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之解題

2007-07-10 9:34 pm
詞牌:醜奴兒
詞題:書博山道中壁
詞人: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箇秋

********

按施議對選注的《辛棄疾.中學生文學精讀》內的「辛棄疾大事年表」,血氣方剛時辛棄疾,廿二歲便投身抗金事業,廿三歲奉表歸宋,廿六歲諫書抗金大計,上書《美芹十論》,三十一歲再作《九議》,進一步陳述抗金大計。

但辛先生抗金救國的忠言,不單不為朝中主流及君皇所聽,更因其愛國之心,屢受排斥、連番被貶,到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時,已四十九歲,閒居帶湖,不單救宋之志未捷,而且更於仕途一事無成,抱負難展……
更新1:

請問: 1)《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中,第一及第二個「愁」字,指的「少年」時代的「愁」,實際所指的是什麼愁呢?是如施議對所講「屬春花秋月」之「愁」,還是宋民被金人欺凌之「愁」呢? 2)「為賦新詞強說愁」,當中的「詞」,又會不會被辛先生借喻為他年少時,所進諫的《美芹十論》及《九議》呢? 3)詞中第三個「愁」字,指的又會不會是辛先生寫作時(四十九歲)的仕途失意呢? 4)「天涼好箇秋」,代表了辛先生那麼的性格呢? 5)現今香港的民主派,與南宋的辛棄疾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更新2:

按莊澤義選注的《宋詞.中學生文學精讀》,辛棄疾臨終前還高呼著「殺賊!殺賊……」到底辛棄疾已轉為消極、放棄的態度,還是在「識盡愁滋味」後,在深明「伴君如伴虎」,隨時會因言被入罪的建議社會裏,將自己的堅持與情懷,改以惋約的表達方式呢?

更新3: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節錄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節錄自《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 畫簷蛛網 盡日惹飛絮」(節錄自《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文置酒小山亭,為賦。》) 從以上幾首詞中,似乎看到辛棄疾的心灰意冷,多於倔強堅持…… 未知是不是我未能全然理解辛先生的心境呢?

更新4:

更看不出辛先生有什麼「滿懷希望」呢……

回答 (2)

2007-07-11 5:04 pm
✔ 最佳答案
1. 我個人覺得 少年時的辛棄疾是<愁> 對社會的種種不公平現象和政治上的政策不滿。

但是少年的他尚未涉足官場,不諳世事,滿懷理想,希望貢獻一生,保家衛國。


3. 經過多年來 勞心勞力,深刻體會到官場黑暗,<愁>自己有志難成,一個不小心,反遭身陷絕境!


4. 識盡愁滋味的他,心理上已由積極進取轉為消極面對。


5. 其實現今民主派的處境,就有如辛棄疾 般 鬱鬱不得志!
但仍可以堅持理想,不需要妥協。

2007-07-15 16:58:03 補充:
辛棄疾抗金殺敵的決心從來沒有減退,不過宋主及權臣卻只希望偷安渡日!這種有志難伸的景況,他只能將之寄情於詞賦,一解愁情。表面上是消極,內心卻是滿懷希望!正是︰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007-07-17 01:25:30 補充:
睇嚟!仁兄確實有<知之為不知,是謂痴也!>
2007-07-18 5:10 am
辛棄疾, 以今時今日的政治述語, 我會用「鷹派」黎形容佢. 佢成日掛住打仗同埋殺戮, 覺得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由佢參與義軍, 到佢到南宋做官, 日日夜夜諗住o既, 每一篇上疏o既諫言, 都係打仗, 打仗, 打仗.

你點解要到南宋做官先? 咪係為左做將軍, 想呈英雄囉. 要做將軍, 要呈英雄, 呢d咪係佢所講o既 "愛上層樓" 囉.

兵法有云, 出師要有名, 才能激勵軍心同埋士氣. 辛棄疾為左將戰爭同埋殺戮合埋化, 咪要成日講唔打仗, 會俾人蝦, 唔打仗, 好很慘, 呢d咪叫做 "為賦新詞強說愁" 囉. 點解要有個 "強" 字呀? 因為辛棄疾都知道無打仗的必要, 知道自己 "強" 詞奪理囉.

宋高宗熱愛和平就出晒名架啦, 明明岳飛可以「直搗黃龍」, 還我河山, 宋高宗都為左蒼生百姓的安全, 不想生靈塗炭, 連出十二道金牌要岳飛終止戰爭. 而辛棄疾就好做唔做, 食飽飯等屎疴, 仲要日日夜夜提住要打仗, 咁都唔俾人貶官, 真係天無眼喇. 所以, 佢唔「愁」先其啦.

點解我話辛棄疾係 "鷹派" 呢? 睇佢果個 "天涼好箇秋" 咪知囉. 無論係皇帝定係權貴, 個個都熱愛和平, 你就要製造戰端, 俾人地排擠係應該架啦, 仲黎句 "天涼好箇秋" , 唔自己檢討一下, 呢d唔係叫做堅持囉, 呢d叫做死牛一面頸呀.

香港的民主派, 同辛棄疾一模一樣呀, 正下搞屎棍, 有自唔在, 攞苦黎辛.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45: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10000051KK018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