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見怪不怪
注釋:
(1)遇到奇怪的事物而不覺得奇怪。比喻處事鎮定。
(2)遇有奇怪事物,能坦然處之,就會安然無事。
(3)指常常遇見奇怪之事,所以每遇有奇怪事物,就能坦然處之,不覺有何奇怪了。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姜七家豬: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成語故事:
魏元忠未達時,家貧,獨一婢,方爨,有老猿為看火,婢驚白公,公曰:『猿聞我闕僕,為執爨耳!』又呼蒼頭未應,犬代呼之,公曰:『孝順狗也!』又獨坐有羣鼠拱于前,公曰:『汝輩飢求食於我耶?』乃飼之,又一夕夜半,有婦女數人,立於床前,公曰:『汝能徙我於堂下乎?』婦人竟舁堂下;曰:『可復徙堂中乎?』羣婦舁舊所;曰:『能徙我於街市乎?』羣婦再拜而去,曰:『此寬厚長者,可同常人玩之哉!』故語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註:1.爨 ,炊也。即以火燒煮食物。
2.漢時僕役皆須以青巾作頭飾,故稱僕役為蒼頭。
3.徙,遷移、移轉。
4.舁 ,抬舉、扛抬。
成語造句:
男女親吻以示友好之禮儀,在外國來說,已是見怪不怪之事了。
反義:
少見多怪、大驚小怪
參考資料:
http://www.gotop.idv .tw/content/word/wor d0_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