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晚春』是韓愈頗富奇趣的小品,歷年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晚春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的草本木本植物都知道此消息而想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櫻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更進一步說;
再進一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係。「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是一般詩中罕見的。而「無才思」三字更引起見仁見智之說。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櫻花榆莢」百手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那是故意嘲弄「櫻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文章。
詩對作者本身的意寓;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大之衰」的宗師,又是立矯元和清熟失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櫻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艷的元和詩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撐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兩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的別調,不也屬於「櫻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出「櫻花榆莢」的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種挖苦。甚至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
前文所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於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櫻花榆莢」是愛而之其醜,所以潮戲半假半真、一莊一諧。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櫻花飛舞而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