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甲狀腺腫瘤需要割嗎?

2007-07-13 7:34 pm
本人有4個甲狀腺腫瘤,最大的有4.5cm,照了超聲波,醫生話d瘤既pattern是良性,同時做了抽組織化驗,化驗結果mildy atypical,即是有輕微不規則的情況。
我應該四個月後再觀察,還是割除半邊甲狀腺好呢?
及,我買了醫療住院保險未夠一年,我知道首一年發現的腫瘤唔可以claim,請問如果我的保險足一年後,我再做切除甲狀腺手術,保險方面可唔可以claim到呀?

唔該哂.....

回答 (3)

2007-07-18 8:52 am
✔ 最佳答案
1. Try medicine is better. Check it after 4 months. No need to 做切除甲狀腺手術.
2. Even though you 足一年後,我再做切除甲狀腺手術. Your doctor will state in the claim form that when you have this problem. Insurance company will count it as pre-existing, you cannot claim到保險呀.
參考: me
2007-07-13 8:01 pm
妳好!

我現在介紹妳服用的飲劑,可以幫助此患症,妳可以在這幾個月的時間作服用來消除。

如果能夠消除和退走腫瘤,那為何還要授開刀之苦,如果服用後不可消除,那都可以幫助

身體調理和清除體內的酸性。唔可以消除和唔能夠有好的調理效果,你可以罵我騙妳。

只想幫到患腫瘤和癌症病者。

我想你要知道,所有患癌症的病人,身體是過高酸性的。

酸性身體是怎樣導致的?

就是人食物所致,何解?所有肉類和五穀,都是酸性的食物,唔可以唔食飯、面粉,但可以唔造食肉獸。

已在95年美日兩國,研究證實不在世癌症的患者,全部的體內是高酸性的。

食肉過多酸性高會侵入體內細胞、血液、器官等等,病原始來,免疫系統而下降,無法抵抗外敵和內敵,如長期瘀塞,異變細胞越多,免疫系統應付不來,嚴重就是腫瘤和癌症。

所以首先要改變飲食習慣,多食鹼性的如蔬菜、生果、瓜類、菌菇類,對人體有益,因人是弱鹼性身體,接受這鹼性食物。

如奶茶、檸檬茶紅茶造的酸性很高不宜飲用,蒸餾水都是酸性高,電水煲的翻滾水更不宜飲用的水,致癌物高,每天飲用等同慢性自剎。

有只佰靈仙姬細胞修復液,幫助清除體內過高酸性,可以攻擊產生的癌細胞,抑制癌細胞增殖,包住癌細胞且排出體外,抑制癌細胞生成。

顯著幫助到重病和癌症及腫瘤患者,促進正常細胞再生與活化。阻止癌細胞復發,效用極顯著。可以跟化療和手術一併服用,唔會有抗性,能夠幫助患者不會被副作用傷害。

很多癌症患者飲用佰靈仙姬後,得已回復正常人生活,康複者也飲用作預防不再復發,當然唔好再有壞的飲食習。

唔會有副作用,和中西藥唔會有抗性,可消滅腫瘤的擴大,減低癌細胞指數,

留電郵或回復,給患癌症有幫助的資料。

祝健康!
2007-07-13 7:37 pm
<一>病因 :

甲狀腺惡性腫瘤(癌)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真正引起甲狀腺癌的原因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頭頸部或胸部上方在小孩時期曾因淋巴腺炎或腮腺炎接受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較易發生甲狀腺癌。
(2)一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3)遺傳因素:特別是家族性「甲狀腺髓質癌」患者有高達百分之二十的家族遺傳性。


<二>分類:

<A>原發性甲狀腺癌:根據組織型態,分為以下數種:
(1)乳突癌(Papillary cancer):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占甲狀腺癌的50-70%,癌瘤生長最緩慢,其10年存活率約為90%。癌瘤缺少包膜,而且是多發性的(指甲狀腺不同的部位發生多處的病灶),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30-40%)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三倍。其癌細胞生長大多受到TSH的影響。故服用甲狀腺素(L-T4)抑制TSH時,乳突癌的轉移常會退化。影響預後的因素為:50歲以上、男性、腫瘤直徑大於4公分、癌細胞侵犯包膜外、遠處轉移等皆為預後較差的重要因子。
(2)濾泡癌 (Follicular cancer):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佔甲狀腺癌的15% ,癌瘤生長緩慢,通常屬於單發性的病灶,有包膜,其10年存活率約為80%。一般在40歲後發生,較少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而較易經血流轉移至肺、骨骼、及肝臟等,有時亦侵犯甲狀腺周邊組織。
(3)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ncer):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佔甲狀腺癌的l0%,一般在50歲以後發生而以女性稍多。它極為惡性而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造成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疼痛、聲音沙啞、呼吸喘鳴及吞嚥困難等。患者常在診斷確定後數月內死亡。組織形態常見局部壞死或多型核白血球(PMN)浸潤,有些部位甚至可以看到類似乳突癌或濾泡癌的細胞型態,所以有人懷疑此二者可能是未分化癌的前驅。不同於乳突癌及濾泡癌者是它不會積聚碘,故無法利用放射性碘(I-131)治療。
(4)髓質癌 (Medullary cancer):它是由甲狀腺旁細胞(C-cells,一種神經內分泌的細胞)衍生而來,約占1一2%。40歲以後較易發生,女性稍多於男性。其惡性程度介於濾泡癌及未分化癌之間,10年存活率約60一70%。可藉由腺內淋巴轉移到腺內其他部位或局部淋巴結,也可藉由血流而轉移至遠處如肺、骨骼及肝臟等。由於它可以分泌抑鈣素(calcitonin)而提供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契機(可檢查血中抑鈣素的基礎值或經靜脈給予pentagastrin或calcium刺激後的值作診斷)。它偶亦可分泌其他物質如輕色胺(serotonin)、ACTH、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kinins及腸血管活性多胜(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等而造成類癌症候群(Carcinoid syndrome)、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及腹瀉等。髓質癌可能是家族遺傳性或偶發性的,其中家族性約占20%,多侵犯兩側甲狀腺,且常合併其他多發性內分泌腺體的異常增生(MEN-2A或MEN-2B。)值得注意的是,對於 MEN-2A或MEN-2B的患者,必須先治療其腎上腺的嗜鉻細胞瘤。
(5)甲狀腺淋巴癌:極為罕見,約占甲狀腺癌的1%。有人懷疑長期的「橋本氏甲狀腺炎」部份會發展成甲狀腺淋巴癌。
<B>轉移性甲狀腺癌:極罕見,指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細胞轉移至甲狀腺來。
甲狀腺癌多起源於甲狀腺濾泡(Follicle)之表皮細胞,這些已分化之甲狀腺癌(乳突癌、濾泡癌)往往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這些特性如:對碘之攝取、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之合成、甲狀腺過氧化酵素(Peroxidase)之合成等。


<三>臨床表徵:

(1)甲狀腺局部腫大或摸到硬塊,並且腫塊大小日漸增大,都要懷疑甲狀腺癌的可能。
(2)局部壓迫性症狀:當腫瘤壓迫到返喉神經時會出現聲音沙啞、侵犯食道時出現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侵犯或壓迫到氣管時則出現咳血、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感覺。
(3)癌局部轉移之症狀: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尤以乳突癌及髓質癌較易出現頸部淋巴結的轉移腫大。
(4)遠端轉移之症狀:腦部轉移引起頭痛及嘔吐、肺部或縱隔腔轉移引起咳嗽、喀血及胸部不適、骨頭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 、脊髓轉移引起手腳酸麻或無力等。
臨床上有人將甲狀腺癌分為四期:如癌細胞只侷限在原發部位者(甲狀腺單側葉內)為第一期,如癌細胞已擴散至甲狀腺對側葉內但仍侷限於甲狀腺包膜內者則為第二期,癌細胞穿過包膜侵犯局部組織如淋巴結者為第三期,有了肝臟、肺臟、或骨骼、腦部、腹膜等遠端轉移者則為第四期。

<四>診斷:

(1)身體物理檢查 :甲狀腺觸診及頸部淋巴結檢視。
(2)核子醫學檢查:因甲狀腺癌細胞積聚碘的能力不及正常甲狀腺細胞,故放射性碘或硒化物甲狀腺掃描檢查時若出現甲狀腺冷結節區(cold nodule),應懷疑甲狀癌的可能性。
(3)超音波檢查: 可分辨甲狀腺是囊腫或實質腫瘤,一般前者癌病變機會較低。
(4)X光檢查:食道鋇劑X光檢查,如出現氣管狹窄、缺損、移位或甲狀腺邊緣不規則,或出現微小鈣化(psamoma bodies)均應懷疑甲狀腺癌的可能。
(5)甲狀腺功能試驗:除極少數「廣泛轉移性濾泡癌」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外,一般甲狀腺癌的甲狀腺功能檢查大都正常,故其對甲狀腺癌的診斷並沒有太大價值。
(6)細針吸引腫瘤細胞學檢查:這是最簡便的診斷方法,利用細針穿刺腫瘤(在超音波指引下準確性更高),吸取腫瘤細胞並置放於玻璃片上,經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即可得到初步診斷。除了細胞抹片檢查外,尚可作甲狀腺活體切片病理檢查以確定診斷及作分類。


<五>治療:

(1)外科治療:
一旦診斷為甲狀腺癌,開刀切除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其手術方法往往依據癌細胞的種類、腫瘤大小(有些外科醫師以腫瘤是否大於1.5或2公分作決定手術方法的標準)、是否轉移、年齡及性別等而有所差別。依照手術切除的範 圍來說,大概可分為「全甲狀腺切除」、「近全甲狀腺切除或次全甲狀腺切除」、及「小部分甲狀腺切除」等(當然也合併廣泛頸部淋巴結的切除)。手術治療的併發症包括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引致血鈣過低)及聲帶麻痺等。這些症狀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
(2)放射性同位素碘(I-131)治療:
碘的有機化是甲狀腺細胞特有功能,雖然不如正常甲狀腺細胞,腫瘤細胞仍保有此一功能,即使是分化不良性的甲狀腺癌細胞仍然具有像正常甲狀腺細胞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功能,對碘的親和力也較身體其他部位細胞高400-600倍。所以能有效的將放射性碘帶入甲狀腺細胞中,而由於放射性碘所釋出之β射線在組織中射程僅約2毫米,因此對甲狀腺旁正常組織影響不大,對身體其地部位細胞影響極微。此外由於甲狀腺細胞積聚碘的能力受到TSH的影響,所以如需利用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癌必須先以手術完全切除甲狀腺,待約四至六週後如患者血中TSH濃度大於30μU/ml(或手術後直接給予合成的TSH後)再給予100 mCi放射性碘治療效果較佳。放射性碘的副作用不大,一般較常見的有厭食、噁心、頭暈、皮膚搔癢、前頸部疼痛(放射性甲狀腺炎)、唾液腺或胃腺腫脹、及骨髓抑制等,但通常為暫時性而於1至2星期後消失。不過近年學者建議一生的累積劑量不要超過500 mCi 而二次的治療間隔最好至少相隔一年以上,以減少「白血病(leukemia)」及肺部纖維化的發生率。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較有效,可當作手術後及併發軟組織轉移的輔助療法。但它對骨骼轉移或肺部大結節性轉移的治療效果較差,至於未分化癌、髓質癌及淋巴癌則對放射性碘治療無反應。目前對那些併有遠端轉移但臨床上並無症狀的患者,是否應重覆給予放射性碘治療,並無一致的結論。特別是考慮到在每次給予放射性碘治療前都必須先將患者處於高血中TSH濃度的環境下,是否反將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這也是臨床醫師必須加以考慮的。
(3)體外放射線治療:
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或併骨轉移導致劇痛的甲狀腺癌,由於其對放射性碘反應不良或全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鈷六十」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放射線能量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
(4)藥物及化學療法:
一般來說,化學療法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甚少採用。至於藥物療法,由於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細胞(特別是乳突癌及濾泡癌)其生長受到TSH的刺激,因此這些患者在手術及放射性碘治療後,均應給予「甲狀腺素」治療,且劑量應較一般「補充性療法」為高,以便將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的高值,因而使血中TSH濃度壓抑在正常的低值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5)展望:基因療法(Gene therapy):由於P53 Oncogene 之突變是造成濾泡性甲狀腺癌細胞轉型成分化不良細胞之誘因,離體實驗中將正常之P53基因植入分化不良之甲狀腺癌細胞內,可使分化不良之癌細胞轉變成可分泌甲狀腺球蛋白及攝取碘之分化較佳之癌細胞,並使細胞之增生減緩,故或許未來可應用在臨床上。

收錄日期: 2021-04-26 18:23: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3000051KK012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