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樓主問了一個爭論了很久,但始終沒定案的問題。以小弟之見,蘇聯能否獨力擊敗德國的關鍵不在戰場上的表現。因為正如樓主所說,德國將八成的戰力投入到東戰場裡,不但不能使敵人崩潰,而且更被蘇聯壓倒性的數量優勢打得節節敗退,就算沒有西線的第二戰場,蘇聯遲早都會擊潰德國。其實當盟軍於諾曼第登陸時,蘇軍的前鋒已打到波蘭,而德國則無法阻止蘇俄大軍,所以第二戰場只是加快了德國崩潰的速度而已。
德國無法在戰場上打贏蘇聯似乎毫無疑問,但我們知道蘇聯之所以能在戰爭後期保持勝利,靠的是數量優勢,即使比敵人有多幾倍的傷亡也在所不惜。問題是,如果不開闢西線第二戰場,蘇聯在獨力面對德國時能否繼續保持強大的軍工產能並保持在戰場上的數量優勢﹖小弟認為,由於英美蘇三國是盟友,尤其是美國,就算她不直接與德國開戰也會如以往一樣向蘇聯提供巨額援助,而蘇聯靠這些援助就能夠繼續維持她的數量優勢並擊敗德國。所以我一向認為從純軍事角度來說,第二戰場並非必要,蘇聯當時有能力獨自擊敗德國,最多勝利遲一、兩年到來而已。但我認為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第二戰場卻是必須,首先蘇聯本身不想獨力擊敗德國,然後在戰後讓其他國家坐享其成,而拉西方盟國下水也的確能夠加速戰爭的完結,對蘇聯絕對有利無害。而西方國家也不想戰後蘇聯能佔領整個中歐和東歐,所以她們自然也會參與歐戰去爭取自己的戰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