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係點來????

2007-07-21 3:28 am
地球係點來????

回答 (2)

2007-07-21 7:34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astronomyfri/earth.jpg

地球是我們在太空中的「大型載人太空船」,也就是我們的家園。
至現在為此,地球是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它是太陽系第三顆行星,也是
太陽系岩質星球中最大的一顆。
地球的特別之處是孕育了生命,含大量液態水及富含氧。地球表面
70%以上的面積都是水,而大氣成分也有優良的條件孕育生命,不像金星
的大氣的腐蝕性強和火星的滿是二氧化碳。而且大氣層的厚度可以抵受
太空小型隕石的撞擊。而且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適中,令水分得以不被太
陽熱力蒸發或氣溫過低令大部分水不致於結冰。
構造
包圍著地球的最外一層是大氣層,高度約為300公里,但絶大部分的
氣體都距離地面15公里以下;我們居住的部分稱為地殼,主要由岩石組
成,厚度低於32公里,與地球的直徑相差很多;地殼以下為地幔,主要
由熔融狀態的岩石組成,厚度大約為3000公里;地幔以下為外核,主要
由熔融狀態的鐵和鎳組成,而鐵和鎳的流動產生地球磁場;外核以下為
內核,也是地球的中心,主要由固態的鐵和鎳組成,溫度大約為6000
度,因為地球中心的壓力很大,所以內核呈固態。
大氣層
地球大氣層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十分重要,缺少一部分也不行。最
低層為對流層,我們所見到的天氣現象就是在這層形成。對流層以上為
平層,我們熟悉的臭氧層就在這裏,臭氧層能大量吸收太陽所發出的輻
射,若沒有臭氧層,地球上的生物就不能生存。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我
們的臭氧層。平流層之上為中氣層,很多電訊人造衛星都在這裏運轉,
因為中氣層富含電子,對電訊的接收和反射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中氣層
以上為熱氣層,也就是最外層。這層的空氣極為稀薄。




直徑

12756公里

質量

5.98×1021噸


體積
1.08×1012立方公里

密度(水=1)
5.52

重力
1

衛星數目
1

平均溫度
15℃

自轉2. 地 球 形 成

地 球 的 放 射 性 能 造 成 地 表 融 化 , 較 輕 的 礦 物 漂 浮 在 表 面 , 鐵 鎳 等 較 重 的 元 素 下 沉 形 成 地 核 。
軸傾斜(度)
23.5

自轉週期(地球日)
1日


公轉週期(地球日)

2. 地 球 形 成

地 球 的 放 射 性 能 造 成 地 表 融 化 , 較 輕 的 礦 物 漂 浮 在 表 面 , 鐵 鎳 等 較 重 的 元 素 下 沉 形 成 地 核 。



365日6小時



地 球 形 成

地 球 的 放 射 性 能 造 成 地 表 融 化 , 較 輕 的 礦 物 漂 浮 在 表 面 , 鐵 鎳 等 較 重 的 元 素 下 沉 形 成 地 核 。
參考: me
2007-07-21 4:28 am
地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Earth

軌道資料
曆元 J2000
遠日點距離: 152,097,701 km
(1.016 710 333 5 AU)
近日點距離: 147,098,074 km
(0.983 289 891 2 AU)
軌道長半徑: 149,597,887.5 km
(1.000 000 112 4 AU)
軌道短半徑: 149,576,999.826 km
(0.999 860 486 9 AU)
軌道周長: 924,375,700 km
( 6.179 069 900 7 AU)
軌道離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轉速度: 29.783 km/s
(107,218 km/h)
最大公轉速度: 30.287 km/s
(109,033 km/h)
最小公轉速度: 29.291 km/s
(105,448 km/h)
軌道傾角: 0
(7.25°至太陽赤道)
昇交點赤經: 348.739 36°
近日點輻角: 114.207 83°
衛星: 1個(月球)
物理特徵
橢圓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徑: 6,372.797 km
赤道半徑: 6,378.137 km
兩極半徑: 6,356.752 km
縱橫比: 0.996 647 1
赤道圓周: 40,075.02 km
子午圈圓周: 40,007.86 km
平均圓周: 40,041.47 km
表面積: 510,065,600 km²
陸地面積: 148,939,100 km²(29.2 %)
水域面積: 361,126,400 km²(70.8 %)
體積: 1.083 207 3×1012 km³
質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³
赤道表面重力: 9.780 1 m/s²]]
(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恆星自轉周期: 0.997 258 d (23.934 h)
赤道旋轉速率: 465.11 m/s
軸傾斜: 23.439 281°
北極赤經: 未定義°
赤緯: +90°
反照率: 0.367
表面溫度:
熱力學溫標
攝氏溫標 最小 平均 最大
184 K 287 K 331 K
-89.2 ℃ 14 ℃ 57.7 ℃

形容用詞: Terrestrial、Terran、
Telluric、Tellurian、
Earthly
大氣
表面壓力: 101.3 kPa(海平面)
大氣組成: 78.084% 氮
20.946% 氧
0.934% 氬
0.0381% 二氧化碳
水蒸氣(依氣溫而有所不同)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科學家估計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5億7千萬年(4.57×109年),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可能曾遭受小型天體撞擊而產生一個天然衛星-月球,環中交叉十字為地球的天文符號,十字的兩畫分別代表子午線和赤道,另一種畫法則把十字放在環形的上方(Unicode:♁)。


[編輯] 地球概論特徵
主條目:地球歷史

[編輯] 圈層結構
主條目:地球地質概況

[編輯] 結構
另參見:地球內部重力分佈
如同其他的類地行星,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矽質地殼、高度粘滯狀地幔、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

地球內部的金屬質不斷的通過火山和大洋裂縫涌出地表(參見海底膨脹條目)。組成地殼大部分的岩石年齡都不超過1億(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有44億(4.4×109)年歷史。[1]

總體來說,地球大部分的質量是由下列元素組成:

鐵:34.6 %
氧:29.5 %
矽:15.2 %
鎂:12.7 %
鎳:2.4 %
硫:1.9 %
鈦:0.05 %
其他元素:3.65%

[編輯] 內部
地球內部溫度高達5270K。行星內部的熱量來自於其形成之初的「吸積」(參見重力結合能)。這之後的熱量來自於類似鈾釷和鉀這類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從地球內部到達地表的熱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陽能量的1/20000。

深度 內部層
公里 英里
0–60 0–37 岩石圈(約分佈於5或200公里之處)
0–35 0–22 地殼(約分佈於5或70公里之處)
35–60 22–37 地幔外層
35–2890 22–1790 地幔
100–700 62–435 軟流圈
2890–5100 1790–3160 地核外核
5100–6378 3160–3954 地核核心


收錄日期: 2021-04-23 17:09: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0000051KK039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