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處長朱培慶(香港電台台長)是誰? 有沒有生平介紹? 有沒有其背景資料?

2007-07-11 5:09 am
廣播處長朱培慶(香港電台台長)是誰? 有沒有生平介紹? 有沒有其背景資料?

回答 (5)

2007-07-11 5:22 am
✔ 最佳答案
朱培慶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hk/providers/atv/20070710/3gtv_latenews_070710_1800_6.jpg
(1948年—),前著名電台主持,現任香港廣播處長,掌管香港電台。
太太是劉家韾,出身自無線新聞部,現任職平等機會委員會機構傳訊及培訓主管。兩人育 有兩子。
朱培慶1983年當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6],1994年3月23日獲委任為官守太平紳士。
2007年7月因一場桃色疑雲而宣佈提早退休,正等待香港政府批准。
朱培慶出身於舊式徙置區,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後,憑獎學金升讀香港大學數學系,1971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加入香港電台,任職助理節目主任。當時該職位只需中五會考資格,其高學歷令他成為重點培訓對象,1970年代曾被香港電台送往英國廣播公司受訓6個月,之後在港台與吳錫輝及陳任等人合作,籌辦年青人節目《青春交響曲》,對抗當時商台的著名DJ組合六啤半。
1999年年底,當時廣播處長張敏儀調任至日本東京,出任香港駐日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朱培慶接任廣播處長,任職至今。其任內的重要事務,包括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港台賬目混亂問題、員工被指控貪污,在節目上,港台批評政府的言論亦引起董建華及曾蔭權先後責難。
在他上任之初,港台編輯自主的問題在香港引起廣泛爭議,外界曾指朱培慶作風不及前任的張敏儀硬朗,擔心未能保護港台免受政治干預,但他任內曾在多個重要事件上,支持香港電台的編輯自主和言論空間。
2001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以塔利班政權發表施捨報告比喻特首董建華,故事說很多長老要求塔利班不要留任,但塔(他)賴死不走,市民唯有跟美國人打仗,寧當俘虜,以求兩餐溫飽,還叫「北方聯盟」(北京)派人接管香港。同年10月17日,董建華批評該節目「低級趣味」, 政府發言人隨後批評廣播處長作為總編輯,應切實執行「不偏不倚」的原則。[1]事後,港台反駁節目只是嬉笑怒罵,抒發社會怨氣,堅持節目未來方針不變。
2007年,他高調支持港台轉型公共廣播機構,同年5月更高調聲援「撐港台」遊行,在集會高呼五聲「撐」字,以示對員工的支持。
2007-07-12 12:01 am
朱培慶出身於舊式徙置區,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後,憑獎學金升讀香港大學數學系,1971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加入香港電台,任職助理節目主任。當時該職位只需中五會考資格,其高學歷令他成為重點培訓對象,1970年代曾被香港電台送往英國廣播公司受訓6個月,之後在港台與吳錫輝及陳任等人合作,籌辦年青人節目《青春交響曲》,對抗當時商台的著名DJ組合六啤半。

《青春交響曲》大受歡迎,令朱培慶備受賞識,先後主持《香江之晨》、《面面觀座談會》及《太平山下漫步》等時事節目,接聽市民來電、月旦社會,被視為香港烽煙節目的先驅。1988年升任育電視台長,1992年晉升助理廣播處長,1993年再獲升為副廣播處長。

1999年年底,當時廣播處長張敏儀調任至日本東京,出任香港駐日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朱培慶接任廣播處長,任職至今。其任內的重要事務,包括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港台賬目混亂問題、員工被指控貪污,在節目上,港台批評政府的言論亦引起董建華及曾蔭權先後責難。

在他上任之初,港台編輯自主的問題在香港引起廣泛爭議,外界曾指朱培慶作風不及前任的張敏儀硬朗,擔心未能保護港台免受政治干預,但他任內曾在多個重要事件上,支持香港電台的編輯自主和言論空間。

2001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以塔利班政權發表施捨報告比喻特首董建華,故事說很多長老要求塔利班不要留任,但塔(他)賴死不走,市民唯有跟美國人打仗,寧當俘虜,以求兩餐溫飽,還叫「北方聯盟」(北京)派人接管香港。同年10月17日,董建華批評該節目「低級趣味」, 政府發言人隨後批評廣播處長作為總編輯,應切實執行「不偏不倚」的原則。[1]事後,港台反駁節目只是嬉笑怒罵,抒發社會怨氣,堅持節目未來方針不變。

2007年,他高調支持港台轉型公共廣播機構,同年5月更高調聲援「撐港台」遊行,在集會高呼五聲「撐」字,以示對員工的支持。
2007-07-11 11:19 pm
年過半百了
已經
有太太及兩個兒子了
一個幸福,美滿家庭

如果真實情況真的
如報導所說
那樣揮霍於過眼雲煙的歡場,
貪戀色情以慾為樂

沒有貞潔的情操根基
有高學歷及知識又有何用呢??????????????????????
2007-07-11 5:24 am
朱培慶(1948年—),前著名電台主持,現任香港廣播處長,掌管香港電台。2007年7月因一場桃色疑雲而宣佈提早退休,正等待香港政府批准。

朱培慶出身於舊式徙置區,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後,憑獎學金升讀香港大學數學系,1971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加入香港電台,任職助理節目主任。當時該職位只需中五會考資格,其高學歷令他成為重點培訓對象,1970年代曾被香港電台送往英國廣播公司受訓6個月,之後在港台與吳錫輝及陳任等人合作,籌辦年青人節目《青春交響曲》,對抗當時商台的著名DJ組合六啤半。

《青春交響曲》大受歡迎,令朱培慶備受賞識,先後主持《香江之晨》、《面面觀座談會》及《太平山下漫步》等時事節目,接聽市民來電、月旦社會,被視為香港烽煙節目的先驅。1988年升任育電視台長,1992年晉升助理廣播處長,1993年再獲升為副廣播處長。

1999年年底,當時廣播處長張敏儀調任至日本東京,出任香港駐日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朱培慶接任廣播處長,任職至今。其任內的重要事務,包括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港台賬目混亂問題、員工被指控貪污,在節目上,港台批評政府的言論亦引起董建華及曾蔭權先後責難。

在他上任之初,港台編輯自主的問題在香港引起廣泛爭議,外界曾指朱培慶作風不及前任的張敏儀硬朗,擔心未能保護港台免受政治干預,但他任內曾在多個重要事件上,支持香港電台的編輯自主和言論空間。

2001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以塔利班政權發表施捨報告比喻特首董建華,故事說很多長老要求塔利班不要留任,但塔(他)賴死不走,市民唯有跟美國人打仗,寧當俘虜,以求兩餐溫飽,還叫「北方聯盟」(北京)派人接管香港。同年10月17日,董建華批評該節目「低級趣味」, 政府發言人隨後批評廣播處長作為總編輯,應切實執行「不偏不倚」的原則。[1]事後,港台反駁節目只是嬉笑怒罵,抒發社會怨氣,堅持節目未來方針不變。

2007年,他高調支持港台轉型公共廣播機構,同年5月更高調聲援「撐港台」遊行,在集會高呼五聲「撐」字,以示對員工的支持。

[編輯] 下臺

2007年7月5日,朱培慶在銅鑼灣街頭與一名操四川口音、化上艷妝、自稱現年21歲的女士COCO在銅鑼灣一間夜店MUST KARA門外挽手同行。當時正值歌手鍾鎮濤於附近舉行小型音樂會,吸引一群娛樂記者採訪,有記者認出朱培慶後,即時舉機拍攝,他當時略有醉意,對大批記者的出現顯得錯愕,一度蹲下躲在女伴身後,忙亂間拿走女伴的假髮,轉身入一間餐廳,舉止狼狽。這過程被記者拍下,翌日成為多份報章的主要新聞[2][3]。

事後,有報章指他並非首次找COCO,輿論一面倒質疑他召妓,更有報章指有人代他支付四千元,惹來收受利益的揣測。這些揣測並未得到任何確認。到7月9日下午,他召開記者會表示,他原定2007年開始退休前休假,並於2008年中退休,但現已向政府提出希望盡早離職。他亦否認有人代向該女士支付4000元,但亦表明不會公開談召妓問題。這是繼羅范椒芬後,兩個月內第二名首長級官員下臺。[4] [5]。

對於當日狼狽的舉動,他以英語向市民作出忠告:「 The only comment I would make is that alcohol is not very conducive to good behaviour. So my advice has been drink less. (酒精對良好行為無甚益處,我建議少飲些。) 」

[編輯] 婚姻

他太太是劉家韾,出身自無線新聞部,現任職平等機會委員會機構傳訊及培訓主管。兩人育 有兩子。

[編輯] 榮譽

朱培慶1983年當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6],1994年3月23日獲委任為官守太平紳
2007-07-11 5:13 am
朱培慶,前著名電台主持,現任香港廣播處長,掌管香港電台。2007年7月因一場桃色疑雲而宣佈提早退休,正等待香港政府批准。

朱培慶出身於舊式徙置區,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後,憑獎學金升讀香港大學數學系,1971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加入香港電台,任職助理節目主任。當時該職位只需中五會考資格,其高學歷令他成為重點培訓對象,1970年代曾被香港電台送往英國廣播公司受訓6個月,之後在港台與吳錫輝及陳任等人合作,籌辦年青人節目《青春交響曲》,對抗當時商台的著名DJ組合六啤半。

1999年年底,當時廣播處長張敏儀調任至日本東京,出任香港駐日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朱培慶接任廣播處長,任職至今。其任內的重要事務,包括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港台賬目混亂問題、員工被指控貪污,在節目上,港台批評政府的言論亦引起董建華及曾蔭權先後責難。

2007年,他高調支持港台轉型公共廣播機構,同年5月更高調聲援「撐港台」遊行,在集會高呼五聲「撐」字,以示對員工的支持。

他太太是劉家韾,出身自無線新聞部,現任職平等機會委員會機構傳訊及培訓主管。兩人育 有兩子。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1 21:56: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0000051KK046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