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戰國時期,除了主要七國外,還有甚麼小國?

2007-07-22 8:11 pm
東周戰國時期,除了主要七國外,還有甚麼小國

回答 (2)

2007-07-26 12:12 am
垃圾回答,這些小國在戰國時都已經亡了.
2007-07-22 8:25 pm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秦統一中原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但前人也把春秋﹑戰國合稱東周﹐還有稱戰國為列國或六國者。
有關戰國的起始年份,史學家一直存在各種爭議。《史記》定戰國始於前476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始於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始於何年﹐過去有不同的劃分法。前403年似失之稍晚﹐故現在已很少有人採用這一劃分標準,故大多採定為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統一以前的中國歷史時期。戰國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





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f/China.B.C350.PNG/200px-China.B.C350.PNG

戰國時期諸候間相互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齊國卿族田氏篡奪齊國。燕後來的崛起,秦的中興,越及小一些的國家陸續的被吞併或為淪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參考:春秋時期。
小國尚有周﹑宋﹑衛﹑中山﹑魯﹑滕﹑鄒﹑費等﹐後來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併。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儀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至秦統一﹐已多與漢民族融合。
戰國時期,諸侯兼併土地戰代替了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在這個時期鐵器代替了石器和青銅器,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
為了應付這些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李悝變法;趙烈侯用相國公仲連進行改革,在政治、財政用法家,教導用儒家;楚悼王用吳起實行吳起變法,「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韓國初期曾進行改革,但不徹底,造成一些混亂。後韓昭侯起用申不害,以「術」變法;齊國起用鄒忌「謹修法律而督奸吏」實行改革;秦國商鞅的變法為秦吞併其餘六國創造了條件,史稱商鞅變法。
中原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匈奴、東胡、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的威脅導致了戰國長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國都修築「限戎馬之足」的萬里長城。
戰國中期、後期,關東六國相繼衰落,魏國先霸於戰國,但後來在前353年、前342年和前340年中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都慘敗給齊軍,而最後的吳城之戰中被秦商鞅擊敗,主帥被俘,河西丟失,首都安邑暴露於秦軍之下,魏惠王只好遷都到開封,三戰皆敗的魏國一直也再沒有復興起來。
楚國於前313-前311年間三次大戰秦國都失敗,後來更在前279年被秦軍於鄢之戰大破,前278年連首都郢也被秦將白起所攻陷,被逼遷都到陳,其後再不斷遷都到壽春,躲避秦軍,再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
而第二強國齊國也在前286年攻滅被諸國垂涎的宋國,引致六國聯兵於前284年圍攻,被聯軍重創,甚至只餘下兩座城池。雖然後來田單收復齊國,但國力也大不如前。
只有趙國有能力抗衡秦國,前307年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中使國力、軍隊戰力大增。在趙惠文王時代更為鼎盛,手下文有虞卿、藺相如、趙勝,武有趙奢、廉頗、李牧等,但自孝成王後期,人才都相繼死去,當長平之戰秦國殺死趙國四十五萬士兵後,趙國國力嚴重衰落,至此難以抗衡秦國。雖然其後,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小敗仗也不足令秦國衰落,秦國最後用了十年時間,把六國一一消滅。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44: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2000051KK012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