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思想如何影響我們現今人類的生活和文化~?

2007-07-11 1:06 am
如題~
唔該教下我~thx

回答 (2)

2007-07-11 3:54 am
✔ 最佳答案
法 家 是 先 秦 諸 子 百 家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學 派 。 它 萌 芽 於 春 秋 時 期 , 正 式 形 成 於 戰 國 前 期 , 活 躍 於 戰 國 中 、 後 期 。 之 後 , 秦 始 皇 用 法 家 思 想 統 一 了 全 中 國 , 法 家 成 為 了 秦 王 朝 的 統 治 思 想 , 贏 得 了 獨 尊 的 地 位 , 進 入 了 全 盛 期 。 但 好 景 不 長 , 隨  秦 王 朝 的 崩 潰 , 法 家 也 很 快 失 去 了 它 原 有 的 地 位 , 而 被 儒 學 所 代 替 。 法 家 造 就 了 一 個 強 大 的 秦 王 朝 , 同 時 它 也 促 使 了 秦 帝 國 的 迅 速 滅 亡 。 法 家 的 成 功 與 失 敗 , 兩 千 多 年 來 人 們 多 有 評 說 , 有 褒 有 貶 , 直 至 今 日 仍 然 是 值 得 我 們 討 論 的 一 個 歷 史 課 題 。
法 家 的 特 點 是 特 別 重 視 法 治 , 重 視 農 業 生 產 , 主 張 富 國 強 兵 和 加 強 君 主 集 權 。 如 果 說 儒 家 是 一 個 偏 重 倫 理 道 德 教 化 的 學 派 , 道 家 是 一 個 偏 重 探 討 哲 學 問 題 的 學 派 , 那 麼 法 家 則 是 一 個 偏 重 政 治 學 說 的 學 派 , 是 一 個 倡 導 社 會 實 際 改 革 的 學 派 。
法 家 學 派 是 一 個 曾 經 在 我 國 歷 史 上 起 到 非 常 革 命 的 作 用 的 學 派 。 它 用 強 力 的 手 段 推 行 了 自 上 而 下 的 經 濟 、 政 治 、 軍 事 等 一 系 列 社 會 制 度 的 改 革 , 廢 除 了 舊 有 的 井 田 制 , 建 立 了 土 地 私 有 制 , 造 就 了 一 個 強 大 的 秦 國 ,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用 暴 力 實 現 了 全 中 國 的 統 一 , 建 立 了 一 個 君 主 專 制 主 義 的 中 央 集 權 的 強 大 的 秦 帝 國 。 這 對 整 個 中 華 民 族 經 濟 、 政 治 的 發 展 起 到 了 十 分 重 要 的 推 動 作 用 , 奠 定 了 以 後 中 國 社 會 發 展 的 基 礎 。 法 家 思 想 對 後 世 社 會 , 包 括 在 政 治 、 經 濟 、 思 想 文 化 諸 多 方 面 , 都 產 生 了 深 遠 的 影 響 。 繼 秦 王 朝 法 家 政 治 結 束 之 後 , 不 論 興 起 於 西 漢 的 黃 老 之 學 , 乃 至 後 來 成 為 官 方 哲 學 的 儒 家 思 想 , 還 是 三 國 初 年 的 曹 魏 的 名 法 之 治 和 宋 初 的 王 安 石 變 法 思 想 , 都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吸 取 了 法 家 的 法 治 思 想 。 法 治 思 想 成 為 了 社 會 政 治 統 治 的 一 個 重 要 內 容 。 刑 德 並 用 、 王 霸 雜 之 , 即 儒 、 法 並 用 , 一 向 是 統 治 不 可 或 缺 的 兩 手 , 猶 如 車 有 兩 輪 、 鳥 有 兩 翼 一 樣 , 沒 有 這 兩 手 , 整 個 社 會 就 不 能 運 轉 。 所 有 這 些 都 是 法 家 對 我 中 華 民 族 的 偉 大 貢 獻 。 法 家 的 成 功 是 巨 大 的 , 但 秦 王 朝 法 家 政 治 的 失 敗 也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教 訓 。 法 家 的 致 命 過 失 是 它 不 懂 得 “ 馬 上 ” ﹙ 武 力 ﹚ 可 以 奪 取 天 下 而 不 能 “ 馬 上 ” 治 理 天 下 的 道 理 , 它 只 知 道 用 嚴 刑 峻 法 來 統 治 人 民 , 而 不 懂 得 道 德 教 化 的 作 用 和 德 政 的 威 力 , 嚴 刑 峻 法 只 能 起 到 暫 時 的 壓 服 的 作 用 , 只 有 仁 政 德 治 才 能 使 人 心 悅 誠 服 , 才 是 長 治 久 安 之 策 。 法 家 從 狹 隘 功 利 主 義 出 發 , 推 行 文 化 專 制 主 義 , 用 極 端 的 手 段 ﹙ “ 焚 書 、 ” “ 坑 儒 ” ﹚ 毀 滅 文 化 和 文 化 遺 產 , 否 定 人 文 教 育 , 對 整 個 中 華 民 族 的 文 化 起 到 了 極 大 的 破 壞 作 用 。 所 有 這 一 切 也 就 決 定 了 秦 王 朝 的 法 家 政 治 是 短 命 的 , 它 的 失 敗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秦 王 朝 法 家 政 治 的 成 功 與 失 敗 , 都 在 我 國 歷 史 上 產 生 了 深 遠 的 影 響 。 它 的 成 功 的 經 驗 和 失 敗 的 教 訓 , 是 值 得 我 們 永 遠 記 取 的 。
2007-07-11 5:07 am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領社會。他們的理論根據是萬物以道為原為本,法是道在社會的體現。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而為了富國強兵,法家主張改革貴族奴隸主世襲制,強調獎勵耕戰,減輕賦稅。
  法家的法制思想是有其現實依據的,就是戰國時期天下爭雄,已非古法所能治,要「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古禮只適合於古代,當其時必須實行法制。他們由是提出與其法治思想一致的歷史觀:歷史是發展的,「不必法古」,「反古不可非」。
  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不同的法家思想家那裡,法治、術治、重勢思想各有側重:商鞅重法治,申不害重術治,慎到強調重勢,韓非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一個以法治為核心的思想學派,強調政治人物應該利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臣下,並實行耕戰策略管治國家。這流派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為秦朝最為採用。

法家這種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這個學派否定了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認為「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史記•商君列傳》)他們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毀棄詩書,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主張以法治國。如有所謂的「法」、「術」、「勢」:法即是法制,以嚴刑峻法管治國家,有功者重賞,有過者則重罰;術即是權術,國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對付政敵,以保持權位;勢即是權威,國君要保持自己的權威,才能駕馭臣下。

戰國時韓非乃法家集大成者,他總結了法家各種學說,認為「法」、「術」、「勢」三者都是缺一不可,必須互相配合地運用。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論上吸收,認為人是天性本惡,不但對普通人,就連親子間關係也是這種特質。

這種流派主要盛行於戰國時的韓、魏、趙三國,而早期的法家學派人物亦來自這三國,如商鞅來自魏國、申不害來自韓國、慎到來自趙國等。法家中有三個學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這些學派思想由韓國人韓非集以大成,構成法家思想的終極核心。

這個學派在戰國時代那種「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的殊死競爭的情況下,法家這種思想在鬥爭中確是相當實用,如秦統一六國就是明證,而儒家那種固守傳統的溫和政治主張就未免顯得有些「愚遠而闊於事情」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西漢後期,法家思想被「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所吸收,並開始以儒法並用「儒表法裏」的理論治理國家,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被排斥掉。


代表人物
春秋時 : 管仲, 子產
戰國時 :慎到, 韓非, 商鞅, 申不害, 吳起, 李悝

代表著作
商君書, 韓非子

人性觀
主張人性為惡:人之行為,多從私己利己為出發,故一切人際關係都是以利益為其標準。
「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是利也。」

教育觀:肯定人的自利與自利,人是性惡,故以賞罰來控制人之行為. 
反智:以仁義治國,必導致卑主而危國故要求臣民不必賢者,只要服從。主張以一智代眾智,一行代眾行,要求人民在法之教化下,完全作出機械式的反應,不主張發展民智。
禁私學:游士不做實際工作,而好發議論,是不能容的,故禁私學以絕游士,又要統一人民思想,故不可有私學,人民要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政治觀:(完全以統治者的角度和利益出發)
主張扶植君主的威勢,反對儒家的賢人政治,認為世上的賢人太少了,君主只要威權在手,中材之主便可為治,即使桀紂一類的暴君,只要有權,臣民也得效忠,而不容違抗或批評。*主張治國要有法,法要不分貴賤,一律遵守,行法就要有刑有賞。反對儒家的愛民理論,君主愛民,無非想藉此取得人民的擁戴,但政府的基礎若建立人民的擁戴上,則是非常危險的事。因此他認為只有用嚴刑峻法,才可使人民不敢不忠,不敢為非。主張君主用人要有術,用術最主要的要求是知人善用,用人之智,用人之能。君臣之間絕無仁愛信義存在,為臣的多覬覦君主的權位,為君的則處心積慮保持自己的權位,因此君主要用術來控制臣下。其要點是明察臣下的奸惡,要察臣下之奸,必須使明無所蔽。又不可對臣下私寵偏聽,免奸臣有培養勢力的良機。)駕馭臣下之法:循名責實,信賞必罰
人君授臣以位,必按其位之名,以責其功之實。名實相符者賞,名實不符者罰。
「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少者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罰,非不悅於大功也,以為不當名也,害甚有過於大功,故罰。」主無為而治:君主用賞罰駕馭人民,只要秉要執本,使臣下自效,各處其宜,各盡其能,便可無為。君主一人決不能有無限的智力,故要善用眾人之智力。「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只有用眾人之智力,君主便可虛靜無為,但臣下「治民無常,唯治為法,法與時轉則治,事移而法不易者亂
富國強兵:國家最需要的人是兵和農,因他們是富強的資本,國家必須對他們獎勵優待,使他們戮力於農戰,以達到「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的目標。K

法家的極度尊君乃是墨子尚同思想的轉型。韓非說:「以一國目視,以一國耳聽」,使全國的資訊集於一身,以便於統治。墨子要人民尚同於君主,不容許保留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實際就是讓君主通過許多訊息渠道,使人民知道其觀點和意志,並要人民服從其觀點和意志。韓非的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正是這個意思

法家學說的影響J
1)影響中國歷代政治:
法家提倡變革,使西周以來的法度改變,由封建的政治,轉為中央集權的政治,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大一統的帝國
秦帝國的制度皆用法家主張,而自漢至清末的政治制度,大體上是依循秦制,中國二千年來得以在亞洲大陸造成一個大一統的大帝國,實受法家學說之賜為多。
中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表面上是儒家得勢,不過儒家的內涵與孔孟時代已有變質,而滲入法家思想。歷代統治者時以法家政策輔儒、道的不足,而有陽儒陰法,王霸雜用之政。
助長中國極權專制政治之發展
法家思想,強調集權於國家最高首領,有助君權鞏固,遂成為歷代專制帝王統治國家的一具,助長中國極權專制政治的形成。法家為統治者設計富國強兵和長治久安的方案,僅代表符合專制帝王利益的權術,故成為專制帝王駕馭臣民的工具
我國在秦以前君臣地位並不懸殊,但由法家統治開始,要表現君主特別尊貴,臣特別卑下。秦漢以後,君臣的關係成為天地般的懸殊,專制政體由此而遂成定格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6: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0000051KK031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