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真是一條好問題,我以前多聽人說是“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後來一查網上資料,原來“丈二金剛”和“丈八金剛”都有人用,歇後語同樣都是“摸不著頭腦”.那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
”丈二金剛”有典故
原來”丈二金剛”的原句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丈二和尚」指寺廟中比較高大的諸天、羅漢等塑像。俗用「和尚」來稱呼羅漢等,也是可以的。例如,佛經上常有這一類話:「(佛)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比丘」就是大和尚,其中包括羅漢等佛弟子。顯然,人們無法用手觸摸到高大的塑像,因而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比喻弄不明情況,搞不清底細。
如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長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 * *
“丈八金剛”又是什麼?
”丈八金剛”則找不到任何典故,那到底是如何跑出來的呢?丈八的長度,不禁令人想起張飛的丈八蛇矛,會不會...
對了,原來“金剛”也是指武器!且看看“金剛”一詞的來源:
「金剛」,盡人皆知淵源於佛教,但若由此而認為它類同「菩薩」,是梵語(古印度語)的漢語音譯,卻大錯特錯———「金剛」一詞,乃是國粹!
始自戰國,便出現陰陽五行家。按五行學說,西方屬金———金者,性質剛堅,西方之氣,統稱「金剛」。但作為五行用語的「金剛」,即使在讖緯巫術大行其道的兩漢,亦鮮為中國人所聞,它之所以被大力弘揚,被普及至家喻戶曉,緣於魏晉以後的佛經翻譯。
話說佛祖身旁,有四位護法力士,各執一桿短棒狀金屬武器,梵文叫做Vajra,用場是降魔———既降有形實魔,亦降無形心魔。 自從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很長一段時期,對那四位力士未作任何漢譯,Vajra則被糊里糊塗地音譯為「縛日羅」。
五胡十六國年間,有位祖籍印度、出生於中國西域、在敦煌一帶潛心研修漢語長達16年之久的高僧鳩摩羅什,被後秦國君慕其名而迎至長安,專事佛經翻譯。此前,已有人初譯過一部重要佛經,叫做《般若波羅密經》。般若,梵語音譯,即大智慧;波羅密,即到達彼岸;兩者構合,意為憑大智慧到達彼岸。
鳩摩羅什傾注大量心血重譯了這部經典,並特地在原名之前冠上「金剛」二字,即《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一添加,份量有似千鈞之重,以致後世捨去其餘,獨稱它為《金剛經》。
生於中國西部、長於中國西部的鳩摩羅什,巧妙改造五行家專指西方之氣的「金剛」一詞,取其「剛堅」內核,用以對Vajra作漢語意譯。他的創意在於———以有如降魔武器Vajra一般剛堅的大智慧到達彼岸!
鳩摩羅什死後,《金剛經》旋即成為中國化了的佛教最重要的經典。Vajra形似中國的杵,該詞既被漢譯為「金剛」,這件武器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稱作「金剛杵」;因器而及「人」,最終,手執金剛杵的四位護法力士反客為主,成了被「金剛」一詞指稱的首要對象。
* * *
由以上資料可見,「金剛」原本是指力士手持的武器,後來才轉為指人。長度又是雷同,因此(個人認為),“丈八金剛”是指長度一丈八的金剛杵,而“丈二金剛”,則是由“丈二和尚”轉化而成,是指那些高丈二的力士。
所以“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才是對的。
參考資料:
http://philosophyol.com/bbs/dispbbs.asp?boardID=27&ID=8190&page=9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1/25/content_1061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