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樣搵腫瘤源頭?

2007-07-24 1:44 am
我有個好親的人生癌

黠樣係咁多個腫瘤裹搵出源頭

要搵出源頭先可以有得醫

唔該

回答 (2)

2007-08-02 10:51 pm
✔ 最佳答案
你好!我是一旺網版主。如果我說治的好,你相信嗎?你會採用我的方法嗎?先別急!你可以先看一篇我的文章,再決定要不要信任我,以下是我的文章:

給苦於健康的朋友

在基因藥物被廣泛研討以來,人類對藥物的研究,己經到達登峰造極的境地。人類自萬年以來,對藥物的整理,注意到各種地理環境的產物對人體的影響,在本草備要一書中,對藥材與人體之間有著詳細的記載︰(節錄)如…凡藥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則上升,半身以下則下降。藥之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幹者內行臟腑。質之輕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腎。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裡。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再再表現萬物與人體的對應。

十七世紀,細菌的發現,科學家更籍由細菌環境的抗體培養,製造了多種的疫苗,更進一步制止了許多的重大傳染病,也同時證實處在細菌環境中得以生存的抗體,同時可以移入人體,成為人體殺滅細菌的新生力量。人體基因的解碼,我們發現,有些病因的發生,來自基因的缺陷。因此更進一步在正常或有治療效力的DNA或RNA片段,透過特殊方式導入細胞,以修正基因缺陷,抑制或關閉異常基因表現,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當科學家發現受感染的細胞可以接受免疫殺手細胞的教育,永久的對抗感染源時,我們深刻體會到不論是萬千年來,亦或今天未來,人們吸取植物對抗環境的經驗;吸取疫苗對抗病毒的經驗;接受健壯基因運作生命的經驗。我們取得藥物的方式都同樣的是︰藉由它物成功對抗疾病環境的經驗,教導自己成功對抗疾病的方法。

基因藥物的偉大成就,使我們相信有朝一日,科學家一定能夠全面摸清所有的DNA,教育每個細胞,永遠不再受到疾病的威脅,使每個人都可以無疾此生。然而科學家的努力仍然永不止息,人們對生命的要求將至善而喜。在人們對生命努力不懈的要求下,本人亦試圖從各個角度探索生命在宇宙中的基本元素,最後從「我思故我在」中體驗出思維是生命的基本元素。為了表現思維,我將中文文字成為思維的基本單位,主要概念來自於張其昀先生著作中國文化史第一冊第五章「中國文字之創造」︰
「秉志有云︰『中國文字最適用於科學,以其既簡明,而又富於伸縮之性也。』
「美國德效騫(Homer H. Dubs)有云︰『中國文字對於任何概念之表現,並無本質上的不可能性』
「現代語文學家,皆認為一種理想文字,乃依據於一定法則,由單純的觀念,連綴成為複雜的概念,於是用適當符號表而出之,此即為中國自古造字之原則。」
「文字的構思,需要簡易明晰,中國文字實能兼顧此二方面。」
「中國每一文字均自成為一有機體。」
孫文學說有云︰「…抑自人類有始以來,能紀四五千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惟中國文字所獨有。」
瑞典學者高本漢(B. Karlgren)以為︰「將來果有世界語文之創立,當以中國語文之研究為基礎云。」


道一運用中國文字做為思維的基質,以參格文字的方法加速思維在體內的作用,在經過四十年的努力中,經常面對著令人應聲而倒的指令文字,總共對文字的比對組合切割超過了一百萬字,終於有了「恆置」的出現。儘管大部份過程以單一文字做參格的基礎,然而到目前「恆置」仍然無法合併,「恆置」仍然壓縮著宇宙的萬千變化,成為上天創造宇宙萬物的唯一準則概念。

「恆置」以時間的恆久與空間的擺置使生命保存於宇宙,生命承受空間擺置擴張的要求,與時間恆久永續的仿傚,一步步的進化成為高等的生物,然後才有進步的社會。「恆置」仍然發生作用在每個牢牢記住的人,「恆置」以極為簡單表達宇宙的萬千變化,使思維能夠極速的進入潛能,從知性的「置」與感性的「恆」,將左右兩腦的衝突立即停止,使自律神經的失調瞬時得到解決,內耗的精力轉變成為身體運作的力量,逐步的整頓身體的病況,小如感冒、大如癌症、甚至於遺傳性疾病,都能在「恆置」的牢背中逐一解決,使生命符合老天爺運作萬物的法則,人們將從對抗疾病的苦悶轉而為吸取通天達人的聖果。

我以至誠,提供了我的祝福與方法,希望能幫助每一個人。祝

健 康 發 達

一旺網 版主

授權©2007 Universe Code Engineering Lab. 通則工程實驗室



當然!所有的過程都是免費的,如果你中意,酄迎上我們的網站瀏覽
2007-07-24 3:58 am
是普遍發生在許多組織的一個生理過程。通常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會達到平衡,而且受到嚴謹地調控以保證器官和組織的完整性。去氧核糖核酸的突變導致這些有序的過程受到改變。不受管制而迅速增殖的細胞通常會轉變成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份,或是侵入別的組織,除非腫瘤的生長壓迫到重要的器官,否則也不會影響生命。惡性腫瘤則會侵略其他器官,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危害生命。

有些並非發生在人類的癌症的確是經由傳染而引起,例如發生於狗的史狄可氏肉瘤(Sticker's sarcoma)。有病患接受器官移植,由於移植器官中帶有腫瘤,結果得到癌症。這是目前已知較類似經由傳染而得的例子。

也有其他方法:
1.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診治,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因為接觸危險因子而增加癌症風險的例子包括飲酒(增加罹患口腔、食道、乳房等癌症的機率),吸煙——但大約20%得到肺癌的女性從未吸煙,相對僅有10%男性肺癌病患是非吸煙者,目前推測這樣的差異是來自廚房油煙或是吸入家中其他抽菸男性的二手煙。[23],缺乏運動(與結腸癌、乳癌或其他癌症有關),肥胖(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可能的癌症)。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推測,避免過量飲酒,經常運動,保持適當體重的確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症的風險。不過這些因子的影響遠小於抽菸所產生的致癌風險。其他已知會影響癌症風險的因素(無論好或壞)還有性病、服用荷爾蒙、電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紫外線、化學物和某些傳染疾病等。
1.1飲食與癌症

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性很早就被研究。而各國間特別的飲食習慣差異,使得不同癌症間的發生率差別很大。例如常吃生食及醃漬食物的日本常見胃癌的發生。飲食習慣主要是煎烤肉類,多油高糖的美式飲食,有可能是美國常見結腸癌的原因。同時也有研究顯示,外國移民的確會受到所移民地區的飲食影響,而有產生當地常見癌症的傾向。這樣的結果暗示,不同地區的人民發生不同癌症的原因或許並非建立在遺傳基礎上而是和飲食習慣較為有關。

儘管現在經常報導某些物質(包括食品)對於癌症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而實際能確定與癌症相關的並不多。這些報導通常根據在人工培養細胞或動物上的研究報告。但是以公共衛生的立場,我們建議應該對於這些報導保持保留態度,直到這些物質的影響在人體實驗中能夠證實。

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的使用提供一個隨機臨床實驗的必須性和重要性的例子。流行病學家觀察到當血清中含有較高的β胡蘿蔔素時(為維生素A的前體),具有保護作用並可降低癌症的風險,尤其在降低肺癌的機率上最為明顯。這樣的假設衍生出一系列在芬蘭和美國進行的大型隨機臨床實驗(CARET study)。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這項研究提供β-胡蘿蔔素或安慰劑給約80,000名吸煙者與曾吸煙者。出乎意料之外,這些測試發現補充β胡蘿蔔素並未降低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反而發現受試者的肺癌發生率反而因為外加的β胡蘿蔔素而有微幅的提高,使得這項研究很快就被停止。[24]

不過,隨機臨床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簡稱RCTs)也有許多的實際施行的困難,特別是在微量營養素的試驗上。微量營養素缺乏被認為與癌症有關,但是進行隨機臨床實驗需要眾多人數參與,需時多年才能完成,因此花費也極為昂貴和複雜,所以很少實施。而通常只能以單劑量來做實驗,缺乏其他濃度比較,使得難以評估實際臨床所需的量也是一大問題。另一方面,也許可能更為有效的研究,就是針對癌症的主要發生原因作測試,如去氧核糖核酸損傷等。以去氧核糖核酸損傷程度的情形作為實驗的標準,可以只需在少數人身上進行試驗,因此可測試各種劑量的微量維生素的攝取量所發生的影響(而要獲得更準確的結果,應該要測試微量維生素在血中的濃度)。
1.2其他具有預防癌症效果的化學物質

Tamoxifen,這是一種合成的非類固醇類的抗雌激素。由於某些乳癌細胞會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而加速生長,Tamoxifen可以選擇性地調節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而抑制雌激素對這些細胞的作用,是目前治療乳癌時最常使用的藥物。西元1977年,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核准其在臨床上使用,至今用在乳癌治療上已有20多年歷史。最初是治療乳癌末期的患者,近年來也用於治療初期乳癌及預防乳癌高危險群的發病機率。已經證明若是持續每天服用,約5年之後,能夠減少乳癌高危險群婦女約50%發病機率。cis-retinoic acid也可以減少初期頭頸癌(primary head and neck cancer)患者發生惡性轉移的機會。Finasteride,是5-α還原酶的抑制劑(5-alpha-reductase inhibitor),能夠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其他有預防作用的化學物還包括COX-2抑制劑,可抑制身體合成發炎前列腺素(proinflammatory prostaglandins)的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 enzyme)。
1.3基因檢測

對於癌症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環境汙染 (例如輻射屋居民)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症機會。

收錄日期: 2021-04-24 01:04: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3000051KK035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