”說明獅子確有食醋的習慣,那麼獅子食醋又與妒婦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還有一個關於“河東獅吼”的典故。佛教經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所以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陳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女子,每當陳季常宴客,並有歌女陪酒時,柳氏就用木棍敲打牆壁,把客人罵走。平時陳季常很喜歡談論佛事,事後蘇東坡借用獅吼戲喻其悍妻的怒駡聲,作了一首題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長詩,其中有這麼幾句:“東坡先生無一錢……只有雙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詩中的龍丘居士指陳季常;河東是借用唐代詩聖杜甫關於“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暗喻陳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東郡(今山西省)的顯貴姓氏。這首詩極為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兇悍以及季常無奈的景況。後來人們便把“河東獅吼”作為妒妻悍婦的代稱。有人還把怕老婆的現象戲稱為有“季q薄薄D敲闖源椎摹笆ê鶿怠痹蛟從謁未?
(三). 稱為“壞醋說”。清代有人認為吃醋之說源於一種成見。某些南方地區,人們認為在一個家庭中不宜同時釀造兩缸醋,否則必有一缸會壞掉。因此,在一個家庭中不應同時有兩缸醋共存。藉以暗喻:一家人中只應保持一夫一妻,否則妻妾之間難免會產生嫉妒。早在南北朝時《齊民要術》已多次提到“壞醋”現象,可見釀制的難度。然而家釀兩缸,必壞一缸的說法較為牽強,但卻反映了民間對一夫一妻婚制的希冀。
(四). 稱為“酸味說”。清代章回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有這麼一段話:“切切莫被那賣甜醬、高醋的過逾賺了你的錢去,你受一個嫉妒的病兒,博一個‘醋娘子’的美號。”看來小說的作者文康的這段話是從買醋、食醋的實踐活動中有感而發的。食醋在我國古代是主要的酸味調味料,它可以引申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意,所以人們才把撚酸吃醋與嫉妒聯繫起來以喻心酸。有時也稱醋意、醋勁兒。如《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晴雯聽他(指襲人)說‘我們’兩字,自然是他和寶玉了,不覺得又添了醋意……”吃醋的近義詞還有潑醋、撚酸吃醋和爭風吃醋。明末話本小說《清夜鐘》第二回有“石匠樊八……怕陳氏吃醋……又怕陳氏撚酸怪他”;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也有關於“淩家這兩個婆娘彼此疑惑……爭風吃醋,打吵起來”的相關情節。人們又把愛流露出醋意的人稱為醋缸、醋甕、醋缽兒、醋罐子、醋罎子或醋瓶子。有時還把沒來由的嫉妒稱為吃寡醋,如戲劇《百花亭》就有“我幾曾調他來,皆是他心上自愛上我,你吃這等寡醋做甚麼?”
摘自: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30702111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