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地的問題

2007-07-21 11:37 am
想問下你們的意見

你們寧愿比一百個蠢人覺得你聰明 , 三個聰明人覺得你蠢

定係三個聰明人覺得你聰明 ,其他個個當你痴線?

回答 (6)

2007-07-24 10:21 am
✔ 最佳答案
 
  謝過樓主來信相邀,出山云云,可不敢當,獻醜一二卻還可以。

  竊以為,不同人對人生不同目標的追求強弱不同,異出此處。若預設智者對賢愚的鑑定比任何人更準,則選前者之士,多慕名;選後者之士,較喜實。所謂名,乃指廣義而言,包括一切「別人的認同」。所謂實,乃指人內存的實質。

  無本質論者認為此係取向問題,由環境建構。本質論者認為屬性格問題,如在九型人格模式中,按拙見八、九號人格多選前者,一、四號人格多選後者。

  就以上所謂,由於「智」與「愚」在預設中被視作理則符號般應用及推論(即其實將該預設及問題中之賢愚概念換成任何描述一類人的特性之相對詞語,其申論也成立),故其定義未需深究。至於何謂聰明,本人目前會將之理解為「自然而自覺地作出更有利於自己之決定的假定性內存能力」──所謂「有利於自己」乃指廣義而言,即已將人因利他性而得的滿足感、認同感及其他一切個人目的之有意無意之達成列入;之所以謂「假定性」,係基於非本質論的存在已令本質論目前未能被成為一絕對命題(此所謂假定並不排除本質論,一種東西可同時既係假定又是真實)。

  固然,上述定義未敢為絕對判定,歡迎各方提出質疑,按拙見任一定義皆須通過辯證才能臻於完美。至於要究此一概念何以成立,必先要究此概念之來源,但連對這點各家也有各說。如耶教教義認為出於人之墮落;達爾文主義則主張出於物競天擇。箇中理論牽涉太多,在此不贅。

  最後回到問題,以主觀選擇及看法作結。對本人而言,選後者之士雖「較喜實」,但畢竟亦建基於他人認同與鑑定。然而,生命價值及意思本應自行定義,故本人寧自行我道。但此須建於對自己之內存之透徹瞭解,否則與狂傲無異。

───────────────────────────────────

                《聲明》


     按香港法律第五百二十八章,本篇屬版權法下受保護作品。

───────────────────────────────────
 

2007-07-26 03:06:14 補充:
nankingguy君:  回應閣下解讀:前者多以名為先,後者是否亦慕名,則出於其自身心態。若選者係因欲使自己真正聰明而選,則基於實。  「利己」確實內容為何,無法逐一歸納,當世僅有一解:達爾文主義。其學說申論,播種乃行為終極目的,基因乃自私終極單位。詳見Richard Dawkins. (1976) The Selfish Gene.  再次感謝閣下抬舉。
2007-07-26 5:50 am
我寧愿三個聰明人覺得我聰明,其他個個當我痴線.
不過聰明唔聰明都係自己判斷,有時基於認同,容易覺得對方聰明.
只係一般感覺良好d.
幾多人覺得我聰明或蠢都好,唔會影響到原本(我是甚麼).

而且聰明人比較懂在別人身上發現好野.
拒話你聰明,其實好可能只因他極聰明…
所以都係唔好依賴別人衡量.

另,有件事,幾得意.
聽說某d大數學家,日常生活白白地.
你去同拒熨件衫靚d,煎隻靚蛋過拒食,拒可能會覺得你聰明過拒架…

聰明,不可衡量.
他心,不可依賴.

唔好意思,以下聊天.

twghsydc01!!!
你將我最心愛既中國寓言,改編成nankingguy版本,都算係厚禮啦!
妙!
2007-07-23 6:04 am
3個答案我覺得對我黎講冇分別 我係聰明定係蠢 我又唔介意
而且人地覺得我蠢同覺得我聰明 我一樣都係我 唔會有分別
每個人都有佢聰明地方 有佢蠢既時間 當佢睇到我聰明一面而唔知我蠢既時候
佢咪當我聽明囉
假如佢只係知我蠢係邊 又未發挖到我既聰明 佢咪會覺得我蠢囉
覺得我聰明 或者覺得我蠢 果個都係同一個人 果個都係我

你d補充好深呀~_~我消化唔到 哈哈
2007-07-23 4:59 am
為何我要再意別人點樣看我呢?
無論如何,總會有人看見你的成功而眼紅
他們以殘酷的言語去譏諷你
發泄他們的不滿
所以做好自己本份就好了
2007-07-22 5:42 pm
我二樣都吾揀,我吾覺得自己好笨又吾覺得自己好聰明,吾識咪學囉,人不是每樣野都識,佢識因為佢學過,只要自己不斷進步,人有叻個你有笨過你,如果成日比較令自己好辛苦,因為世上一定有人叻過自己,係比不完,不如只自努力增值,見到人地叻不要妒忌,要好好謙虛向佢學習,終有一日自己都會進步,係同自己鬥,人地覺得自己點吾緊要,佢地自係睇表面,未真正了解自己,所以吾使理其他人點睇自己.
2007-07-21 7:52 pm
nankingguy ,我係問諸葛亮果條嗰個@@

如果比我揀,我梗係揀三個聰明人覺得我聰明,但係其他人當我痴線啦,依個世界入面唔會有咁多人完全認同你所講嘅野,就冇可能咁多人都會認同你聰明。只要有三個聰明人認同你聰明嘅話,有認同先有進步,其他人當你痴線,都係佢地無知,再者,如果揀100個蠢人覺得你聰明,咁都冇用,始終蠢人講嘅野點會話準,話明蠢人。仲有,你第二個答案話三個聰明人覺得你蠢,如果你係唔蠢嘅一定唔會揀第二個,又冇表明其他人表示你蠢- -,正所謂少數服從多數。揀第三個最多咪孤芳自賞,有頭腦嘅自己知咪得,如果其他人一早認定你醒目,你就算做出咩大事嚟講對佢地都係覺得好小事,但係相反,如果你常態係好多人都覺得你蠢仔嘅話,一做出大事嚟反而比左佢地第二印象,一嗚驚人tim。

好多時有智慧,但冇運行,始終係必然嘅事。好似生得高,但唔靚仔,又或者好靚仔,就生得矮。- -

2007-07-21 11:54:17 補充:
莎士比亞講過:命運往往同意志都係背道而馳...好似一個人有口才咁,平時辨論就贏曬人,令人理屈詞窮,但係一上網就比人窒死,有d一上網就大表偉論,但係一到真人溝通嗰時就無話可說。
參考: 匿名哥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2: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1000051KK005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