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的觸覺比較遲鈍,很少看到香港用「囝」,可能是從台灣引入。方言用字各地不一,香港的「仔」字,解作兒子/小孩,或作詞綴用;閩南語的「囝」指兒子/小孩,「仔」作詞綴。但廣府話根本不必借「囝」字,因為「兒子」和作詞綴時都是同音的,一個「仔」字就夠用了。閩語在這兩個意義上,是以不同音來表達,遂用兩個字分工。
例:
書面語|台|粵
石子|石仔|石仔
生子|生囝|生仔
小鴨兒|鴨仔囝|鴨仔
據:
http://203.64.42.21/iug/Ungian/soannteng/chil/Taihoa.asp
「仔」「囝」,加上「崽」字,三個均有來歷。
囝
《康熙子典》囝條:
【集韻】九件切,音蹇。閩人呼兒曰囝。【正字通】閩音讀若宰。【青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況有哀囝詩。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又【集韻】魚厥切,音刖。與月同。唐武后作。
阿囝略如郎罷老,稚孫能伴老翁嬉。——宋. 陸遊《戲遣老懷》
武則天愛自造字,當然,無意義地造字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另見,顧況陸遊都是淅江人,吳閩相鄰,皆「呼兒曰囝」。台灣受閩南文化影響,故沿用了「囝」字。
崽
漢《方言.十》:「崽者,子也。湘沅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若東齊言子矣。」晉《方言注》:「崽,子聲之轉也。」
《正字通》:「囝崽,音義通,湘沅之間,凡言子曰崽。」
湘方言和贛方言,仍用「崽」字來表示「兒子」。參考自:《燦爛的中國文明》(“方言自由行”那版)
http://hk.chiculture.net/php/sframe.php?url=http://hk.chiculture.net/0604/html/c11/0604c11.html
內地不少人用「崽子」,用於「幼小的動物」,若用於人身上則帶有貶義。
仔
《說文解字》仔,克也。从人,子聲。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子,子亦聲。甲骨文字形,是小孩的意思。本義:兒子)
http://www.zdic.net/zd/zi/ZdicE4ZdicBBZdic94.htm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繈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3%AD%E7%92%9E&variant=zh-hk
「仔」字中的「子」,既能表義亦能表聲。可見,在解作兒子的意義上,「仔」「囝」「崽」本同一詞,都源於「子」字,只是語言隨著時間和流於異地而改變,致使各地用字不同而已。
囡
〈方〉:江、浙、上海等地對女兒的稱呼 [girl]。如:小囡;囡兒(〈方〉:∶女兒);囡仵(〈方〉:囡魚。女孩);囡大細(〈方〉:子女)
據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9BZdicA1.htm
查《粵語審音配詞庫》,「囡naam4」「女neoi5」二字讀音相差甚遠。方言理處「有音無字」時,有一招叫「訓讀」,就是借一個近義詞來填充,但強行用方言來讀,所以有些方言用字,意思與借來字的字義相近,但讀音與本音大不相同,例如「靚」字。粵語中,女字的讀書音和口語音都相同,沒有須要借「囡」字,而且「訓讀」不健康。個人認為,各方言有各方言的特色,有時也是名勝古蹟,廣府話還是用回「仔女」二字最為妥當。
2007-08-03 10:48:31 補充:
補充少少
台灣人也會用「仔」作小孩解,「囝」則為傳統閩南用字。
「仔」本義雖是兒子,但不見古書證,而多與「子」通,子細又作仔細,不在指粵語「仔」從甲文沿用自今。據一些考本字的書,都說「仔」同是借字來的。不過從古粵戲譜可見,粵語用「仔」都有相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