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雞泡魚 (10分)

2007-07-05 5:06 am
請介紹雞泡魚的種類(最好有圖)、特色、該如何養牠們?

回答 (4)

2007-07-05 5:11 am
✔ 最佳答案
河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
編輯
河魨分類
紅鰭多紀魨Takifugu rubripes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河豚,學名河魨,古名肺鱼,俗称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的海水、淡水、汽水等水域。河魨普遍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能夠將大量的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使身體大小膨脹數倍,以嚇阻掠食者。同時,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及箱魨毒,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

河魨肉極度美味,是中国“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之首,江苏扬中产的河魨则是长江中最好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春季都会有无数美食爱好者纷纷来到扬中,品尝河魨的美味,但時因料理不當或品種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古有「拼死吃河豚——勉強從事」的說法。現在河魨的研究以日本研究最深,在日本,河魨的料理均需嚴格訓練領有執照的廚師才能夠進行。養殖則以中國大陸為大宗,每年皆飼養輸出大量河魨至日本等地。

河魨同時也是一種觀賞魚,在水族館中的觀賞用河魨,一般根據體型大小分別稱為狗頭或是娃娃。常見的觀賞用河魨有金娃娃、8字娃娃、黃金娃娃、巧克力娃娃、皇冠狗頭、斑馬狗頭等等。
目录
[隐藏]

* 1 自衛機制
* 2 河魨毒
* 3 分類
* 4 外部連結

[编辑] 自衛機制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的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略食者難以吞食。

四齒魨科的河魨更含有河魨毒(Tetrodotoxin),為一種劇毒,僅需極少量便能致人於死。箱魨科河魨亦含有毒性比氰化物強烈275倍的箱魨毒(Ostracitoxin)。河魨的劇毒大多分佈在內臟,然而隨著品種不同,毒性分佈的位置也不同,有些品種的河魨甚至連肌肉以及皮膚都有毒,完全無法食用。而河魨的毒性也會隨著季節而有強弱的變化,例如河魨到了繁殖期,毒性往往會變強。

也有些河魨不具毒性,例如棘魨科的河魨便為無毒。而少數的四齒魨,如黑鯖河魨(克氏兔頭魨)、白鯖河魨(懷氏兔頭魨)等,通常沒有毒性、或僅偶爾在內臟有微弱毒性。

[编辑] 河魨毒

河魨毒是一種劇毒,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每公斤體重8µg的濃度,便可以殺死半數的老鼠(LD50)。一隻河魨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三十個成人。河魨毒並非獨見於河豚體內,藍紋章魚、芋螺、以及某些種類的蠑螈都含有河魨毒。河魨毒是由河魨體內共生的細菌所產生的,河魨於攝食的過程中獲得產毒所需的細菌。河魨本身由於細胞膜上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與一般生物不同,因而對河魨毒免疫。少數魚類對河魨毒免疫,因而成為獵食河魨的天敵,例如虎鯊、狗母等。

[编辑] 分類
四齒魨科的瓦氏尖鼻魨(Canthigaster valentini)
四齒魨科的瓦氏尖鼻魨(Canthigaster valentini)

* 二齒魨科(棘魨科)Diodontidae
* 三齒魨科 Triodontidae
* 四齒魨科(真河魨科)Tetraodontidae
o 扁背魨屬 Canthigaster
o 寬吻魨屬 Amblyrhynchotes
o 叉鼻魨屬 Arothron
o 凹鼻魨屬 Chelonodon
o 兔頭魨屬 Lagocephalus
o 圓魨屬 Sphoeroides
o 多紀魨屬 Takifugu
+ 鉛點多紀魨 Takifugu alboplumbeus (Richardson, 1845)
+ Takifugu basilevskianus (Basilewsky, 1855)
+ 雙斑東方純 Taki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 1845)
+ 中華多紀魨 Takifugu chinensis (Abe, 1949)
+ Takifugu chrysops (Hilgendorf, 1879)
+ Takifugu coronoidus (Ni and Li, 1992)
+ Takifugu exascurus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菊黃多紀魨 Takifugu flavidus (Li, Wang and Wang in Cheng et al., 1975)
+ 星點多紀魨 Takifugu niphobles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橫紋多紀魨 Takifugu oblongus (Bloch, 1786)
+ 暗紋多紀魨 Takifugu obscurus (Abe, 1949)
+ Takifugu ocellatus (Linnaeus, 1758)
+ Takifugu orbimaculatus (Kuang, Li and Liang, 1984)
+ 豹紋多紀魨 Takifugu pardal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網斑多紀魨 Takifugu poecilonot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Takifugu porphyre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假睛多紀魨 Takifugu pseudommus (Chu, 1935)
+ Takifugu radiatus (Abe, 1947)
+ Takifugu reticularis (Tien, Cheng and Wang in Cheng et al., 1975)
+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Takifugu snyderi (Abe, 1988)
+ 密斑多紀魨 Takifugu stictonot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蟲紋多紀魨 Taki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黃鰭多紀魨 Takifugu xanthopter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 箱魨科 Ostraciontidae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2007-07-05 5:24 am
河 豚, 俗 稱 雞泡魚(Pufferfishes)
雞泡魚,是眾所皆知的毒魚,魚的內臟含有劇毒,食後必可致命,河豚的辨認方法很簡單,河豚上水後總會把自己身體"吹脹",口部細小而牙齒密且多,因此常把魚餌連魚絲一起咬斷。(圖片: http://web.hku.hk/~f ishing/h/h4.htm)

眾雞泡魚中,只有虎雞泡魚及箱雞泡魚兩種可吃,其中尤以前者最矜貴好味;由於秋冬季是雞泡魚最肥美之時期,所以家陣去大阪就最合時宜!一般來講,約2歲的雞泡魚是最好吃的,味道既鮮又濃,肉質亦較年長雞泡魚更柔軟有口感。

日本吃雞泡魚很安全,事關個個料理師傅都經過嚴格訓練同考核,獲得許可證後才可正式出來「撈」,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享用。別以為大阪出名吃雞泡魚,這就必然是盛產地之一,其實主要產地是北九州及下關一帶海域,只不過差不多一大半都輸出到大阪出售,加上當地人天生愛吃的個性,烹調手法出神入化,因而打響河豚料理的名堂來。
http://hk.travel.yah oo.com/041016/82/15r 2z.html

河豚中毒(Puffer fish poisoning)

河豚(puffer fish, fugu, rabbit fish, toadfish, blowfish)是有毒魚類,但由於其肉鮮美,乃至於有拚死吃河豚的說法。在台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廚師證照制度應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河豚的全身只有部分肌肉沒毒,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引起的,河豚毒素是熱穩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被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痹。

臨床表現包括有嘴唇、指尖麻木、嘔吐、失聲、飄浮感、漸進性肌肉麻痹、及呼吸困難。河豚中毒的特點是經常病患全身麻痹、缺少角膜反射、瞳孔放大沒光反射;但隨後卻可能完全恢復意識狀態。所以即使病情惡化,也不應隨便放棄治療。

治療主要是症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給予呼吸器治呼吸困難、人工節律器治心跳慢、給予洗胃及碳酸氫鈉沖洗。
2007-07-05 5:19 am
雞泡魚,學名叫魨,日文就寫做河豚,係一類硬骨魚。雞泡魚住響海,主要生係溫帶。雞泡魚個身長長地,圓圓地,背黑肚白。魚皮好粗,有刺。佢見到有嘢對佢不利,就會起勢咁吸水或者吸氣,吹脹自己,啲剌係咁吉晒出來,嚇走對方。

雞泡魚多數有劇毒,毒留響皮,肝,生殖腺。要食佢嘅肉,就一定要好小心處理。(整唔到圖)
雞泡魚生活係咸淡水地方,我用淡水養,雞泡魚食肉,唔食魚糧,食豐年蝦、紅蟲,我唔記得餵佢就捉我養D蝦食,捉唔到蝦食就咬死一條魚黎食,好惡!所以我即刻將佢分開,唔比佢食魚同蝦。 雞泡魚最需要鹽,因為佢地生活係咸淡水地方,D淡水無鹽份,佢地就唔點食野,一見到鹽,就開心到翻天覆地,係缸到橫衝直撞,然後捉蝦、搵紅蟲,仲好起勁。
2007-07-05 5:11 am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河豚,學名河魨,古名肺鱼,俗称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的海水、淡水、汽水等水域。河魨普遍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能夠將大量的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使身體大小膨脹數倍,以嚇阻掠食者。同時,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及箱魨毒,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

河魨肉極度美味,是中国“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之首,江苏扬中产的河魨则是长江中最好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春季都会有无数美食爱好者纷纷来到扬中,品尝河魨的美味,但時因料理不當或品種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古有「拼死吃河豚——勉強從事」的說法。現在河魨的研究以日本研究最深,在日本,河魨的料理均需嚴格訓練領有執照的廚師才能夠進行。養殖則以中國大陸為大宗,每年皆飼養輸出大量河魨至日本等地。

河魨同時也是一種觀賞魚,在水族館中的觀賞用河魨,一般根據體型大小分別稱為狗頭或是娃娃。常見的觀賞用河魨有金娃娃、8字娃娃、黃金娃娃、巧克力娃娃、皇冠狗頭、斑馬狗頭等等。

目录
[隐藏]
1 自衛機制
2 河魨毒
3 分類
4 外部連結



[编辑] 自衛機制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的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略食者難以吞食。

四齒魨科的河魨更含有河魨毒(Tetrodotoxin),為一種劇毒,僅需極少量便能致人於死。箱魨科河魨亦含有毒性比氰化物強烈275倍的箱魨毒(Ostracitoxin)。河魨的劇毒大多分佈在內臟,然而隨著品種不同,毒性分佈的位置也不同,有些品種的河魨甚至連肌肉以及皮膚都有毒,完全無法食用。而河魨的毒性也會隨著季節而有強弱的變化,例如河魨到了繁殖期,毒性往往會變強。

也有些河魨不具毒性,例如棘魨科的河魨便為無毒。而少數的四齒魨,如黑鯖河魨(克氏兔頭魨)、白鯖河魨(懷氏兔頭魨)等,通常沒有毒性、或僅偶爾在內臟有微弱毒性。


[编辑] 河魨毒
河魨毒是一種劇毒,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每公斤體重8µg的濃度,便可以殺死半數的老鼠(LD50)。一隻河魨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三十個成人。河魨毒並非獨見於河豚體內,藍紋章魚、芋螺、以及某些種類的蠑螈都含有河魨毒。河魨毒是由河魨體內共生的細菌所產生的,河魨於攝食的過程中獲得產毒所需的細菌。河魨本身由於細胞膜上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與一般生物不同,因而對河魨毒免疫。少數魚類對河魨毒免疫,因而成為獵食河魨的天敵,例如虎鯊、狗母等。


[编辑] 分類


四齒魨科的瓦氏尖鼻魨(Canthigaster valentini)
二齒魨科(棘魨科)Diodontidae
三齒魨科 Triodontidae
四齒魨科(真河魨科)Tetraodontidae
扁背魨屬 Canthigaster
寬吻魨屬 Amblyrhynchotes
叉鼻魨屬 Arothron
凹鼻魨屬 Chelonodon
兔頭魨屬 Lagocephalus
圓魨屬 Sphoeroides
多紀魨屬 Takifugu
鉛點多紀魨 Takifugu alboplumbeus (Richardson, 1845)
Takifugu basilevskianus (Basilewsky, 1855)
雙斑東方純 Taki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 1845)
中華多紀魨 Takifugu chinensis (Abe, 1949)
Takifugu chrysops (Hilgendorf, 1879)
Takifugu coronoidus (Ni and Li, 1992)
Takifugu exascurus (Jordan and Snyder, 1901)
菊黃多紀魨 Takifugu flavidus (Li, Wang and Wang in Cheng et al., 1975)
星點多紀魨 Takifugu niphobles (Jordan and Snyder, 1901)
橫紋多紀魨 Takifugu oblongus (Bloch, 1786)
暗紋多紀魨 Takifugu obscurus (Abe, 1949)
Takifugu ocellatus (Linnaeus, 1758)
Takifugu orbimaculatus (Kuang, Li and Liang, 1984)
豹紋多紀魨 Takifugu pardal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網斑多紀魨 Takifugu poecilonot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Takifugu porphyre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假睛多紀魨 Takifugu pseudommus (Chu, 1935)
Takifugu radiatus (Abe, 1947)
Takifugu reticularis (Tien, Cheng and Wang in Cheng et al., 1975)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Takifugu snyderi (Abe, 1988)
密斑多紀魨 Takifugu stictonot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蟲紋多紀魨 Taki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黃鰭多紀魨 Takifugu xanthopter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50)
箱魨科 Ostraciontidae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4: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4000051KK044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