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名句解釋及這些句子是誰說的??

2007-07-14 2:32 am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虛有其表的女人.就像金環帶在豬鼻上.

美色是最佳的鎮暴武器.

女人啊女人.男人的舞臺.你們永遠是站在光圈和掌聲以外的

人心才是埋伏在黑夜中.最可怕的對手

眞正的鬥士.永遠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

智者永遠是寂寞的

強者是在戰場上.最後一個離開的

掩蓋事實的讓步.只會使人遠離眞理

女人啊女人.容貌和知識.選擇其一吧!兩者俱得.兩者俱失.都是悲劇收場

被隱藏的事實.總有一天會被揭露

啊.越接近事實的.越難以取信于人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之前.必有謙卑

有懷疑就有眞理.因爲眞理是懷疑的影子

無知的人.永遠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戰

愛情啊.你的荊棘.已刺傷深陷其中的人的雙眼

復仇背後隱藏之事.通常是比復仇更可怕的

別因爲無法預料的事而憂愁.因爲那不是你能管轄的範圍

愚昧的人,熱衷於討論愚昧的事情






不懂解釋不要緊 重要的是---是誰說的
sorry 可能多了點 請體諒



致以萬分感激
更新1:

還有這幾句~~ 愚昧人的嘴,偶爾也會吐出智慧之言。 完美的愛情,讓人意志薄弱;不完美的愛情,傷害人心。 什麼是朋友?朋友永遠是在犯下不可原諒錯誤的時候,仍舊站在你那邊的笨蛋。 萬分感激 thxthxthxthxthxthx.......

更新2:

王亞瑟曾經說過這些的 但我想要的答案是最先說這些話的人 例:有些人終生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式的滿足。最先說這句話的人:莎士比亞

回答 (2)

2007-07-17 7:46 am
✔ 最佳答案
莎士比亞說: 成功的騙子 不必在說謊以求生 因為被騙的人 全成為他的擁護者  
莎士比亞說: 女人呀 女人 容貌和知識 擇其一吧 兩者俱得 兩者俱失 都是悲劇收場
莎士比亞說: 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 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 而是在我們自己
莎士比亞說: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莎士比亞說: 別和意志堅定的人爭辯 因為他們可以改變事實
莎士比亞說: 虛有其表的女人 就像金環戴在豬鼻上 唉 可憐
莎士比亞說: 目眩時更要旋轉 自己痛不欲生的悲傷 以別人的悲傷 就能夠治癒
莎士比亞說: 真正的鬥士 永遠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
莎士比亞說: 女人阿女人 男人的舞台 妳們是永遠站在光圈和掌聲以外的
莎士比亞說: 人心才是埋伏在黑夜中 最可怕的對手
莎士比亞說 : 心智的暴力可以不流血即取人命
不詳:愚昧的人,熱衷於討論愚昧的事情。
不詳:愚昧人的嘴,偶爾也會吐出智慧之言。
不詳:完美的愛情,讓人意志薄弱;不完美的愛情,傷害人心。
不詳:隱藏的事沒有不被揭露的。
不詳: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不詳:美色是最佳的鎮暴武器!
不詳:什麼是朋友?朋友永遠是在犯下不可原諒錯誤的時候,仍舊站在你那邊的笨蛋。
不詳:智者永遠是寂寞的。
不詳:強者是在戰場上,最後一個離開的。
不詳:掩蓋事實真相的讓步,只會使人遠離真理。
不詳:被隱藏的事實,總有一天會被揭露。
不詳:真相啊真相,越接近事實的真相,越難以取信於人。
不詳: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之前,必有謙卑。
不詳:有懷疑就有真理,因為真理是懷疑的影子。
不詳:無知的人,永遠是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戰。
不詳:太完美的愛情,傷心又傷身。
不詳:愛情啊,你的荊棘,已刺傷了身陷其中之人的雙眼。
不詳:復仇背後的隱藏之事,通常是比復仇更可怕。
邱吉爾說:失去的 永遠不會比你手上現在握住的多
邱吉爾說: 寧願隻身在戰場上殺敵 也不願獨自面對無理的人
邱吉爾:暴風雨前的寧靜,是在蘊釀接下來發生的事。
Shakespeare:當榮譽心受傷的時候,友誼是治癒它的良藥。
Shakespeare:你...死定了!(這句是最經典的了吧..哈哈)
Shakespeare:美滿的愛情,使鬥士緊繃的心情鬆弛下來。
Shakespeare:嫉妒的手足是謊言
所羅門王:一句責備話入聰明人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
所羅門王: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所羅門王:心在哪,財寶就在哪
泰戈爾:「可能」問「不可能」你住在什麼地方,「不可能」回答說,在那無能為力的夢境裡!
泰戈爾:少年忍辱負重,免得年老受氣。
蕭柏納:寧可獨居野地,也不要和固執愚蠢的人,同處一室。
亞歷山大大帝:當正義的劍揮出時,聽到作惡者的哭嚎是必然的。
馬克吐溫:遲來的真相,就像突然擊中頭部的馬啼鐵,唉~痛啊!
宮本武藏:誰能阻止得了少年武士赴死呢?他們聽不到啊!
聖經箴言: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2007-07-14 9:15 am
全部都是亞瑟王
參考: Myself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54: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3000051KK034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