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與觀音有冇關係呢?

2007-07-13 2:00 am
釋迦牟尼與觀音有冇關係呢?

回答 (3)

2007-07-13 2:55 am
✔ 最佳答案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語: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Gotama Buddha),古印度釋迦族人,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為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又被稱為佛陀(覺者)、世尊等。「悉達多」的意思是達成目的的人,「喬達摩」(Gautama)是釋迦牟尼宗族的名稱,即釋迦族祖先的姓氏。釋迦牟尼為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但隨著佛教在中原的本土化,有時其形象被描繪成漢人模樣。





在西藏:

根據《度母本源記》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綠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白度母。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又根據阿底峽尊者發現的書《柱間史》,當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將雪域的眾生都交給觀世音菩薩教化;觀世音菩薩有一名獼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時,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羅剎女子以自殺逼婚,結果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下成婚,是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國王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齣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他所迎娶的尼泊爾妃子則被認為是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為綠度母的化身。

達賴喇嘛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2007-07-13 4:35 am
大乘佛教菩薩信仰的興起是從小乘佛教時期的佛陀本生故事演進而來的。小乘時期的菩薩只有一位,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成道以前的身份。其最主要的特徵有兩個方面,一是廣行善事,普度眾生;一是追求智慧,趨向佛果。前者是早期菩薩信仰的核心。隨著多佛思想的逐漸演進,從承認過去有七佛,到承認未來佛,再到同時在各個不同世界有不同佛,作為佛的前身的菩薩信仰也就從原來的只有一位變成多位,又隨著人人可以成佛思想的出現,人人都應修菩薩行,於是因地菩薩和果地菩薩的概念形成,因地菩薩成為大乘佛教修行者的代稱,而果地菩薩則成為大乘佛教所崇拜的榜樣。這些果地的菩薩都是修行圓滿從而在智慧、慈悲、神通等方面都超越凡俗的神靈式菩薩,他們不是智慧超拔,就是神力無邊,都是救度眾生的能手。在所有後起的這類菩薩當中,觀音是行善救度的典型。詮釋觀音信仰的主要經典《普門品》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刹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複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43]這裏所說的觀音救難類型應該是觀音最重要的職能,其中特別提到大水所漂難、黑風吹走難、羅刹加害難、商人遇賊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經中宣稱,為求財寶而下海航行的人,他們的船舫被“黑風”吹到“羅刹鬼國”,觀音可解救這種“黑風”“羅刹”難。

古代印度人認為,羅刹鬼居住在楞伽島(又稱僧伽羅國、師子國,現在的斯里蘭卡),所以那裏被稱為“羅刹鬼國”或“羅刹女國”、“羅刹國”[44]。此說源于古印度史詩《羅摩耶那》,謂羅摩為救回其妃私多而攻陷楞伽島,殺羅刹鬼王邏伐拏。古代印度大陸盛傳那裏多金銀財寶,所以自古以來冒險過海到那裏尋寶的人很多。這可以從佛經中大量有關赴楞伽島探寶的故事而得知。可是,在古代從印度南端越過現在的保克海峽去楞伽島是非常危險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說:“往師子國者不須水路,海中多有惡風、藥叉、濤波之難。”[45]《賢愚經》說:“又聞海中,多諸劇難,黑風羅刹,水浪回波,摩竭大魚,水色之山。如斯眾難,安全者少,百伴共往,時有一還。”[46]《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乘大舶船,入于大海,向東南隅,詣其寶所。時遇北風,漂墮南海,猛風迅疾,晝夜不停。”[47]《佛本行集經》說:“于大海內,有諸恐怖。所謂海潮,或時黑風,水流漩洄,低彌羅魚蛟龍等怖,諸羅刹女。”[48]

又據一個古老的傳說,在楞伽島北端的海濱有一個寶馬,神通廣大,可以解救身陷羅刹之難的探寶者安全渡過海峽,返回故土,這位神馬成為印度大陸和楞伽島的海上保護神。這個傳說中最著名的要算“五百商人”下海尋寶遇黑風海難和羅叉鬼難的故事。故事說有五百商人在一個商主的率領下,下海尋寶,不幸被“黑風”吹到了羅刹國,被五百個羅刹女誘惑,誤入圈套,面臨生命危險。後來商主被寶馬營救,得以渡海返回,並最終救出其他的商人[49]。後來,解救這種“黑風”“羅刹”難的主角逐漸發生了變化。《佛說羅摩伽經》記述一位名叫婆娑婆陀的夜天,他對善財說:“若有眾生,遭于海難,黑風揚波,大浪回覆,商人迷惑,不見邊涯,如是種種水陸諸難,我於彼處,為作歸依,或作洲渚,或作船形,濟諸溺人。或作薩薄,或作鮫人,或作象王形、馬王形,或作小象形、黿鼉鱉形、阿修羅王形、海神龍王形,或作狗王、蚊虻形。現如是等種種類形,為作歸趣,方便度脫一切苦難。”[50]在這裏,婆娑婆陀夜天可以化身為馬王救眾生的黑風海難,可能在暗示,寶馬並非為馬,而是其他救世者的化身。

《撰集百緣經》中,則把拯救五百商人擺脫羅刹黑風之難者視為佛陀的前身和成道後的佛陀。釋迦牟尼尚未覺悟成佛之前,曾是一位修行中的仙人。“時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見彼仙人,各共往彼,問訊安吉。勸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設有恐難,但稱我名,當護汝等。爾時商人,聞是語已,進引入海。大獲珍寶,還欲來歸,道逢羅刹黑風諸難。爾時,商人咸共一心稱仙人名,即往救護,脫諸厄難。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彼仙人者,則我身是。彼時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51]

釋迦牟尼成佛後,他的這一救濟功能更加清晰明瞭,如該經中還說:“值大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回波黑風。時諸商人,各各跪拜諸天善神,無一感應,救彼厄難。中有優婆塞,語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護受苦厄,輒往度之。汝等鹹當稱彼佛名,或能來此,救我等命。時諸商人,各共同時,稱南無佛陀。爾時,世尊遙見商客極遇厄難,即放光明,照耀黑風,風尋消滅,皆得解脫。” [52]這裏不但有“稱名”的獲救法門,而且還明確指出,稱名之所以能夠獲救,是因為被稱名者“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日夜“觀察”眾生的“觀”與“稱名”已經結合得非常緊密了。由此,引出“觀音”救難信仰就很自然了。而且,這裏還強調,其他的“善神”都不能解救這種“黑風”“羅刹”之難,依此來看,即使有寶馬救黑風海難,那也不是一般的善神,而是佛教中的佛或菩薩。後來,印度大乘佛教進一步完善其理論體系,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凡是已經成佛者則是“覺”與“行”都已圓滿者,所以,救世的任務應該由菩薩擔任才對。於是,解救“黑風”“羅刹”之難的任務便逐漸轉嫁給了觀音菩薩。這種轉變應該是在西元前後時期完成的,並經過長期的傳播後,被正式寫成文字,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該經一開始對“觀世音”含義的解釋與上述解救“黑風”“羅刹”難如出一轍:“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刹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普門品》也稱《觀音經》。最初該經單獨流行,再後來,才被編入《妙法連華經》[53]。

當觀音救海難信仰形成以及逐漸擴大到整個救難信仰的時代,傳說中在印度大陸和斯里蘭卡間救海難的寶馬逐漸被仙人、佛陀暗中取代,一直到後來完全定位於觀音。在觀音代替寶馬之際和之後,觀音並沒有和寶馬之間建立一種合理的、直接的、令人信服的關係。這種聯繫在後來的佛教發展過程中逐漸得以建立。這種情況直到佛教觀音信仰又發展了幾百年之後,密教的經典《大乘莊嚴寶王經》才對此作了明確的解釋,認為古來在保克海峽上救海難的寶馬就是觀音的化身。該經以釋迦牟尼佛向除蓋障菩薩敍說往昔因緣的方式,把這個自古相傳的故事完整講述了一遍之後,對除蓋障菩薩說“聖馬王者,即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是,於是危難死怖畏中救濟於我。”[54]這是佛教經典中首次承認,古來傳說中在印度大陸和楞伽島師子國之間救海難的寶馬就是觀音。

可見,觀音信仰應該是起源于南印度的寶馬救海難信仰。學術界過去曾有一些觀點很接近筆者的這一看法,如美國東方大學博士聖印法師也認為,“當時(指5世紀法顯旅印期間——筆者注),印度人航海經商,尤其是往師子國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貿易,來往船隻就都供奉觀音菩薩以求平安。這麼看來,南印度人已視觀音菩薩為海上的守護神,正如同福建及臺灣地區以媽祖為海上的保護神一樣。”“觀音菩薩在佛滅後四、五百年,即西曆紀元之前,已成為印度人入海求寶和攜帶金錢財寶、貴重物品的商人一起信仰的對象。由此更進而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聖印法師認為,“觀音信仰由印度的南部發展到中部、北部”。聖印法師的觀點筆者是贊同的,只是他並未對觀音為何起源於印度南部作更多的分析和論證[55]。
參考: 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 李利安
2007-07-14 7:50 am
據《佛經》說:觀世音本為印度一位國王的長子,名叫不煦,和父親及弟弟都隨釋迦出家修行,後來釋迦牟尼佛給他父子改了名,父親稱「阿彌陀佛」,兩個兒子稱為「觀世音」與「大勢至」。觀世音在左掌慈悲門,大勢至在右掌智慧門,共同襄贊阿彌陀佛的教化,合稱「西方三聖」;密教中卻認為聖觀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能引導世人超昇至彼西方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在印度、東南亞、西藏等地都是男身,起初傳到中國也是男人形象,唐末以後才有女身出現,而且變化多端。

http://www.fushantang.com/1004/d1015.html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6: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2000051KK035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