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文學對人類的貢獻

2007-07-13 7:21 pm
可唔可以確實地講d貢獻出黎?
例如令人類生活更舒服等等..

回答 (2)

2007-07-13 7:27 p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藝術和文學一樣,有著很高的成就。在這一方面,不但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也早已成為世人共同享有的文化遺產。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中,現在年輕的一代,已只知道,中國曾接受了西洋的民主制度和科學技術;而不知道,在十七、八世紀時,中國的文化也曾給西方文化很大的衝擊,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在西方曾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清末民初以來,部分西方人由於中國科學的落後,因而低估了中國文化,但很少人不傾慕中國的藝術。我們一些新派的知識份子,也因受西方人的影響,而攻擊傳統文化,卻忽視了祖先在藝術方面的高度成就。照現在所已知道的來看,中國文學和中國藝術,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不朽價值的兩個部分。西方人談歷史文化者,每以為中國文化到兩漢即已停滯不進,漸趨於僵化。能使中國人最有力地來辯駁這些論斷的,就是藝術。中國的藝術,從商、周起,經過三千多年,一直到宋、元,都是不斷推陳出新,具有充沛的生命在發展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以藝術最具有完整發展的歷程。這是因為經由南北朝大量吸收外來文化以後,所形成的新宗教、新哲學,雖與先秦原來的途轍不合,但新宗教新哲學,無論是修養工夫,或是開闢的人生境界,都有利於藝術的創造。隋、唐以後,中國藝術,實已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結晶,中國人生智慧的高度表現。
在中國的藝術中,以音樂與政教的關係為最密。這是因為一方面上古時代禮樂之興,與政治教化的血緣即不可分;另一方面是由於孔、孟對樂的態度,不祗是欣賞其美,尤其重視樂所象徵之德。這與希臘哲人柏拉圖之重視音樂,為愛好音樂之美,是不相同的。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而說:「不圖為樂至於斯!」又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可以說明孔子對樂極盡讚嘆,是在樂涵蘊之善。孟子裏有「聞其樂而知其德」的話,也是同一態度。這種態度,更加強了樂在政教方面的功能。禮記樂記:「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這可以代表後世儒者,對樂的一貫看法。假如中國的音樂藝術,一直限於這種附屬的地位發展,它的成就會極有限。到了漢代,中國的音樂,起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受到外來音樂的刺激。

這次的變化發生在漢武帝時的張騫通西域。張騫從西域回來的時候,把西域的摩訶兜勒二曲,和蒙古的北狄樂,帶入中國,當時的樂官李延年,就根據外來的音樂創造了新聲二十八解。從此以後,中國的音樂藝術才有了獨立的發展。也從這時代開始,音樂史上,有了「古樂」與「胡樂」之分。古樂指上古本土的音樂,胡樂則純是由外族胡人那裏吸收來的。

在中國藝術中,書、畫是同源,樂與舞也是同源,所以詩序說:「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蓋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覺自運歡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在上古時代,所有的樂,都是舞樂,如堯的大咸,舜的大韶,禹的大夏,湯的大濩,武王的大武,皆然。孔子也說:「樂則韶舞。」

在上古時代,宗教是文化活動中最重要的項目,所以音樂和舞蹈的藝術,和宗教活動不可分:大咸舞樂是用於祭地神的,大韶是用於祭四望的,大夏是用於祭山川的,大濩是用於祭先妣的,大武是用於祭先祖的。這種情形各民族皆同。

舞蹈除了宗教的意義以外,還可以培養合群的精神。因個人的舞以外,退有群舞。群舞不僅要求得心靈的默契,且要求姿式的一致,樂記說:「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就正是描寫群舞的情形。復次,舞蹈還有健身的意義,荀子說:「治俯仰詘信(伸)進退遲速,莫不廉制;盡筋骨之力,以要鐘鼓俯會之節,而靡有悖逆。」舞能「盡筋骨之力」,故是一種健身活動。從古至今,一個健康活潑的民族,莫不愛好舞蹈,其故亦在此。

中國的舞蹈到了漢代,開始有雅舞與雜舞的分別。雅舞屬於本土的舞蹈,雜舞則多少吸收了外來的舞蹈藝術。從此之後,雅、雜之舞並行。雅舞用於宗廟祭祀,在一般的宴會上則用雜舞。前者莊嚴的氣氛高,後者娛樂的成分多。在漢魏時,著名的雜舞有公莫、巴渝、盤舞、舞、鐸舞、拂舞、白紵等多種。

和音樂的情形一檥,南北朝時,南朝還能保存正宗的雅舞,北朝已全是西域各國舞蹈的天下。隋、唐南北統一,舞蹈藝術也因而趨於綜合。同時隋、唐時的舞蹈,和其他藝術一樣,也達於全盛期;這本是文化經由吸納而同化的過程中常有的現象。

到了宋代,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國劇。國劇裏的基本動作,悉由古代的歌舞嬗變而來,所以欣賞國劇還可以略窺古代舞蹈的大概情形。國劇大家齊如山,根據研究國劇基本姿式的經驗,把傳統的舞蹈──自然包括雅舞與雜舞,從理論上分為四個門類:

(1) 形容心事的舞 這種舞,是完全靠身段,把心中的事,一一表現出來。如祖逖聞雞起舞,便是一例。在現在的崑腔、皮簧、梆子戲裏頭還保留很多。

(2) 形容音樂的舞 原義是這部舞曲,是甚麼意義,就要怎樣舞法。如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即屬此種。現在的崑曲、皮簧中,已很少見。

(3) 形容作事的舞這程舞起源極早,相傳康衢老人擊壤,即屬此頰。在戲劇中應用甚廣,崑曲、梆子、皮簧,都表現得很多。

(4) 形容詞句的舞 古來的舞,這種最多,如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皆屬之。劉濂舞義中所謂「舞之容,生於辭者」,就是指這種舞。表現在戲劇裏,尤其是崑腔,唱的詞句,是甚麼意思,則必須用身段姿式形容出來。

在今天,無論是想製作古代的舞蹈,或是想欣賞古代的舞蹈,都必須先了解這些意義。在這裏,也多少可以使我們認識傳統舞蹈藝術的一些特色。
2007-07-13 7:28 pm
國的藝術和文學一樣,有著很高的成就。在這一方面,不但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也早已成為世人共同享有的文化遺產。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中,現在年輕的一代,已只知道,中國曾接受了西洋的民主制度和科學技術;而不知道,在十七、八世紀時,中國的文化也曾給西方文化很大的衝擊,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在西方曾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清末民初以來,部分西方人由於中國科學的落後,因而低估了中國文化,但很少人不傾慕中國的藝術。我們一些新派的知識份子,也因受西方人的影響,而攻擊傳統文化,卻忽視了祖先在藝術方面的高度成就。照現在所已知道的來看,中國文學和中國藝術,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不朽價值的兩個部分。西方人談歷史文化者,每以為中國文化到兩漢即已停滯不進,漸趨於僵化。能使中國人最有力地來辯駁這些論斷的,就是藝術。中國的藝術,從商、周起,經過三千多年,一直到宋、元,都是不斷推陳出新,具有充沛的生命在發展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以藝術最具有完整發展的歷程。這是因為經由南北朝大量吸收外來文化以後,所形成的新宗教、新哲學,雖與先秦原來的途轍不合,但新宗教新哲學,無論是修養工夫,或是開闢的人生境界,都有利於藝術的創造。隋、唐以後,中國藝術,實已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結晶,中國人生智慧的高度表現。


喬托之前的藝術與思想
書摘書名:藝術與思想(Art and Idea)
作 者:約翰‧弗萊明
出 版 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書 摘:陳韻琳/gospel



文藝復興前期——歌德時期

   哥德時期,阿爾卑斯山以北開始重要起來。十二世紀法蘭西國王將巴黎定為 首都,十三世紀在巴黎出現了巴黎聖母院與巴黎大學,大學培養出阿貝拉爾、馬 格努斯、阿逵那、柏納旺蒂爾,巴黎有維持十五萬居民的商業,它已經超越君士 坦丁的地位了。

  當時的教堂不只是宗教中心,而是一切生活的中心。教堂中的馬利亞取代希 臘神話中的雅典娜,成為藝術、科學的贊助者,因此她的大教堂不單用於佈道, 也用於演講授課講堂,聖殿也是不斷更換著宗教劇的劇院院,合唱隊席位不只用 於禮拜背景,也是音樂廳或劇場,教堂外部深凹進的正門是季節性神秘劇的舞台 背景,門廊成為吟詠詩人和魔術師的演出舞台,石雕和彩色玻璃不單說明了佈道 內容,還是激發了觀眾的想像力的藝術品。

  不只巴黎聖母院如此,其他教堂都有聖母馬利亞聖殿。各教堂多半都有附屬 的修道院、學校、遊客招待所與救濟院。各狹窄的街道由教堂廣場向外輻射,街 道兩旁是居民住宅和商店,居民都加入工匠行會,因此他們在教堂建造時貢獻過 勞力和商品,他們通過自己的行會捐贈窗門、雕像、蠟燭、聖餐麵包等等。大教 堂結合切石工、石匠、木匠和金屬製造工等的集體勞動成果,它是居民共同創造 的最大產品。在當時一座城鎮的地位取決於大教堂的規模和高度,以及教堂內收 集的聖物。

  在大教堂中可舉行各種活動,雕塑、彩色玻璃表現的主題也是包羅萬象,大 教堂彷彿是中世紀的綜合論文,涉及到法律、哲學和神學,它也被視為石頭和玻 璃作的聖經,或提供無文化者閱讀的書本,它還是有文化者閱讀的直觀的百科全 書。

 

歌德時期的思想

二元論

  從克路尼羅馬式寺院(1095),到夏爾特爾大教堂開始興建(1194)這百年 間,改變的不只是藝術風格。社會、政治、思想模式也發生劇變。中世紀以神聖 建立起的秩序出現衝突。

  在這緊要的關頭,理性的哲學被用於對付這些分裂的勢力,將哥德式理解為 一種衝突著的不和諧的風格是最恰當的。它使對立的因素暫存於不平衡的狀態中 。在以後的一個世紀中,哥德式的綜合體瓦解了,基本的對立──即二元論── 已不在可能得到調和了,於是出現政治社會上的武裝衝突、教會內部的分裂,並 導致哲學和藝術上的分歧。

  哥德式二元論如下:教會(教皇)VS國家(神聖羅馬帝國),基督教權威VS 北歐王國(尤其法國英國),教會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國際主義VS南北爭霸連續日 後數世紀衝突的民族主義,封建莊園修道院VS城市大教堂,貴族VS城市團體,教 士VS俗人,今生清貧VS來世天福,現世痛苦VS天國的寧靜和平。

  哥德式建築無論在內部外部,都存在著實心與空隙,推力與反推力,吸引與 排斥等的對立,這些對立因素使靜止的重量富有活力。

  雕塑中人像表現人類中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對立,這一對立明顯表現於非人 格化的預言家和聖徒的肖像學中。

  在文學中,拉丁語和本地語言對立,在音樂中,出現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對 立。在調性藝術中,出現對假設的音樂本質無結果的學術討論,與日趨重要的教 堂詩班的實際樂音;大學裡理論性聲學的抽象研究,與音樂創作的實用藝術。

  音樂裡也有內在衝突:單調合唱與複調小合唱、噪音與器樂對比,水平進行 的旋律和同時發出的垂直旋律,和音和不協和音的對立,複調聖歌中各聲部之間 的節奏上的對比,行與行、固定旋律與不定旋律的相對。 簡言之,哥德音樂顯示出所有建立在原則上的內在的對立。 b.學術的綜合——經院哲學、數學、音樂、建築

  二元論導致需要某種「共存」,它就是經院哲學。 大教堂學校設立的科目就是「七學科」,包括三學科的語法、修辭、邏輯, 四學科的算數、幾何、天文、音樂。 從聖母門到夏爾特爾大教堂,七個文科的化身使他們知道信念需要理性與知 識的啟迪,建築必須是一種符合邏輯的磚石結構,雕塑和彩色玻璃必須是百科全 書,音樂必須是一種聲音的數學形式,一切體驗要理性而非情感的表達。對經院 哲學家而言,以理性為基礎創造世界的上帝是通過合乎邏輯的的思維才可被理解 ,因此認識宇宙的關鍵在運用理性,哲學上的真理和藝術價值取決於思想與富有 邏輯的秩序體系。

  阿比拉德(Abelard) 的肯定與否定是哥德式思想的早期表現,他的繼承人 繼續對終極真理是透過信念還是理智來發現、對神性的權威是盲目接受還是作理 智的思考、對普遍還是個別、因還是果、命題還是對語、宿命還是自由意志等問 題進行辯論,最後阿逵納在辯證法中找到答案,他在他的《神學總論》中試圖以 合理的體系全面綜合有關基督進信念的全部文章。肯定否定、對立觀點被調和了 。

  如此的總結性論文,一如哥德式教堂的結構一樣,主題必須包羅萬象,有系 統的分成命題和副命題,並有根據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的結論。每一個邏輯命題 恰到好處的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如哥德式教堂拱頂的每一磚一瓦,只要有一個前 提被證明不成立,整個結構就會傾倒,就像無拱頂石的拱門。

  從阿逵納經院哲學,產生了「美」的經院主義的定義,根據阿逵納,美是以 完整、比例、和諧和明晰為標準的,因為思想需要秩序,整一高於一切,社學的 計算和象徵主義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對「三」的重視──以每三句押韻的末日 經、三行押韻詩、三段式聖歌、三重節奏。八度、五度、四度音程的出現,數學 的影響力遠大過感官上感受到的和諧。

  哥德式音樂存在於和其他哥德是藝術風格緊密相關的統一體中,如果將它從 統一體中分離出來就很難為人理解了。 新讚美詩的主題往往是奉獻給聖母。

  聽眾可根據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性情來決定是要聽拉丁語歌詞的莊重傳統旋律 ,還是口語文體的法國歌詞,允許音樂情趣的多樣化,是寺院中同質的修道院生 活轉向異質的城市生活的發展趨勢中的組成部分,大教堂正是這一潮流的表現。 新的旋律、節奏和文字上的多樣化隱含會眾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人組成的,此狀況 與體現在雕塑和彩色玻璃中的多樣化想像力是相同的。

  由於聲部是逐級升高的,從而體現了與建築相似的垂直概念,和眼睛一樣, 耳需要固定的點符來計量上生和下降,底線的音程可以固定住旋律逆向變移的點 。除了這種線性的直起直落,各種類型的多聲部音樂還借用于計量其他更迅速的 聲部變移的點符來獲得節奏上的行進感。由於哥德式音樂有幾個相對的旋律、不 諧和的音程、同時唱出的不同樂譜以及幾個獨立的節奏,因而形成上升的緊張感 。所有這些特徵綜合起來使哥德式音樂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

  哥德式拱頂和扶臂結構上的整一性,實際上是哥德式建造者對羅馬式經驗主 義者所做的回答,單體教堂中的肖像學和因城鎮城市而異的大教堂,表明當時允 許城市存在豐富的多樣性。無論是內部或外部,人的視線沿著無數向上的垂直線 到達塔尖和小塔尖,最後移向天空。在內部,人的視覺體驗與此相似,垂直線移 至天窗,然後穿過玻璃到達窗外的空間。和排除外部世界為原則的的羅馬式寺院 相反,哥德式大教堂追求建築的內部和外部的統一,因為外部和內部的線條在玻 璃幕牆上重疊,內部拱頂的推力和反推力在外部扶壁和飛拱的作用下達到平衡。

  哥德式風格需被看做是一個活性的發展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與此相反 ,希臘神話甚至羅馬式寺院都是一個已完成的整體,觀者的目光最終在兩者的某 個部位上停留下來,哥德式風格引人入勝之處是在使人產生未完成的不靜止的觀 念上,觀者的視線即刻就被吸引過去,並隨之漂浮想繼續看下去。

  除了哲學辯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調和這種不一致性,所以通過理性爭論得 出非理性、一如通過物質表現獲得非物質,理解那不可理解的,思考那不可思考 的,分隔那不可分隔的,哥德式藝術在物質與精神、實體與空無、自然與超自然 、吸入和排出、有限和無限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來。


收錄日期: 2021-04-26 13:15: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3000051KK011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