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上帝已死」

2007-07-12 7:23 pm
尼采的「上帝已死」其實是對歐洲的工業革命發展作科技帶來的批評, 還是對基督教作評擊? 我在網頁上看過這兩個南轅北轍的不同的解釋。@@?
同埋「上帝已死」係出自佢邊本著作??

謝謝
更新1:

謝謝解答 但係我睇尼采簡介, 說他曾言「上帝已凋謝?我告訴你,是我們把祂殺死。-是你和我。」 。來評擊技不斷的發展而帶來的後果嘛?

更新2:

回 :厭倦世俗的醜惡 因為我在介紹尼采簡介的網頁上曾看過:尼采在十九世紀末,透過一個瘋子的口,宣佈了上帝的死亡。尼采運用了像莊子式的寓言,對歐洲社會因科技發展工業革命帶來的價值上的虛無主義作出了預警 。 其實我只是個哲學的門外漢而已,而且在中化科中老師亦在"科技"一課中談及「上帝已死」一詞;故不知二者是否有關連。希望賜教

更新3:

回:本是無根大大 謝謝你不厭其煩的詳盡解答。在下愚笨,理解及所看尼采的著作並不多。 按這樣說是否「上帝已死」及「上帝之死」所表達的各有不同? 而「上帝已凋謝」即現代所表達的上帝已死是論述關於虛無主義,故只是近代學者的看法,而尼采並沒有直言?但在尼采的思想中是否有作過科技批評? 希望賜教賜教

回答 (1)

2007-07-14 10:20 am
✔ 最佳答案
 
  《上帝之死(反基督)》〔德文原名: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 September 1888〕本身是一本反基經典哲學著作,向被後人喻為對上帝已死的宣判。對基督教的批判之徹底,該部著作可謂空前絕後。

  下為手上劉崎中譯本之語錄,由本人自行抽選:

-「它教人們相信精神的最高價值是有罪的東西,是陷入錯誤的東西」

-「在基督教中,道德宗教與真實,可以說一點接觸都沒有。除了想像的原因,甚麼都沒有;除了想像的結果,甚麼都沒有。」

-「不論以任何方式,只要是衝創意志衰退的地方,也必定是一種生理上的退化或頹廢。」

-「基督教之神的概念──病者的神,作為蜘蛛的神,作為精神的神──是地球上向來所有最墮落之神性概念的一種。」

-「神,虛無的神化,虛無意志宣告神聖!」

-「視人格性的本能為次於非人格性的東西而損害了人格性的本能」

-「曲解罪惡、自我批評、省察良心以為消遣,以排除厭倦;經常維持著對那擁有威權而被稱為上帝者一種情緒的反應」

-「道德成為想像力之一貫的退化,成為對於一切事物之兇惡的眼睛。」

-「他們〔按:指猶太人〕將他們自己民族的過去歷史轉變為宗教事項〔……〕轉變為對耶和華所犯罪過的無聊的拯救和懲罰機構」

-「天國只是一種內心的體驗」

-「最後的基督徒已死在十字架上」

-「所謂『一切人的平等權力』這種理論的毒害──是基督教把這種理論傳播得最徹底的」

-「整個基督教的悔改和贖罪的教義為嚴重精神錯亂」

-「我非難基督教,我以所有責難者所表示的一切責難中最厲害的責難來反對基督教。」

-「它是一切可以想像的墮落中最大的墮落。」
 

2007-07-14 14:44:44 補充:
  抱歉,「被後人喻為對上帝已死的宣判」所指應是尼采的另一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德文原名:Also sprach Zarathustra, 1883-1885〕。  《上帝之死(反基督)》直接抨擊基督教教義,與「發展」並無關係。  理解一家或一經典所講之哲學內容,應作系統思考判斷。理解日後一派學者對該經典的引用,亦應知其引用目的是為詮釋還是現象性描述。

2007-07-14 14:44:54 補充:
  近世哲學論者專引尼采「上帝已凋謝」該句,多以此作為西方虛無主義的萌生證據,此屬歷史現象性判斷與描述問題,不可視同對該經典的詮釋。若該引者目的不在詮釋,那他本人所作西方不斷發展的後果之論述,只是他的看法,豈可視同對尼采專文的詮釋,又更豈可視同出自尼采心聲?  讀論文,應看論者目的、思想、對象,而作有系統的理解、詮釋或批判。

2007-07-17 23:22:32 補充:
回樓主:  《上帝之死》是純粹批判基督教教義的作品。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則宣判上帝已死,但目的已不在批判基督教教義,而是以第一身為主要形式體現出一位不信眾生平等的英雄(Übermensch)應當自我創造價值、而不應服於及限於任何被定義的價值之下的道理。本人認為該作是一部無神論存在主義經典,但未敢說哲學界公論如此。

2007-07-17 23:22:55 補充:
〔續上〕  「虛無主義」四字在整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未曾出現過。作者可有暗示式評論,個人認為沒有;但因出於對虛無主義的瞭解有限,未敢妄下絕對定論。依然會重申:需要注意的是近世學者在引用時是作現象性判斷描述還是對該作的詮釋,此絕不可混淆。註:「Übermensch」一般中譯為「超人」。附:網上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全文,歡迎閣下細閱。http://www.philosophy.com.tw/speaker.htm
參考: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劉崎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68。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4: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2000051KK012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