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獨角仙屬於金龜子科,是金龜子科中觭角最壯麗的。
獨角仙的一生屬於完全變態。卵是一粒直徑約0.3cm的白色球體。幼蟲為乳白色,頭部則為褐色,在台灣別稱"雞母蟲"(母雞常常翻土吃幼蟲),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捲起來保護脆弱的腹部。身長約6cm,體寬約2cm,住在地底下,必須生長約一年才可化蛹。幼蟲的食物是腐質土(一種有機土,通常是腐爛的落葉形成的)。
幼蟲總共脫皮三次,剛破蛋而出稱為一齡,脫皮一次加一齡,脫皮第三次後成為蛹。幼蟲在化蛹前會建造蛹室,蛹為金黃色。羽化過的獨角仙成蟲不急著到外界活動,會等待最好的時機在爬出地面。
獨角仙雄成蟲有壯觀的觭角,雌蟲則完全沒有角。雄蟲不含觭角體長約4~6公分,雌蟲則只有3.5~5公分左右,獨角仙雄蟲能拉動比自己重10倍的東西。獨角仙成蟲有趨光性,喜愛吸食樹液,尤其是光臘樹(別稱白雞油)的樹液。獨角仙打架的方式是把牠的觭角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然後高高舉起,使對方飛出去。
獨角仙的成蟲如果不交配可以生存2個月;雄蟲則在交配後就會馬上死去;而雌蟲則是在產完卵以後才死亡。獨角仙交配季是在每年的4~7月底。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金龜子科 Scarabaeidae
屬:
叉犀金龜屬 Allomyrina
種:
雙叉犀金龜 A. dichotoma
學名
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 1771
異名
Trypoxylus dichotomus (Linnaeus, 1771)
海象科(Odobenidae)是食肉目鰭足亞目下的一科。海象科僅有海象一種。
海象(Odobenus rosmarus)因犬齒發達似象牙而得名。海象有稀疏的堅硬的體毛,眼小,視力欠佳。海象體型巨大,雄性體重超過一噸,可像海獅一樣可以用鰭狀肢在陸地行走。海象是最出色的潛水能手。海象一般能潛入90米深的海里,在水中逗留大約20分鐘。海象的皮下脂肪極厚,可抵禦的寒冷的極地環境。海象在陸地上與海水中皮膚的顏色不一樣(在陸上皮膚呈棕紅色,而在水中則呈白色 〕,因為在水中,血管冷縮,將血從皮下脂肪層擠出,以減少熱能的流失。
海象主要生活於北冰洋海域。由於海象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其蹤影。
海象主要用獠牙在海底挖掘甲殼類。同時,用其敏感的嘴唇和觸鬚也隨之探測、辨別,碰到食物,便用齒將甲殼類的殼咬破,然後將其肉體吃掉。海象也吃魚類、軟體動物、植物甚至其它海獸(如獨角鯨和海豹〕。
海象在自然界的天敵很少,捕殺海象的記錄僅見於人類,北極熊和虎鯨。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海象科 Odobenidae
Allen, 1880
屬:
海象屬 Odobenus
Brisson, 1762
種:
海象 O. rosmarus
學名
Odobenus rosmarus
(Linnaeus, 1758)
亞種
大西洋海象 O. r. rosmarus
太平洋海象 O. r. divergens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是所有龜鱉類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背上有殼,較一般陸龜或河龜來得花紋複雜,殼的外型是扁平流線形。海龜的腳為適應長途游泳,演化成船槳狀。
海龜的演化歷史相當悠久,可追尋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龜是肉食性的,古海龜的英文稱為en:Archelon,據北美的考古化石發現,古海龜的體型相當驚人,長達3.5公尺,與汽車一般大小。外殼有明顯的節骨狀,可參考圖片。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蠵龜科和革龜科。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數海龜都是迴游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約有95%的忠誠度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產卵。
在東亞海域可發現的海龜有5屬5種,除平背龜主要分佈於澳洲北部海域,肯氏龜主要分佈於加勒比海外。
各種海龜列表
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
前鰭肢長1公尺以上且無爪,體色為黑或深藍色,具有白色小點,背甲後端較尖,成龜重約500公斤,背甲長180公分。
主食為水母。
赤蠵龜(Caretta caretta)
背甲呈橢圓形,頭約20公分寬,通常為棕色或紅棕色,可重達200公斤,背甲長120公分。
主食為甲殼類軟件動物
肯氏龜(Lepidochelys kempii)
背甲接近圓形,為橄欖綠色,體型小,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70公分。
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
背甲略微橢圓,體色為深灰綠色,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70公分。
食性與赤蠵龜相似,以甲殼類為主食。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背甲的盾片呈覆瓦狀排列,有個像似鷹嘴的口喙,成龜為棕色、橘色或黃色,可重達85公斤,背甲長95公分。
以珊瑚礁處的海綿等軟件動物為主食。
綠蠵龜(Chelonia mydas)
背甲呈橢圓形,鋸齒狀的下頷,成龜從淺棕色有大花斑至近黑色,可重達230公斤,背甲長125公分。
以大型海草及海藻為主食。
平背龜(Natator depressus)
背甲近圓形且扁平,緣盾具有一層薄的蠟質,背甲為欖灰色,邊緣為棕黃色,成龜重約90公斤,背甲長1公尺以上。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亞綱:
無孔亞綱 Anapsida
目:
龜鱉目 Testudines
亞目:
曲頸龜亞目 Cryptodira
總科:
海龜總科 Chelonioidea
科
海龜科(Cheloniidae)
蠵龜屬(Caretta)
麗龜屬(Lepidochelys)
海龜屬(Chelonia)
玳瑁屬(Eretmochelys)
平背龜屬(Natator)
革龜科(Dermochelyidae)
革龜屬(Dermoche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