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太空人身上的裝備

2007-07-05 11:21 pm
請介紹太空人身上的裝備

回答 (2)

2007-07-05 11:26 pm
✔ 最佳答案
在太空中,如果太空人沒有穿著太空衣則會發生以下的狀況:

缺氧:由於太空中並沒有氧氣,他們會在十五秒內失去知覺。
氣壓不平衡:太空中只有少量或甚至沒有氣壓,他們的身體和器官會因為氣壓不平衡而向外膨漲。
溫度變化大:太空人要面對極端的溫度變化,因為每當面向太陽時,溫度會高達120℃;但背向太陽時,溫度可能會低至零下100℃。
缺乏大氣保護:太空人可能會被以高速移動的太空微流星體及太空垃圾擊中。
宇宙射線傷害:他們會被各種有害人體的太空輻射能量及太陽所放射出的帶電粒子所影響而導致有生命危險。
一件太空衣必須要有以下的功能:

提供適當氣壓:大多數的太空衣維持稍稍小於1大氣壓力的氣壓,這氣壓可防止體液蒸發(亦即維持體液於液態),導致太空人的身體器官的膨漲。但要注意的是,太空人穿梭機艙裏的氣壓是1大氣壓力,因此在穿上太空衣進行太空漫步前,船艙裏的氣壓必須減至與太空衣內相同的氣壓。
提供足夠的氧氣:太空衣不可提供與地球上一樣的空氣成份(78﹪的氮氣、21﹪的氧氣及其他氣體),只可提供純氧,因為太空衣的氣壓小於一大氣壓,而低於正常大氣壓力的氣壓會使肺部及血液的氧氣濃度降至危險水平(就像高山症的狀況),若提供具有其他非氧氣的氣體給穿上太空衣的太空人,將會非氧氣的氣體進入太空人的肺部及血液,造成太空人含氧不足,容易失去知覺造成危險。
除去二氣化碳:人的呼吸作用會將氧氣轉變為二氧化碳,而太空衣中的二氧化碳不除去的話,二氧化碳的濃度會增加而上升至危險程度,那麼就會令太空人死亡。
在太空衣中是利用氫氧化鋰來除去二氧化碳,因其可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作用變成其他物質,如此一來二氧化碳也就除去了,就可避免太空衣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
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的化學作用如下:
2LiOH(s) + CO2(g) ─────>Li2CO3(s) + H2O(l)
維持正常氣溫:為了應付極端變化的溫度,大多數太空衣都會用許多層纖維(數百至數百層)去隔熱,最外層是用能夠反射光的布料覆著,以應付極端變化的溫度最外層。太空衣裏則有風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去過量的熱,避免皮膚所產生的汗水覆蓋著頭盔,導致太空人脫水。
避免太空物質的撞擊:太空人在太空中因缺乏大氣的保護,很容易被到太空中的微小星體…等的撞擊而受傷,所以太空衣有多層耐用纖維去保護太空人免受微流星體撞傷。在月球上或在太空穿梭機艙外,這些纖維亦不會撕裂,避免太空人受到撞擊的各種傷害。
過濾部分輻射:太空衣的設計要能過濾來自太陽和宇宙的致命輻射,所以太空衣有聚脂薄膜過濾一定程度的輻射,但太空衣只能過濾少量太陽噴出的粒子。因此,太空漫步只能在太陽活動較不活躍時進行。
清晰的視線:太空衣到太空中必須要載上頭盔,而太空人的頭盔是以透明塑膠及耐用的化學物質製造,並具有能反射太陽光的罩,若頭盔導致視線不足則容易造成危險,所以視線的清晰是相當重要的。可是頭盔會因太空人的呼吸咋用產生的水氣與內外的溫差效應,造成頭盔起霧(正如緊閉的汽車玻璃常會起霧),在太空人在離開太空艙進行太空漫步前,頭盔會被噴上防霧劑。而現在太空衣的頭盔亦鑲嵌了燈,太空人便可看到陰暗裏的東西。
活動容易:太空人在太空艙外活動危機重重,因此太空人穿上太空衣後的活動靈活度就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太空衣的各層纖維都配備了特別的接合位,因此太空人可以容易地屈曲手部、手臂、腿、膝部及踝部,使太空人容易地在太空衣內移動身體。
通訊設備:太空中沒有空氣當傳聲的介質,所以太空人只能以通訊設備進行溝通。太空人穿帶了麥克風及耳機,配合太空衣中的傳輸器及接收器使太空人可以與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太空人通話。
1.太空人睡覺時,會把睡袋綁在牆壁上,並把全身(除了頭以外)都伸到睡袋裡。
2.太空人除了調狀的太空食物外還可以吃罐裝的糖果、餅乾和麵包。
3.太空人上廁所時,會利用氣流把排泄物吸出去。

太空人飛往宇宙的生活並不易過。從以下六方面可以看出:

1. 衛生設備簡單:
太空人在船上解決時,由於沒有地心吸力的關係,洗手間需即時吸住尿液,然後再將它變成固體收藏,回地球後才處理。他們不能用水梳洗及洗澡是因為液體在船艙裏自由飄動,不易控制。

2. 需保持每天運動:
太空人每天都要進行特別的運動,在船艙內郁動根本不能消耗多餘能  量,而且不做運動會帶來嚴重後果──肌肉萎縮。所以他們需將身體用繩 子綁住,目的是造成地心吸力的效果,然後在跑步機上跑步,便能防止肌肉萎縮。

3. 食物的種類不多:
太空人只能吃太空食品,多數是真空罐頭。份量不會太多而且種類很少,罐頭易於收藏而且可存放很久。

4. 睡眠的設備:
每個太空人要輪流工作,故此有足夠的床鋪可每人一張床。太空人不能隨處睡因為隨時不知會飄到那處。他們需睡在睡袋內而且需紮實,為求 達到地心吸力的效果。

5. 保護力強的太空衣:
太空衣的作用十分全面。要提供氧氣給太空人,而且能耐熱耐寒,抵受變化莫測的氣溫,要能讓太空人靈活地動,忍受不同的氣壓,附有通訊設備。目的是讓太空人能在適當的環境下進行艱巨的太空任務。太空人需長期受訓去適應太空衣以及一切有可能的惡劣環境。

太空裝備是什麼?

應付微重力
太空穿梭機或太空站上的每一樣東西都必須被儲在儲物櫃中、以皮帶捆紮或以尼龍拉帶附在牆上。
在微重力的環境下進食時,太空人都必須被固定在艙中,而食物盤則以皮帶被縛住附著他們。 而大多食物則會以黏的或似漿糊的為主,例如飯或花生醬,所以它們便不會飄浮開去。 當他們在工作站時,他們會以皮帶等的設施定自己。 手提式的裝備,例如筆記本式電腦,會以皮帶被縛在太空人身上、裝備架或太空穿梭機的牆上。
太空人需要應付下列三項改變以維持健康:
- 血液流失
- 肌肉組織及骨的質量的流失
2007-07-05 11:49 pm
太空人,或稱太空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太空人(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里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用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太空員亦稱太空人。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8/Astronaut-EVA.jpg/250px-Astronaut-EVA.jpg
詞彙的變化
約定俗成的,被俄羅斯航空及太空局僱傭的宇航員或前蘇聯的宇航員都被稱為「космонавт」(kosmonavt),其英文版本為Cosmonaut)。「космонавт」來自希臘語單詞「kosmos」(代表「全宇宙」)和「nautes」(代表「船員」)。事實上,「cosmonaut」和「astronaut」意義相同,選擇所使用詞語的原則常常是政治因素。1995年3月14日,宇航員諾曼·薩伽德成為首位乘坐俄羅斯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上太空的美國人,可以認為在此過程中,他成為首位美國「cosmonaut」。
據稱,馬來西亞的趙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創造了「Taikonaut」(太空人)一英文詞,並首先在某個網路科技論壇裡使用。差不多同時,陳藍(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網頁裡使用它。這個詞普遍被西方媒體用來稱呼中國的太空人。「Taikonaut」由「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ōng」和「船員」的英文縮寫「naut」(或「航行者」的希臘文「naus」,「宇航員」的英文「Astronaut」刪節組成。但在中國官方所發佈的稿件中,多半堅持使用更帶技術性的名詞「太空員」(astronaut),意思為「太空航行者」。

[編輯] 太空里程碑
世界上第一名太空人是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Vostok 1)進入太空。第一位女性太空人是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Vostok 6)進入太空。在1961年5月上太空的艾倫·謝潑德則成為美國首位太空人。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成為中國首名太空人。其他曾經進入過太空的華裔人士包括盧傑、王贛駿、焦立中、張福林,所有人都來自美國。
上太空的太空人裡面最年輕的是戈爾曼·季托夫,當他乘坐東方2號上太空時只有26歲。最老的則是約翰·格倫,他乘坐STS-95上太空時已經77歲了。在太空中逗留最長紀錄是瓦里李·保利耶可夫的438天。到2003年,個人上太空的最多次數是七次,紀錄由傑里·L·羅斯和富蘭克林·張-迪亞斯兩人所保持。太空人離地球最遠的距離是401,056公里(在阿波羅13號緊急事件時產生)。
首個自製太空船上太空的太空人是邁克·梅爾維爾,乘坐的是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 Flight 15P)。這應該與各式各樣百萬富翁太空遊客形成對比,那些太空遊客只是作為公開提供資金的飛行乘客或少數人員(通常由俄羅斯提供飛到電離層(ISS)的服務)。
在美國,被選為太空人候選人將收到銀質太空人之翅。當他們進入太空後,他們將收到金質太空人之翅。美國空軍也對飛越海拔80公里的飛行員授予太空人之翅。

[編輯] 國際太空人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只有美國和蘇聯有現役的太空人。1976年蘇聯開始實行Intercosmos計劃,組成第一組從社會主義同伴國家選拔出來的6名太空人,第二組在1978年開始訓練。在1978年幾乎同時,歐洲太空總署選擇了4名太空人進行訓練,以進行在太空梭上執行的首個太空實驗室任務。法國在1980年開始訓練自己的太空人(英文稱為spationauts),接著是德國在1982年,而後是加拿大在1983年,日本和義大利則分別在1985年和1988年。數個更多的國際運載專家被選為太空梭太空人,之後俄羅斯的索尤茲任務(Soyuz missions)也有國際專家的參與。1998年歐洲太空總署組成單一的太空人組織,以消解以前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國家組織。

[編輯] 太空人的組成
蘇聯和美國的首位太空人,來自具有噴射戰鬥機飛行員,通常是有軍銜的試飛員。軍事太空人會獲得一枚特別資格獎章,太空人獎章獎勵給完成太空人訓練和參與太空飛行的軍事太空人。

[編輯] 太空人遇難
到目前為止18名太空人在太空任務中喪生,在地面訓練意外中喪生的至少有10人。

參見:太空災難

[編輯] 太空人的其他意義
北美一些香港移民家庭戲稱將家人安置美加地區,自己來回香港北美兩地工作的人為太空人。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5: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5000051KK021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