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說[空],分兩個系統.一個說[緣起性空],一個說[本體空](即是你所說的「當體即空」;
所謂[緣起性空],其實現代人很容易理解,佛家說,一切事物都得依靠[因]與[緣]而成立,光有[因],而沒有助緣,事物依然不能生起.譬如光有種子,你不把它種下地,種子便根本無法開花結果;種下地之後,還要陽光雨水的培植,這一切都是助緣,因而種子才能發芽成長.
所以一切事物(一切法)都依賴緣而生起,既然如此,事物便沒有獨立的自我完成的本質,是故可以說之為[空].譬如人,便須要以營養空氣水份等等為助緣,然後才有[人]生起,否則定必還滅.由是即可從[緣起性空]這個概念來否定[人]為獨立自成的存在.當然同時亦可否定[人]為永恆,因為助緣(生存的條件)消失,[人]便亦不存在.由此可以理解,世俗一切現象皆依緣起而呈現;
2007-07-10 14:32:40 補充:
說到[本體空]那便比較難於了解了.在<<維摩經>>中有一個故事;釋迦的大弟子摩訶迦旃延(Mahakatyayana)為諸比丘解釋法要,如[無常][空]等等,卻受到維摩詰的指責.維摩詰對他說:[唯,迦旃延,勿以生滅心行說實法相.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維摩詰對迦旃延所說的,便是[本體空]了.迦旃延所說的[無常],是從[生滅]的層次去理解(是之謂[生滅心行]),然而[生滅]卻並不是[實相],只是現象,所以維摩詰才教他不可用[生滅心行]來詮釋諸法實相.然則[諸法實相]又到底如何呢?
2007-07-10 14:35:00 補充:
維摩詰說:[諸法畢竟不生不滅],這才是諸法實相.[實相]不同現象,世人受自己業力的支配,建立種種概念與常識,然後根據概念與常識去認知事物,由是便只能認知到事物的虛妄相,這便即是[生滅心行]. 一切世俗的認知,佛家說它們無非只是[邊見],即偏執於一邊的見地,必須將所有的[邊見]擺脫掉,然後才能證[諸法實相].這即是一切法的本體.
2007-07-10 14:35:47 補充:
我們試解釋這[不生不滅]的實相. 何謂[不生不滅]?<<維摩經>>的漢譯者鳩摩羅什(Kumarajiva,344-413)解釋為[住即不住].即是說,當[住]的現象呈現時,我們世俗即謂之為[生];當[不住]的現象呈現時,我們世俗即謂之為[滅].但實際上,一切事物於[住]的剎那,亦同時是[不住]的剎那,所以事物才有變化. 一個嬰兒發育,每一剎那都[住]於一個成長的相狀中(例如多一萬粒細胞),但同時每一剎那他都[不住]於未成長的相狀(例如尚未多一萬粒細胞的狀態).正因為如此,嬰兒才有可能發育,倘若任何一剎那只有[住]而無[不住],嬰兒立即就會停止長大.
2007-07-10 14:36:29 補充:
這便是[住即不住],佛家稱為[無住].由是即可理解[生滅同時],[不生不滅],[無生]等等名相. 整個法界中萬象紛呈,變化無端,世俗將現象的變化視為生與滅,卻不知諸法[畢竟不生不滅][住即不住].倘能擺脫世俗的認知,便能證知一切法的本體,那就是[本體空]了.
「緣起性空」與「當體即空」有何差別 :-
1) 二乘人只明「緣起性空」, 不明「當體即空」。
即分折此人事物之「緣起」終有一天「幻滅」o
2) 大乘人直入明「當體即空」,敝見「緣」也是虛幻o
一切人事物皆幻不實o
佛教講五層空 –
一是頑虛空。即吾人眼前所見之虛空。頑固不靈,無覺知者。 (凡夫)
二是斷滅空。即外道學說。認為人死如燈滅,沒有轉生之事。 (外道)
三是析法真空。即分析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至極微而成空。 (二乘聖人)
四是體法真空。即不壞諸法之存在而觀當體即空。此是大乘佛教之空觀。 (菩薩)
五是妙有真空。即悟「如來」妙真如性。一真一切真。無中無假而不真,即佛的境界。(佛)
以上第三至五項才是佛教修持的o
(A)「緣起性空」-
即以上第三「析法真空」 -即分析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至極微而成空。 (二乘聖人所修証)
緣起法的定義 –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萬物相依相緣的存在與生起。
例如: 有黑就有白, 如果全部都是白, 就不用叫那些「黑」o
緣起法頌,如初分說經卷下:
「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
例如: 造了件衫是因緣生, 衫爛了要棄是因緣滅o
有關緣起法,佛陀特別舉出眾生輪迴生死的十二因緣 :-
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 12)老死。
十二因緣 -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眾生在六根的相互牽動中而造成生死流轉的因果系列,而緣起法則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可通於非情的,包括宇宙山河和有情眾生。
十二緣起的還滅解脫在雜阿含經中佛陀曾經這樣說過: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經」。
緣起法與空的關係,在中論觀四諦品中說: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緣起的重點:依緣而有,也依緣而無,緣起是不生不滅的。
澈見緣起法的重要如佛說稻芋經中,彌勒菩薩曾說:
「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在增一阿含卷29也有這樣的記載:
「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B)_「當體即空」
即以上第四「體法真空, - 即不壞諸法之存在而觀當體即空。此是大乘佛教之空觀。 (菩薩所修証)
般若攝無量義:
性體空寂,我法俱遣,情執盡空,得無所得。
眾生知—諸法緣生,未見本性,逐相而轉,迷而不覺。
佛知—緣生性空,有即非有,當體即空,覺而不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