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內斯托·拉斐爾·古華拉·德·拉·塞爾納(西班牙語: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稱做捷·古華拉(西班牙語:Che Guevara),又譯為切·格瓦拉。他是出生於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和古巴游擊隊領導人。古華拉於1959年參與了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七二六運動」,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了一些要職之後,古華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在其它國家繼續策動共產革命。首先是剛果,然後是玻利維亞。在玻利維亞,他在一次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軍事行動中被捕,並於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維亞軍隊殺害。死後,他成為了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Ernesto Guevara de la Serna
出生
1928年6月14日
阿根廷羅薩里奧
逝世
1967年10月9日
玻利維亞La Higuera
早年
古華拉出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是這個西班牙和愛爾蘭裔家庭的長子。他出生證明上的日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一些資料認為他實際上出生於5月14日。他的出生證明被故意修改,以掩飾他母親在結婚時已懷孕的事實。古華拉父親埃內斯托·古華拉·林奇的家族已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是一個聲譽卓著的家族。他的祖先派屈克·林奇1715年出生於愛爾蘭,後經西班牙轉輾來到阿根廷,在18世紀末,他已成為了巴拉那河地區的總督。而他母親塞莉亞·德·拉·塞爾納·略薩的家族也已在阿根廷生活了7代,同樣也是貴族家庭,祖先約瑟·德·拉·塞爾納曾是西班牙最後一任駐秘魯總督。古華拉的父母於1927年結婚。
古華拉父親在傳記《我的兒子,捷》中寫到:
「5月(注:1930年)的一個早晨,寒風呼嘯,我的妻子帶著我們的小埃內斯托去游泳。中午時分,我去俱樂部找他們,準備和他們一起去吃午飯,這時我發現,孩子穿著一身濕漉漉的游泳衣,已經凍得直打哆嗦。塞莉亞卻還一個勁地在游泳。她不是個有經驗的母親,根本沒有意識到現在已是冬天,天氣變化對這樣一個脆弱的孩子來說,該有多危險。」
從此古華拉便患上了嚴重的哮喘病。受這個有著一定左翼思想的上層家庭(尤其是作為阿根廷共產黨員的姨父母)的影響,古華拉從小便對政治的十分熱衷。雖然患有哮喘,但古華拉十分熱愛體育運動。1948年,他進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學習醫學,並於1953年3月順利完成了學業。
遊歷
當他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古華拉時常利用假期在拉丁美洲周遊。1950年1、2月暑假時,他遊歷了阿根廷北部的12個省,走過了約4000多公里的路程。1951年,他在自己的好友藥劑師阿爾貝托·格拉納多(西班牙語:Alberto Granado)的建議下,決定休學1年環遊整個南美洲。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一輛1939年產的Norton摩托車。他們於1951年12月29日出發,決定的線路為:沿著安第斯山脈穿越整個南美洲,經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到達委內瑞拉。在路途的中間他們的摩托車壞掉了。古華拉還在秘魯的一個麻風病人村作了幾個月的義工。
在這次旅行中,古華拉開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貧窮與苦難,他的國際主義思想也在這次旅行中漸漸定型,他開始認為拉美各個獨立的國家其實是一個擁有共同的文化和經濟利益的整體,倘若革命則需要國際合作。離家8個月後,1952年9月,古華拉乘飛機回到了阿根廷,全家人都去機場迎接他。在他此時的一篇日記中他寫到:
「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
古華拉在這次旅行中所寫的日記後來被成冊出版,並依此2004年荷里活拍攝了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古華拉開始拼命複習,在1953年6月1日,他正式成為醫學博士。他本可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可是,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古華拉。
古巴革命
1955年,古華拉同卡斯特羅在墨西哥城相遇,當時卡斯特羅兄弟正為重返古巴進行武裝鬥爭並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而進行準備。古華拉迅速加入了卡斯特羅組織的名為「七二六運動」(以一次失敗的革命:蒙卡達事件的日期命名)的軍事組織。1956年11月25日,「七二六運動」的82名戰士擠在「格拉瑪號」(Granma)小游艇上,從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Veracruz)的圖克斯潘(Tuxpan)出發,駛向古巴。
1956年12月2日,比計劃推遲了兩天,他們在古巴南部的奧連特省的一片沼澤地登陸,遭到巴蒂斯塔的軍隊的襲擊,只有12人在這次襲擊中倖存。古華拉,作為軍隊的醫生,在一次戰鬥中,當面前一個是藥箱,另一個是子彈箱時,他扛起了子彈箱。從這一刻開始,古華拉徹底從醫生轉變為了一名戰士。
剩餘的游擊隊戰士,在馬埃斯特臘山中安頓下來,並使革命隊伍逐漸壯大,得到了一些農民及工人的支持。在戰鬥中,古華拉的超人的勇氣及毅力、出色的戰鬥技巧和對敵人的冷酷無情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包括卡斯特羅的賞識。他很快成為了卡斯特羅最得力和信賴的助手。到1958年初游擊隊員約有280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戰鬥之後,到12月27日,革命軍擁有了8000平方公里土地和50萬人民。1959年1月2日,革命軍成功佔領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出逃。一些證據表明,在1957至1958年,CIA曾暗地裡向「七二六運動」提供了大筆資金,這也是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這段經歷,被古華拉寫入了自己1963年出版的《古巴革命戰爭的回憶》(西班牙語: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中。
英雄
古華拉死後,隨著他的屍體的照片的傳播,古華拉的事跡也開始廣泛為人所知。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抗議將其殺害的示威,同時出現了許多頌揚他,和記錄他生平以及死亡的文學作品。即便是一些對古華拉共產主義理想嗤之以鼻的自由人士也對其自我犧牲精神表達了由衷的欽佩。他之所以被廣大西方年青人與其他革命者區別對待,原因就在於他為了全世界的革命事業而毅然放棄舒適的家境。當他在古巴大權在握時,他又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了高官厚祿,重返革命戰場,並戰鬥直至犧牲。
特別是在60年代晚期,在中東和西方的年輕人中,他成為一個公眾偶想化的革命的象徵和左翼政治理想的代名詞。一幅由著名攝影師阿爾貝托·科爾達在1960年為捷·古華拉拍攝的生動的肖像照片迅速成為20世紀最知名的圖片之一。而這幅古華拉的人像,也被簡化並複製成為許多商品(比如T恤衫、海報和棒球帽)上的圖案。古華拉的聲望甚至延伸到了舞臺上,在蒂姆·萊斯和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劇《貝隆夫人》中他成為了旁白者。該音樂劇講述了古華拉由於胡安·貝隆的受賄和專制,而對貝隆夫人和她的丈夫感到失望。這個旁白者的角色是虛構的,因為古華拉與貝隆夫人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物,而且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與埃娃·貝隆有關的事情是他在孩提時代曾經給貝隆夫人寫過信,信中向貝隆夫人索取一輛吉普車。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e/Che_Guevara_-_Grab_in_Santa_Clara%2C_Kuba.jpg/250px-Che_Guevara_-_Grab_in_Santa_Clara%2C_Kuba.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捷·古華拉的陵墓和紀念碑
古華拉的遺體,同其他六個一同在玻利維亞戰鬥的同志的遺體一道,於1997年被安置於一個叫埃內斯托·古華拉司令廣場(Plaza Comandante Ernesto Guevara)特別的陵墓之中。該陵墓位於古巴聖克拉拉,2004年,大約205,832人參觀了古華拉的陵墓,其中127,597人是外國人,包括來自美國、阿根廷、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遊客。該處陳列了古華拉寫給卡斯特羅的道別信(信中,古華拉宣稱他將切斷與古巴的一切聯繫,投身於世界其他角落的革命運動)的原稿。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稱許古華拉是「我們時代的完人」,古華拉的支持者認為,古華拉被證明是繼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西蒙·玻利瓦爾之後,拉丁美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