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知識管理的定義: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能協助企業、組織或個人,透過資訊科技,將知識經由創造、分類、儲存、分享、更新,並為企業或個人產生實質價值的流程與策略,主要重點管理內容為文件管理、核心專長管理及知識社群管理。
http://www.nii.org.t w/cnt/ECNews/ColumnA rticle/article_178.h tm#Q5
2)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於1996年發表的「知識經濟報告」中,認為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自此而後,「知識經濟」即普遍受到各國學者與政府的高度重視。所謂的「知識經濟」,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將凌駕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動力。而為何要發展「知識經濟」呢?
1. 全球化使企業可運用全球最便宜的資源,廉價資源已不可能做為競爭力的來源,高所得國家工資及其他資源成本較高,需要靠知識與技術做為競爭力來源。
2. 良好的資訊使知識傳播更快,更容易與洽當的其他因素結合,而得到更有效的應用;領先的國家可由全球獲得知識及資訊所創造的利益,美國即為明顯的例子。
3. 知識及資訊的運用和既有產業或核心能力結合,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及獲利能力。
因此,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的發展將取決於知識不斷的累積與有效應用。近十年以來,由資訊通訊科技所帶動的技術變革,已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與生產的模式,未來也將持續影響企業發展的榮枯。
3)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必要性
知識管理是近幾年來管理領域相當熱門的議題,企業界急迫的思考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力量來達成知識的累積與管理。根據KPMG顧問公司 2000年知識管理研究報告指出:「在歐美先進國家的423個受訪企業中,有高達38%的企業已建置知識管理系統,30%的企業開始規劃建置知識管理系統,二者的比例合計高達68%」。此外,IDC 2000年出版的研究報告顯示:「沒有導入知識管理的企業,每年為此在每個知識工作者身上增加US$ 5,000 (相當於15萬元台幣)的成本」。這些調查報告一再的顯示出企業推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然而,什麼是企業知識管理呢?簡言之,「知識管理」是為了妥善儲存組織知識、發揮企業智慧,進而提昇組織績效、獲利能力與競爭力。從鼓勵員工分享個人知識、建立組織學習文化開始,有系統性的將存在於員工、團隊、企業流程、文件…等的內隱與外顯之經驗與知識進行蒐集、儲存、傳遞、分享、利用、加值與創造之循環過程。Gartner Group亦將知識管理定義為:「知識管理為一種流程,藉由蒐集並分享智慧資產來獲得生產力與創新上的突破;它涉及了創新、萃取與組合知識,以產出更聰明、更富競爭力的組織。」
那麼知識管理究竟要管理什麼呢?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知識管理是管理公司的無形資產,包括對外的關係、品牌名稱、聲譽及形象;以及企業內部的專利、概念、模型及流程;組織中個人的技術、教育、經驗及價值等。而企業應如何獲得知識來源呢?企業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工作的流程、如文件檔案、員工工作經驗、知識,還有來自企業外部的顧客、市場資訊…等等。而知識管理最重要的便是將這些有形的、無形的資訊、知識有系統的蒐集、篩選儲存、擴散,並發展成企業的獨特無形資產(電子商務時報「知識管理---企業創造價值的來源」, 2001/12/3)。
誠如微軟總裁Bill Gates所說,知識管理的初端甚至無關科技,它從企業目標和流程開始,並認知資訊分享的必要性。然而,資訊科技也確實是促使企業得以推行知識管理的一大要素,資訊系統的運算能力與儲存能力、網路通訊的連結性與便利性讓企管領域中的知識管理理論一一實現。以往企業欲推行知識管理面臨到的許多問題,例如,知識只能累積在公司員工的腦海中,無法有系統的記錄下來,即使記錄下來寫成文件,檢索閱讀十分繁複,造成知識擴散的障礙。因此在過去的管理時代,雖然企業管理者體認到知識管理的重要,但無法確切執行知識管理。近年來,網際網路及其工具蓬勃的發展,使得知識管理成為未來管理的主流,尤其在知識爆發的時代,知識管理勢必成為未來企業決勝的關鍵(湯明哲, 2000)。組織透過知識管理的推動可以達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服務品質、即時提供最新、完整、客觀與統一的資訊,持續創新與創造企業的有形、無形資產。
----------------------------
(一)、何謂資訊科技
Leavitt and Whisler (1958)是最早探討資訊科技對管理的影響,他們將資訊科技定義為一種可以快速處理資訊的技術,其包含運算快速的電腦、輔助制訂決策的數學式、統計、作 業研究等學科,並依知識所建立的系統及依據這些技術所撰寫而成的應用程式,他們預測資訊科技將會對未來的管理工作造成重大的影響。
Olson(1982)研究中指出,使用資訊科技對管理及作業生產力有顯著的影響力,對不同性質的工作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微電腦、辦公室自動化、決策 支援系統、電子會議等等),他認為受到資訊科技的影響,文書工作者的生產力會增加,可以處理更多資料,而工作也可能會變得更具重複及例行性;也有可能使文 書工作者的階級提高至行政管理階級。專業工作者除了生產力會增加外,而且工作方式會變的更有彈性,可以克服地點限制,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處理工作;管理工 作者接受資訊的數量和頻率都明顯增加,於是處理資訊的能力會增強,能夠處理更多的資訊及決策工作。
Boynton and Zmud(1987)則將資訊科技定義為支援各形式資訊處理的硬體、軟體、以及人員,大幅使用資訊科技可以降低資訊使用成本。
資訊科技所扮演的角色
以宏觀角度而言,企業整體營運訊息與知識都是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範疇。資訊技術是達成電子化知識管理使命及目的工具,在應用這些工具時,我們需注意到資訊技 術應對之知識管理目的。縱向來看,可以將資訊科技在電子化知識管理系統所擔當功能角色劃分為四個層次:(1)日常資料處理,(2)資訊處理,(3)知識分 享,(4)知識資產創造。茲分別簡述如下:
1.日常資料管理
日常資料處理是企業電子化基礎應用。在這個層次,焦點在如何利用資訊科技精確快速解決企業日常作業問題,常見資訊技術如譬如:傳統分散式生產數量監控、人 事薪資計算、財務、會計等MIS 系統。此層次資訊技術旨在提高效率與正確度,從業人員必須完全了解上述各項作業,並與優秀資訊技術人員配合,系統才能發揮良好功能。
2.資訊處理
這個層次焦點在如何利用資訊科技分析歸納整體資料關聯,產生資訊及各項資訊存取與編寫,常見的資訊技術如:企業日常作業資訊處理、個人工作資訊、工作群組 資訊、全企業資訊、企業對外行銷與溝通等整合性之企業資源系統(ERP)。在這個層次,資訊技術目的不只在提升效率,更強調企業資源統籌運用,提昇獲利 率。
3.知識分享
這個層次焦點在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分析歸納資訊變成有用知識,另一方面,如何把知識轉成為可用電腦處理傳遞之資訊,以達知識發掘(knowledge discovery)、顧客關係管理、供需鏈管理、商業知慧系統。在這個層次,資訊科技旨在協助快速決策、良好管理顧客關係、放大企業間關係價值、放大企 業間關係價值、強化企業競爭優勢。
4.知識資產創造
這個層次焦注在如何把知識化為工作行動,改善工作流程,並引發靈感創造新點子及新知,擴大知識資產,常見資訊技術譬如:企業入口網站 (enterprise portal)、全方位電子解決方案等,它可帶來知識商品化、知識資產擴大化、促進研究發展,引發技術革新創造長期競爭優勢。
資料通常是資訊理論中最基本的實體。Machlup. F及Mansfield. U 將資料定義為:給予分析者、調查者、解決問題者的物件;它們可能是數字、文字、句子、紀錄、假設等,而不管它們是何種形式或起源(註1)。Tesky, F. N.將資料視為是直接觀察事件的結果(註2)。Meadow, C. T 則將資料定義為一連串基本的符號,例如數字、文字等(註3)。王崇德則定義資料為適合人工或自動通訊、譯碼或處理的正規方式,由事實、概念或指令的符號所 做的表述(註4)。
由以上定義可知,資料是具有代表性的符號。以下面的數字為例:
0326 0584 0167 0243 0325 0941
這些數字對大部分的讀者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他們仍然能從這四位數字來辨認,以首位數字而言,通常以0為先,而第五位數都小於8。假如將這些數字 代表著股票價值,我們仍然不知道這些順序能代表什麼意義。只有懂得這些數字意義及股市情況的人,才能將這些符號轉換為對於股市如何運作的認知。
因此,將資料的特性歸納為以下三點(註5):
一、資料由單純的符號所記錄下來的事件,因此常常是可靠的事實。
二、資料之間是沒有相關性,在資料群落中並沒有概念和意義上的層面結構。
三、資料沒有明確的特定使用者和使用目的。
由上述可知,資料本身是由一群文字、數字等符號所組成的。也就是「資訊」的原始素材。雖然這些項目只是一個符號,但已具備傳達「資訊」的功能。
電視是資訊科技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