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街道問題

2007-07-10 5:14 am
香港街道歷史問題 ,有些街道是用人名命名(請註名該街道在哪裡)

回答 (3)

2007-07-12 8:36 am
✔ 最佳答案
廣東道該段道路開發時是一八七零年麥當奴道爵士(Sir Richard MacDonnell)擔任第六任港督.麥當奴爵士為對付海盜,加強本港水警的實力,設水警總部於廣東道側的小山上.因此最初的廣東道用麥當奴爵士命名,名麥當奴道.
到一九零九年,當局因九龍已飛躍發展,重新規劃九龍各區的街道,才將麥當奴道改為廣東道.原來當時港島半山區已開闢一條新路,用麥當奴爵士命名.這就是今日的麥當奴道.
彌敦道,當初這條康莊大道名為羅便臣道,因為一八六一年一月十九日下午三時,當時港督羅便臣爵士代表香港政府接管九龍半島,是以當初的彌敦道是用羅便臣道命名的.
到了一九零四年,彌敦爵士(Sir Matthew Nathan)就任香港第十三任港督時,九龍半島迅速發展,九龍鐵路英段的工程更積極進行.彌敦爵士並在九龍半島東西兩邊進行填海計劃.他又鼓勵歐西人士移民尖沙咀區,並特別劃出若干地段作為西人住宅區.因此,便將原名羅便臣道的康莊大道易名為彌敦道.
士丹頓街,士丹頓(G.Staunton)是英國下議院一位關心香港事務的議員,當卑利任英國首相時,於1843年2月17日下議院辯論香港制度,士丹頓發表意見,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商港,外國人居住於香港,肯定比香港人為多,因此應確定司法制度,使居民有所適從.除訂立適合地形的法例外,亦應確立三級制的司法機構.即初級法庭、高級法庭和上訴法庭.當時首相卑利亦認為合理,因此於同年4月5日頒發《香港授命狀》,授權香港總督成立行政及立法兩局,及確立三級司法機構,樹立司法獨立精神.
因此,早期本港法律界人士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是由士丹頓促成的,是以將這條街道用他的名字命名.
柯士甸道,這條路是為紀念一位曾三度署理港督職務的布政司柯士甸而命名的.柯士甸的英文全名為John Gardiner Austin ,是本港第七任港督堅尼地爵士任內的布政司.
旭龢道,位於半山區,與羅便臣道相接.路牌上的英文寫作Kotewall Road,很多人以為這位Kotewall先生是西人,其實他是地道的華人,他的名字叫羅旭龢,只因他的英文名字,寫作R.H.Kotewall,故英文路牌,用他的英文名字,而中文路牌,則用中文名字,使人看見英文路牌,以為是位西人而已.

圖片參考:http://www.slfc.jp/mat/dot/dot04/052.gif


2017-03-08 4:17 pm
yo 你哚
2007-07-10 5:28 am
中環︰砵甸乍街(紀念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
皇后大道(紀念維多利亞女皇)
中區︰伊利近街(紀念先後與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額爾金伯爵)
銅鑼灣︰怡和街(紀念怡和洋行)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5: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9000051KK045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