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是否香港人發明 ?

2007-07-07 8:00 pm
請問八達通是否香港人發明?
其工作原理為何?
其他地方(國家或城市)也使用八達通?

回答 (3)

2007-07-08 5:23 am
✔ 最佳答案
請問八達通是否香港人發明?

從電子收費卡到個人化智能卡:香港八達通與日本西瓜


現今在全球各大城市日漸普及的電子收費卡歷史不到十年。它們是使用由澳洲ERG公司開發的RFID專利電子識別系統。Sony將此技術改良,成為全球電子收費卡最大製造商。電子收費卡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香港叫Octopus(八達通),日本叫Suica(西瓜)。兩者都採同一技術,也是由Sony負責生產。香港八達通比日本西瓜更普及方便,已從電子收費卡過渡到個人化智能卡。日本卻發展將手機內置智能卡,以圖從後趕上,出奇制勝。



香港是全球最早使用RFID系統的電子收費卡地方之一,而且也一直是全球使用率第一的地位。香港在1997年9月開始使用八達通。最初只作交通工具付款之用。2000年7-Eleven接受八達通付款後,各大商店、公共設施、汽水販賣機等紛紛加入。因為速度快,不用輸入密碼,與EPS(易辦事)及信用卡成三大電子付款系統。最近它(只限個人化八達通卡,有相片及晶片。個人化後的卡不再是電子收費卡,而是智能卡)還開始用於大樓的保安系統及辦公室與學校的出勤記錄。

日本也有類似八達通的東西,就是關東地區的SUICA及關西地區的ICOCA。聽說是東JR(Japan Railway)看見香港八達通的成功才決定引進的。SUICA (Super Urban Intelligent Card,與日文西瓜用音)是2001年11月才推出,主要用於支付關東地區JR系統的交通費。2002年4月推出的ICOCA是SUICA的關西版。SUICA也可在JR車站店店鋪使用。東JR極力遊說其它公共交通加入,計劃在2006使SUICA通用於關東地區所有公共交通。

最先智能卡化的不是SUICA卡而是手機。SONY,NTT Docomo(手機商)及東JR East合作開發用個人化手機付款的方法。只要將SONY晶片放進Docomo手機便可SUICA來用。手機不但用於JR,也可作一些店鋪購物及訂票等。現在已有過萬店鋪接受手機付款。其它手機商亦會推出有付款功能的手機。此外東JR已開始將SUICA卡變成個人化智能卡,推出有信用卡功能的VIEWSUICA。

日本的問題不是技術層面。各企業山頭主義重,合作困難。其實個人化智能卡潛力很大。一是日人不愛用信用卡。二是手機普及。SONY雄心勃勃,打算在日本累積經驗及技術成熟後,向世界輸出將手機智能卡化的技術。不知香港是否很快會有八達通手機呢?此外SONY還在研究可否打破地域限制。暫時的構想是打通日本、新加坡及香港三地的智能卡,這方便旅客及吞食信用卡市場。若能成功,對三地消費者是好消息
2007-07-07 8:53 pm
八達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7/Cscr-featured.svg/16px-Cscr-featured.svg.png
八達通是香港
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晶片內置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替卡片加值後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八達通在1997年9月1日開始使用,最初只應用在巴士、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上,後來陸續擴展至其他行業,包括商店、食肆、停車場等業務,也用作學校、辦公室和住所的通行卡。加值的方法也由最初的加值機,擴展至商店付款處和以信用卡、銀行戶口自動轉賬。
八達通是全世界最早也是最成功的電子貨幣
之一,普及程度也是全世界最高,並成為全球多國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重要案例。直到現在,香港已經有超過1400萬張八達通,相當於每人平均有2張八達通,每日交易宗數也超過800萬。八達通卡公司憑此經驗取得在荷蘭和中國長沙發展電子收費系統的合約,並計劃未來與深圳交版通的深圳通互相通用。2007年初,八達通被揭發多次在市民使用易辦事加值時向銀行戶口中錯扣存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香港金融管理局介入調查,並發現錯扣錢事件較八達通公佈的更多,責成八達通公司向市民退款。[1]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5/50/Octopus_Card_Logo.gif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標誌 目錄 [隐藏] 1 名稱及標誌2 歷史3 應用技術4 使用方法 4.1 交易過程4.2 增值4.3 適用地點4.4 折扣優惠4.5 八達通退還 5 種類及形式 5.1 個人八達通5.2 紀念版八達通5.3 特別用途八達通5.4 迷你八達通5.5 非卡類八達通 6 營運者7 普及情況8 計算錯誤9 未來發展 9.1 深圳9.2 澳門9.3 其他 10 統計數字11 參看 11.1 股東 12 參考文獻13 外部連結

[編輯] 名稱及標誌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莫比烏斯帶 八達通的中文名稱,字面的意思是「憑卡可以四通八達」。中文
的「八」可以代表「很多」,也因其與「發」諧音被視為幸運數字,也與「發達」諧音。八達通的「八達」取自成語「四通八達」,代表一卡在手到處通行。這個名稱是1996年的徵名比賽中,由地鐵公司前主席蘇澤光選出來的冠軍作品。而八達通的英文名稱Octopus(八爪魚之意),則呼應中文名稱的「八」字。八爪魚的觸腕可以同時抓取很多東西,代表八達通可以同時應用於不同種類的交易。
八達通的標誌是一條打斜的莫比烏斯帶
,既像阿拉伯數字的8,又像無限的符號∞。前者在於與八達通的名稱呼應,後者的意思則在於代表八達通的「無限」功能。




[編輯] 歷史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99年,進智公交率先引入小巴的八達通收費。左圖提醒乘客使用八達通分段收費前應通知司機。 香港地鐵
在1979年通車後一直使用一張循環再用的磁性塑膠卡片作為車票,這類車票可分為單程車票及儲值車票。九廣鐵路也於1984年開始使用這種卡片作為車票,並名為通用儲值票。
到1989年
,香港通用儲值票已經伸展到九巴、城巴接駁地鐵及九鐵的服務,另外還應用到一些非交通類的服務上,例如在快餐店或自助證件相機付款等等。
地鐵最終決定採納更多先進的科技,他們於1993年
宣佈將會採用一種不用接觸操作器就能付款的智慧卡。為了令到更多人接受,地鐵及九鐵於1994年邀請了城巴、九巴和油麻地小輪成立聯合公司,命名為聯俊達有限公司(於2002年1月重新命名為八達通卡有限公司)。不過當時香港島主要的公共運輸營運者——中巴卻拒絕參與。1996年,這個電子貨幣系統正式被命名為八達通。
經過三年的試用期,八達通系統終於在1997年
9月1日正式啟動。同年年底,八達通只經過短短3個月便已發行了300萬張。八達通最初只能於聯俊達有限公司五間公司的營運路線使用,但到1999年,八達通就擴展到非公共運輸的零售服務,同年推出自動加值服務及八達通手錶。2000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發放許可證給營運者,並移除八達通非交通類業務不得多於15%的限制。在2001年1月,剛宣佈放棄經營渡輪事業的油麻地小輪簽署新股東同意書,同意將股份讓給新世界第一巴士和新世界第一渡輪。同年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由虧蝕轉為盈利。
在2003年
6月29日八達通另外一個新功能啟用——香港政府決定使用八達通系統取代全香港18,000個泊車付款器。這次行動最後在2004年11月21日完成。在差不多的時間,很多政府的公共設施包括公共游泳池、體育館也開始使用八達通系統。在2003年11月,八達通公司得到一張價值1.2億歐元的合約,提供不用接觸操作器就能付款的技術於荷蘭的公共運輸系統、合併該國公共運輸的收費系統(這些公司包括NS、RET、GVB及HTM)。
2005年
11月,八達通推出一項名為「八達通日日賞」的優惠計劃。八達通使用者只要在指定商店內(包括惠康超級市場、UA院線、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及麥當勞等)購物,可用任何方式(包括:八達通、現金或信用卡)付款,然後使用已申請八達通日日賞計劃的八達通卡儲值積分,該積分可用作換購贈品。




[編輯] 應用技術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ERG Group of Companies 位於澳洲珀斯的總部。 八達通系統使用了Sony
的13.56MHz FeliCa RFID晶 片及其他相關技術。香港是世界首個將此技術用於公共運輸工具收費系統的地區。八達通的非接觸式智慧卡設計,令使用者只需接近八達通讀卡器即可進行交易,並 不需要直接的物理接觸(例如將整張卡插入讀卡器)。而資料的傳送速度方面,每秒鐘傳送212 kbit的訊息。而已被香港市場淘汰的電子貨幣系統Mondex及Visa Cash,既是接觸式智慧卡,每秒鐘亦只能傳送9.6 kbit的訊息,所以亦難免被八達通取代。
整個八達通系統是由一間總部位於澳洲
珀斯的ERG Transit Systems設計。而整個系統的設計、建造、營運及維修等工作,都是由ERG負責的。




[編輯] 使用方法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新巴上的八達通操作器 八達通是一種非接觸式智慧卡
,在電子貨幣中使用上非常方便。無論進行交易還是加值,操作都十分簡單。


[編輯] 交易過程 使用八達通付款時,使用者只需將八達通卡放近閱讀器,款項會自動扣除。交易時間平均只需0.3秒。交易完成後,讀卡器會發出「嗶」的聲音,顯示屏會顯示被扣除的金額及卡的餘額。通常支付優惠收費時(例如巴士
的小童及長者收費),「嗶」的音調會較高。而更高音調、更長時間的「嗶」聲,則代表交易未能完成,閱讀器的紅燈會亮起,常見原因是卡並未對準閱讀器、交易時餘額等於或低於HK$0,或交易後餘額會低於HK$-35。
閱讀器能自動判斷適當的優惠收費,如積分計劃、轉乘優惠及「地鐵特惠站」等。由於八達通是非接觸式智慧卡
,所以就算隔著幾毫米的普通物料(如塑膠和皮革等),閱讀器也能感應得到,所以只需拿起錢包、手袋甚至是把衣服的袋子放近閱讀器,也能進行八達通交易。
2007-07-07 8:05 pm
1八達通是香港人發明 !
2八達通是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晶片內置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替卡片增值後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
3.no
參考: myself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3: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7000051KK013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