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如何還掃歐洲?

2007-07-13 7:17 am
我想知道他的行軍紀律
如何在打仗中協調步兵,火槍兵,炮兵,騎兵......去勝仗
最想知道是他用甚麼先進的兵法或戰法在當時可以幾乎是天下無敵

謝謝

回答 (3)

2007-07-18 2:53 am
✔ 最佳答案
拿破侖在戰爭指導上,善於集中兵力,敢於以少擊多,力求以一兩次總決戰決定戰爭的結

局;遠距離機動迂迴,乘敵不意,出奇制勝;採取以縱隊和各兵種密切協同的散開隊形相

結合的縱深戰鬥隊形,不斷加強軍隊的突擊力;以積極進攻作為主要的作戰類型,審時度

勢,靈活用兵;對作戰指揮有過許多創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組建參謀部等。這些把資產

階級作戰思想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引起了西方軍事界廣泛關注。近200年來,許多國家的

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懷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對拿破侖戰爭及其軍事思想進行反復研究,約

拿破侖時代歐洲軍隊以營為基本的戰術單位。每營六至八連,約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營

為一團;二團為一旅;二旅為一師。師為戰略單位,含有諸兵種合成性質,配步兵八至十

營(人數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連(十二門炮)。1800年時,拿破侖以軍團為戰略單

位,含步兵二至三師,輕騎兵一師(三至四團),炮三十六至四十門。

  主要的兵種為步兵、騎兵、炮兵。

  步兵在習慣上有輕、重步兵之分。在各個國家裏,由於人員的身高、體力和氣質不

同,以及馬匹的特長不同,由重步兵和重騎兵中區分出輕步兵和輕騎兵。這種區分是必要

的,在基本任務上稍有不同。重步兵用以進行大規模的堅決的攻擊和成密集隊形作戰;輕

步兵適於散兵戰,進行機動,擔任警戒和前衛等。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前膛槍和一部分來復

槍。主要是燧發槍,後來改進為擊發槍①。命中精度差,裝彈困難,又慢,影響射擊速

度,每分鐘約射五發。其對單兵的有效射程為百米,對集團目標在二百米內有效,在三百

五十米外則不易命中。步兵已普遍採用刺刀,長矛在十八世紀前期已廢止。步兵裝填彈藥

慢,前進速度也不能快,往往來用“鵝步”②。後裝槍是以後發明的,直到1838年為止,法

軍都沒有使用過後裝步槍。拿破侖有一次在德意志步兵營中觀看燧發槍時曾感慨地說:“這的確是能發到兵土手中的最倒楣的武器了。”

  一個團編三營時,第一、二營為基幹營,第三營為後備營。如第三營迅速參戰,則由

各營抽調一部臨時編組第四營為後備。

  當時有近衛軍建制,被稱為軍隊精華。這是挑選身軀最高大、最魁梧的入組成的,但

往往徒有其名,在俄國和英國就是如此。法國拿破侖的近衛軍則不以身材為標準,而是選

拔骨幹組成,確實為精華,不過,因為吸收了軍隊中的優秀分子而削弱了軍隊的其他部

分。法國除了皇家近衛軍外,在各部隊營中還有類似的精銳部隊,如擲彈兵連、輕騎兵連等。這也使營的戰術動作複雜化。其他各國也有類似情況。



  騎兵也有重騎兵和輕騎兵之別。在整個中世紀,騎兵是一切軍隊中的主要兵種。“三十

年戰爭”(1618-1648年)時期,軍隊中一般都有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的人員是騎兵。十八世

紀中葉的“七年戰爭”(1756-1763年)和“拿破侖戰爭”時期,騎兵仍佔有重要地位。

  重騎兵主要是指胸甲騎兵。騎手有胸甲,很重,法國胸甲重二十二磅。重騎兵前身為埃及、波斯、希臘、羅馬的重裝騎士,中世紀的騎憲兵。重騎兵在實戰中運動笨拙,戰鬥力不強,胸甲也不能抵禦近距離(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射來的槍彈,所以歐洲軍隊一度廢棄之。後米拿破侖迷戀帝制的傳統威儀,在法國恢復胸甲騎兵。不久,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仿傚了。

  龍騎兵是一種步騎兩用、介於輕重之間的騎兵。有些國家編入重騎兵,有些國家則納入輕騎兵。因其軍旗上繪有龍形圖案,故稱龍騎兵。輕龍騎兵還可以徒步作戰。

  輕騎兵則有槍騎兵、馬槍兵、驃騎兵、獵騎兵等區別。槍騎兵使用長矛、馬刀,後裝備手槍、馬槍;有的配鎧甲,編入重騎兵。馬槍兵裝備最好的武器,配有馬槍,是精銳。驃騎兵較輕捷,最早出現于匈牙利和波蘭,由貴族組成,以後遍行于歐洲軍隊。獵騎兵出現于十八世紀下半期,由守林人、獵人、山民中選拔人員組成,長于散開隊形作戰,以及擔任警戒、偵察、追擊等。

  恩格斯認為:騎兵的這種區分是“令人吃驚的蠢事”。將輕裝和重裝馬匹的差別,作為劃分各類騎兵——胸甲騎兵、龍騎兵、槍騎兵、馬槍兵、驃騎兵、獵騎兵——的依據,意義不大,而且過於複雜。同時,由於講排場重形式,胸甲騎兵、龍騎兵、槍騎兵的實戰作用都不大。

  騎兵的基本作戰單位是連,通常配馬一百四十匹。三至四連為一騎兵團,團以上有騎兵師和騎兵軍團,所轄團的數目不很固定。拿破侖在步兵師中,也編入一定數量的輕騎兵。

  拿破侖時代的炮兵,有飛躍的發展,正式成為兵種。

  火炮在十四世紀時已出現。十五世紀時,戰場上已出現炮兵,但往往為軍隊所雇用而不列為軍人。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炮兵在大部分國家列為軍隊正式編隊,但仍未成為獨立的兵種。菲特烈大帝雖然意識到炮兵的作用,認為炮兵應有迅速運動的必要,使用了馬拖的野戰炮,但是,他始終不承認炮兵是一個“兵種”,而看作是個輔助部隊地位應次於步兵和騎兵。法國軍事理論家吉貝特伯爵也有類似的看法。

  火炮在技術上的進步和改革,顯示了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因而日益受到重視。火藥性能改善,伽利略和牛頓等的科學研究成就,使炮兵學理論漸趨完善。炮架、炮身、炮彈的改進,使普魯士出現“騾馬炮隊”,炮可以隨著騾馬翻山越嶺,有了一定的機動性。在1759年又建立了騎炮兵,支援騎兵作戰,為各國採用。法國十分重視炮兵學理論的研究。被稱為法國“炮兵之父”的瓊·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爾于1776年任法國炮兵總監時,改革了炮兵,發展了較完整的炮兵系統,其中包括專門訓練的炮兵部隊和學校,用於野戰、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備的專用炮兵武器;並且改進了炮架、炮結構和編制,採用標準型制,炮架零件可以互用,重炮可以分解,各種運炮工具只需七種車輪和三種車軸就夠了。因此,輕型炮(四、六磅核彈炮和六英寸追擊炮)普遍裝備陸軍,要塞炮採用迴旋式輪子,可在半圓形的軌道上滑動,調整方向,並且開始以炮的口徑而不以彈丸重量來計算火炮的大小。拿破侖在這個基礎上,又改進和發展了法國炮兵,使之進一步標準化和輕便靈活,並增強運動性,編制也更為合理。拿破侖第一次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

  英國炮兵一直落後於其他國家。炮車用單馬縱列挽曳,馭手持長鞭隨車步行。馬和馭手都是雇來的,也沒建立騎炮兵。直到1800年改革炮兵,才和各國採取相同的措施。

  軍隊人數和擁有炮數的比例,各國並不一樣。拿破侖認為每千人有二門炮就可以了,這一比例後來成了常規。此外,每門炮攜彈量約為二百發,其中四分之一左右為霰彈。徒步炮兵連一般配炮八門,騎炮連配六門。

  火炮的種類、性能、口徑甚多,詳見附表。

  隨著火飽的改進,築城學也有了變革。法國工程師佛邦改良了土耳其和荷蘭軍隊的築城方法。石建的、高聳的城墻構成的“俯瞰式”堡壘,不再能有效地抵住炮火,它們被“削平的”或稱為“佛邦式”的堡壘所替代。義大利人又有新型的“圍廓”,後來又有改進,這種堡壘流行到十九世紀初。其主要特徵是外形通常為一正多角形,從每個角上伸出一個堡壘,故又稱“多面堡”,以便能夠有效地交叉火力。還有一層低厚的石建的胸墻,外面有一條寬闊的壕溝,上面被一條傾斜的外堤掩蔽,並蓋上厚厚一層泥土,炮彈打在上面,力量也減弱了。




米尼和克勞塞維茨這兩位著名的資產階級軍事學家都是拿破侖戰爭傑出的研究者和解釋

者。正是他們的研究,才使拿破侖戰爭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影響不斷擴大。一些國家和軍


事院校把拿破侖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作為教材。後來西方許多國家所進行的戰爭,都曾受到拿破侖戰爭思想的影響。
參考: me and 互聯網
2007-07-14 8:17 am
其中幾個贏的戰略(也可以算是兵法﹚:強行軍、超詳細的情報(地形、敵軍行動)、親身上陣、鼓勵士氣、進攻薄弱點、集中軍力、以戰養戰、後備部隊的支援、榮耀的許諾/威脅。

其中強行軍、集中軍力,拿破崙在歐洲,算是典範,甚至原創者!

協調部隊:
主要利用胸甲騎兵斬殺敵人火炮,然後利用步兵鞏固戰果。
利用火炮先攻殘敵人堡壘,再進攻。
利用火炮集中打擊敵人中央,令其退卻。
烏爾姆之戰中,全軍強行軍,甚至放棄自身的部份武器,以此包圍敵人。
三皇會戰中,利用火炮炸爆冰湖,打擊敵人。


行軍紀律,其實在拿破崙心中,只有盲目服從,英勇進攻,就是這麼簡單
但真正的法軍,是依賴對拿破崙的忠誠(原本是共和國的精神),法軍其實軍紀散漫,為了尋找糧食,拿破崙完全讓法軍對村莊擄劫,毫無軍紀!(以戰養戰)
2007-07-13 7:59 am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Napoleonbonaparte_coloured_drawing.png/260px-Napoleonbonaparte_coloured_drawing.png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拿破崙生平











[編輯] 早年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國後,法王承認拿破崙的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當時科西嘉是三種勢力的競逐場,革命派、保皇派和獨立派,拿破崙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並在一個志願軍團中得到中校的地位,後因與科西嘉獨立英雄保利起衝突,拿破崙全家被迫在1793年6月逃往法國。







在1793年12月,24歲的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尼亞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















[編輯] 埃及之戰與奪取權力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8/Ingres%2C_Napoleon_on_his_Imperial_throne.jpg/200px-Ingres%2C_Napoleon_on_his_Imperial_thron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寳座上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隻剩下2只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佈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藉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12月2日,拿破崙仿效查理曼大帝的歷史,以減少革命派對於他登基帝位的不快。同時這也是第一次法國皇帝以自己的「名字」作為皇帝的稱號。他並不是由教宗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Jacques-Louis_David_006.jpg/300px-Jacques-Louis_David_006.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聯邦」,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佈了《柏林赦令》,宣佈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編輯]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Napoleon-Throne.480.jpg/120px-Napoleon-Throne.480.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羅浮宮里拿破崙的寳座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因為發生在伊比利半島上,此事件稱為半島戰爭。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Battle_of_Borodino.jpg/200px-Battle_of_Borodino.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博羅金諾戰役獲勝











[編輯]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佈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他在厄爾巴島上時,曾有一名言「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在我看到Elba島之前,我曾所向無敵)」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於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Invalides_Paris.jpg/180px-Invalides_Pari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巴黎拿破崙墓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Napoleon_tomb.jpg/180px-Napoleon_tomb.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8: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2000051KK053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