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血鑽」再思 工業大量用鑽石
剛剛公映的《血鑽》Blood Diamond,以1990年代塞拉利昂的內戰為背景,戲劇背後,可會讓你重新思索鑽光底下的血腥戰爭,以至對自然的嚴重破壞?
目前,每年約有1.3億克拉的鑽石藉採礦而獲取,價值達到90億美元,近五成來自非洲中部和南部,其餘產鑽石的地區包括加拿大、印度、俄羅斯和澳洲等。除製造首飾,工業生產亦需要鑽石,工業用鑽石主要講求硬度和熱傳導能力。採礦獲得的鑽石,近八成用於工業,數量約為每年1億克拉(20,000公斤),主要用於切割、打磨和鑽等機器上。
平民的血
1990年代塞拉利昂的內戰,叛軍佔據鑽石礦場,把鑽石售到國際市場,獲取金錢來支持戰事。為威逼村民就範及奪取礦場,叛軍竟屠殺百姓,故稱為「血腥鑽石」。2002年3月號《國家地理》雜誌的「鑽石真相」專題內,刊出了當地收容所內殘障兒童的照片,正是被叛軍鎮壓時斬去手或腳的受害者。
鑽石和血腥戰爭連繫起來,亦非始於塞拉利昂,比方1970和1980年代的黎巴嫩內戰,以至1990年代的安哥拉內戰,叛軍都透過掠奪鑽石礦場的控制權來獲取戰爭資本;而被他們勞役的礦工,每天過著如同奴隸的生活,來自礦場的鑽石,都沾滿血與淚。
自然的淚
晶凝的鑽石,更沾滿了自然界的淚。不論金、銀、銅、鐵、錫、煤,以至鑽石,任何採礦都對自然界構成極大的破壞。為開發礦場,先把山上的樹林移平,然後挖掘礦藏,原本蒼翠的山頭,粗暴地給挖得黃土片片,森林內的生物家園不保,居於森林內的原住民,更因為開採礦物而被驅趕和殺害。由於鑽石大都藏於深入地層的「火山管道」上,那兒才有足夠的高壓和熱力形成結晶體,因此開採鑽石每每需要挖進地底深層。
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Mir礦場,為該國首個鑽石礦場,於1957年投產,挖掘面積龐大,深入地底達609公尺(約250層樓高),直徑約為1.25公里,恍如在地上炸開一個大洞,曾計算過,貨車由最底層駛上地面,需花一個半小時。
開採鑽石過程,亦需要以大量水沖洗礦石表面的雜質,耗水量驚人,導致不少鑽石礦場附近的水源枯乾。除了虛耗淡水,採礦還導致水源污染、排放含劇毒物質、浪費能源和加劇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