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皮膚的結構
皮膚可分為三層:外面的一層叫做表皮,是由胚胎時候的外胚葉發育而成的;中間的一層叫做真皮;裏面的一層叫做皮下組織,真皮與皮下組織是由胚胎時的中胚葉發育而形成的。
表皮
表皮是由兩大類細胞所組成:
角阮細胞 (Keratinocytes)
樹枝狀細胞,包括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郎格罕斯細胞(Langerhans cell)和未定類細胞(Interminate cell)
另外還有美克爾細胞(Merkel cell)。
一.) 角阮細胞 (Keratinocytes)
又名鱗狀細胞,是表皮的主要細胞,其功能是合成角質蛋白。角院細胞具有細胞間橋以及豐富的胞漿,可用HE (蘇木素伊紅染料)染色。角院細胞是由底部的生發層細胞的分裂生長,而向上推移分化。在角院細胞向上推移分化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形態及結構的變化。根據這些變化,表皮一般可以分為四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以及角質層。有人把基底層、棘層合稱為生發層或馬爾匹基層。這兩層細胞有分裂增殖的能力,如果表皮受外傷發生缺損,可由生發層細胞分裂增殖填補缺損。
基底層
由一層圓柱狀的基底細胞所組成,通常排列整齊如欄柵狀。胞核卵圓形,較暗,胞漿內有張力原纖維,此張力原纖維以後形成角質蛋白。胞漿內還有黑色素,其含量的多少常與皮膚的顏色相對應,即多的皮黑,少的皮白。
棘層
由4~8層多面體形的棘細胞所組成,細胞越向上推移則形態越扁平。棘細胞與棘細胞之間通過細胞間橋互相聯結。這些細胞間橋是兩邊細胞橋粒結合而成的。在染色後顯微鏡下觀察時,很像細胞向四周伸出許多棘突,故這層細胞稱為棘細胞。表皮內無血管,養份及代謝產物乃通過棘細胞之間的空隙組織液的流通輸送。當表皮急性炎症時,細胞間水腫即細則間隙增寬,液體增多,形成海綿樣變,再進一步發展則間橋斷裂,形成水胞。棘細胞內的張力原纖維比基底細胞的要多些,成熟些,作為形成角質蛋白的準備。
顆粒層
由1~3層扁平或菱形細胞所組成。角質層厚的部位則顆粒層的層數增多,基本上成正比。此層細胞的特點是胞漿內有較大的嗜鹼性的透明角質顆粒。這種顆粒與張力原纖維密切相關,是含硫較高的蛋白,以後形成角質蛋白。顆粒細胞內還有一種叫做被膜顆粒,內含有拒水的磷脂質。當它逐漸從細胞膜移出時,則溶解於細胞間隙,使磷脂質充滿細胞間隙,使細胞黏結成片並可防止水分的滲出或滲入。
角質層
這是表皮最外面的一層。角阮細胞各上推移到了這層,便完成了它的使命,形成了角質蛋白。這層細胞已無生物活性,細胞結構模糊,核消失,緊密地聯結成片狀的板層。這些片狀的板層保留一些時間後便脫落,成為鱗屑。這層的形成和脫落有一定的速度以保持角質層的正常厚度。一般情況下,基底細胞分裂新生的細胞進入棘層,再到顆粒層的上層,約需14天,再通過角質層脫落又需14天,共需28天。這就是表皮細胞的通過時間或更替時間,而銀屑病則其更替時間很快,約為8~10天。
表皮對人體的保護作用與這層的角質蛋白的特性分不開。角質蛋白是一種纖維蛋白,可抵抗弱酸弱鹼,比較堅韌,能抵抗一定的機械作用,對摩擦和壓迫有一定的防護作用。長期的壓迫和摩擦則引起角質層增厚形成胼胝,這就是一種防護反應。角質蛋白的堅韌性與其含水量有關,如含水量低於10%,則角質蛋白脆弱性增加,容易皸裂:如含水量過多則表皮浸漬發白,容易因摩擦而脫落。
角質層還有一種重要的作用即所謂屏障作用,這是由於角質層的緊密結合以及細胞間的磷酯可防止外來水分及電解質的滲入,並防止內部水分的蒸發。如角質層被浸軟則可減少其防止外來物質的滲透作:如角質層因磨爛或潰瘍而缺損則外來物質更易滲入。
二.) 樹枝狀細胞
黑色素細胞
它分佈於基底層細胞之間,約佔基底層細胞的4~10%。黑色素細胞起源於神經瘠,能產生黑色素,減少光線對皮膚的傷害作用。HE染色時,它呈透明樣,核小染色深,有樹枝狀突起。胞漿內有黑色素小體,含有酪氨酸碡,把酪氨酸合成黑色素,通過樹枝狀突起輸送給角阮細胞。不同人種皮膚單位面積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基本上一樣,但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細胞數目則有差別,如面部、乳暈、外陰、腋窩等部位則較多。黑色素的產生一方面受腦下垂體中葉的促黑色激素(MSH)的控制,另方面與陽光、摩擦以及炎症等刺激有關。
郎格罕斯細胞
它也是有樹枝狀突起的細胞,分佈於棘細胞,顆粒細胞之間,HE染色時較透亮。已證實這種細胞來源於骨髓,有吞噬功能,可加工過敏性抗原傳遞給淋巴細胞,在接觸過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透亮的樹枝狀細胞,性質未明。一種與觸角有關的細胞叫做美克爾細胞,不規則分佈在角院細胞的下面。
表皮下面便是真皮。表皮與真皮的交接呈犬牙交錯,這樣既可使兩者的交接牢固,亦可使真皮的血管供應營養的面積增加。在表皮與真皮交接處還有表皮下基底膜帶,營養物質、抗體及白細胞可通過基底膜帶進入表皮,而代謝產物則通過這基底膜帶進入真皮。在病理情況下,角疫球蛋白及補體可沉著於基底膜帶引起損害,使這個地方發生裂隙,產生水胞。
真皮與皮下組織
A.真皮
真皮的結構和組成與表皮大不相同,它是由各種纖維所構成的網架。這網架起著支持表皮的作用。在網架孔內裝有毛囊、皮脂腺、豎毛肌、汗腺、血管、淋巴管、神經等,在纖維之間尚有基質和細胞。真皮大致分為兩層,靠近表皮的叫做乳頭層,其下面便是網狀層,兩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乳頭層就是由真皮突入表皮的乳頭部分。乳頭中有毛細血管、淋巴管盲端和感覺神經末梢,後者在指(趾)端、乳頭、外生殖器等處較多。
一.纖維
膠原纖維
它約佔皮膚乾重量的70%。它是一種膠原蛋白。在乳頭層的膠原纖維較細排列走向不一,不成束:在網狀層則膠原纖維較粗,成束狀互相交接成網,其纖維束的走向多與皮膚表面平衡,構成皮膚的Langer線,與皮膚的紋理有關。膠原纖維堅韌,但缺乏彈性。
網狀纖維
它是較幼稚的膠原纖維,常分佈於表皮下附屬器官質血管、淋巴管的周圍,在正常情況下不多,但在傷口癒合時,或在慢性肉芽腫內、纖維細胞腫瘤內則較多。
彈力纖維
它是較細,呈波浪狀,彈性好,在網狀層下部較多,與膠原纖維交織在一起,使膠原纖維網經牽拉後恢復原狀。在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加上肥胖的情況下,彈力纖維可斷裂,使皮膚出現萎縮紋。妊娠時的妊娠紋也是因內分泌激素加上腹部膨隆引起彈力纖維斷裂所致。
基質
基質是無定膠樣的含有黏多糖和蛋白質的複合物。黏多糖中主要是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等。透明質酸能與水、電解質結合,所以基質是保留交換水分電解質和各種水溶性物質的場所。老年則較少,這就使到老年人皮膚較為乾皺。
細胞
細胞主要是纖維母細胞。它生產上述三種纖維和基質。在創傷癒合時,它生產纖維和基質填補傷口形成瘢痕。真皮中還有少數組織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白細胞等,作為防禦微生物侵入的第二道防線。
B.皮下組織
它又名脂膜,位於真皮下面,由疏鬆的纖維網和脂肪細胞構成,又叫皮下脂肪層。其厚薄因營養及身體部位的不同而異。皮下組織中有汗腺、毛球、血管、淋巴管及神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