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10分)(急)

2007-07-03 11:18 pm
咩叫回教?
咩叫道教?
它們源自中國定外國?

回答 (3)

2007-07-03 11:25 pm
✔ 最佳答案
++++++++++++++++++++++++回教++++++++++++++++++++++++++++

回教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為一世界性之社會文明體系。據公元一九七三年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回教世界聯盟」調查:世界回民人口超過世界總人口五分一,回教國家在聯合國中目前已超過四十席。自至聖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往麥地那宣道之公元六二二年七月十五日訂為回曆紀元元年一月一日起,至今(公元二○○○年,民國八十九年)按照回曆計算,已有一四二一年,按公元計算,則有一千三百七十八年(回曆每年三百五十四天,故年數為多)由於教義正確,信仰堅定,儀規合理,社會需要,回教已自阿拉伯半島地方傳遍世界各地區。

當茲世界面向廿一世紀新文明進化之時代,回教──伊斯蘭文化不但毫無衰退跡象,而且正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論者以其教義易於了解,律例易於遵循,禮儀中庸正大,信仰不加誘迫,加之人類本性需求宗教,回教既能維持人類之福祉,接近人類意識,可致人類現世及後世於安寧,自然深入人心,為理性所接受。

由於以往世人對回教──伊斯蘭認知不多,常生一些誤會,茲特藉以簡介概陳於後,俾讓世人有較深切的體認與瞭

###########################道教##################################
*道教起源於自然的崇拜,所以並無特定的教主或始創人。道教內容比佛教較豐富,
雖然它們都是大致建於三種原始宗教意識的基礎上,
一為鬼神崇拜;二為神仙信仰與方術;但偏偏道教又多了一樣意識,
就是黃老學說中的神秘主義,因此道教的主要經典就選用了老子所編著的《道德經》
它提倡老子的思想,萬物物極必反,應祟尚自然的思想。
這種原始思想逐漸演變成殷周時期的對「天」或「上帝」的祖先崇拜。
道教是一個多神教,簡單講句就是甚麼神佛都信奉,而且又流行以占卜與人或者神溝通,
當中有好多神仙,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文昌帝君...
另外,還有很多人去求財的財神,保家宅的土地和灶君等。
2007-07-04 12:39 am
回教 =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阿拉伯語:إِسْلاَم,islām)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約有信徒12億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道教,是一種發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被認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的地位理論學說和實踐方法。

道教的稱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詞,將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論稱為「道教」。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把「菩提」翻譯成「道」,因此也被稱為「道教」。而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了五斗米道(天師道),自稱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為了以示區別,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稱,而成為五斗米道(天師道)的專稱。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備。

現在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等一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法術儀式,功德成神,常見的後天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




大家都係黎自中國的 ......



道教:



淵源
道教的起源現存的史料和道教經書中的說法各不相同。遠在伏羲時,已有卦象之造,用來解釋天道。《魏書》中認為道教起源於老子;葛洪則認為起源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方仙道分行氣(含導引)、服餌、房中三派。行氣派尊彭祖、王喬、赤松子為始祖;服餌派以羡門、安期生為代表;房中派以容成公、務成子為代表。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漸形成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發展歷程
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師道)。漢順帝時(126年—144年),于吉(一說干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所謂《太平經》,據信傳自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編著的《包元太平經》)得到廣泛傳播。到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佈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陵學道於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稱,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與蜀地彌教結合,故稱五斗彌教,後訛為五斗米教)。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發展為道教正宗天師道。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陸續有上清派、靈寶派於魏晉間問世,與天師正一派三足鼎立。此外尚有李家道、帛家道、清水道等支派,佈道於魏晉的社會之中。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此時出現了茅山、閣皂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自漢晉以來一直隱而不顯的道教丹鼎一派,由於鐘離權、呂洞賓等人的大力倡導,內丹之學始露於世。在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此階段不僅中國內部道教有所發展,更藉由遷徙與文化交流發揚至亞洲其他各處。比方東晉末,五斗米道在中國南方發動起義失敗後,盧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脫幫助盧循進攻交州府城,失敗後自盡。這是道教傳入越南最早的記載。另外,諸如朝鮮融入檀君神話的天道教、越南高臺教或日本結合日照天神、崇仰天皇思想、祭祀神靈的神道教。不過,除越南道教尚存其道教本質外,韓國天道教或日本神道教就其宗教內容等,與道教已大相逕庭。

金朝時,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後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併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兩大派別的格局。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丰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佔據著主導的地位。

清代開始,滿清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





近現代的道教
明清以後,道教基本已經停止了發展。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道教更是衰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中國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執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規戒律由於和現行法律抵觸而作廢。1957年,中國大陸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管理中國道教內部的事務。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道教同中國其他的宗教一樣經受了一場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道教才開始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並不多。

台灣日據時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1949年,正一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達台灣,1969年過世後傳於堂姪張源先,是為六十四代天師,現居台灣嗣漢天師府。現據統計道教乃為台灣第一大宗教。

道教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道派。各個道派經過歷史上的融合,最後歸併到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道派中,今天的道士即分屬這兩大道派。正一以真一不二,伐誅邪偽為內涵,全真倡真功、真行為本真。目前中國大陸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約有5萬餘人,正式開放的道教宮觀有5千多處。道教組織有中國道教協會、省一級地方道教協會、地區(市)一級地方道教協會。



伊斯蘭教 ge 歷史:



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氏族社會由部落到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時期。因氏族制解體而形成的貧富分化和對立,各部落間長期的仇殺,波斯和拜占廷帝國為爭奪東西商路的激烈衝突,激發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使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前提漸趨成熟。同時,因部落宗教的崩潰,猶太教、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使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觀念的人轉而探求真正的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興起,正是這些社會經濟變動和政治統一要求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約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宣佈奉到真主的啟示,命其為人類的最後使者,號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懲罰。他宣稱真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獨一無二的主宰,反對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又針對易卜拉欣(中文聖經翻譯為亞伯拉罕)、爾薩(中文聖經翻譯為耶穌)等使者以及經典提出了與猶太教及基督教不同的見解。622年,在麥加貴族的迫害下,穆罕默德與其信徒遷徙麥地那,建立以信仰為紐帶的穆斯林社團烏瑪。經過10年鬥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取得統治地位,在穆罕默德去世後開始向外擴張和征服。100年後,阿拉伯人建立的世界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伊斯蘭教成為統治者的宗教。750年,阿巴斯人利用人民起義建立新王朝後,以征服民族為統治者的社會結構瓦解,全面伊斯蘭化的進程大大加快。至10世紀,各宗教學科基本定型,伊斯蘭教的宗教體制大體確立。同時,哈里發帝國開始急劇衰落,各地割據自立,外族相繼入侵。在動蕩不定的政局下,伊斯蘭教發展為依靠自身機制維持和擴展的世界宗教,不受以其名義統治的王朝興衰的左右。清真寺、宗教學校和教法法庭由宗教學者主持,伊斯蘭教繼續向外擴張,或由於穆斯林君主的軍事征服,或得益於穆斯林商人的積極活動。但真正意義上的傳教活動,是蘇非苦行者的自發努力。他們使伊斯蘭教在民間和異教地區得以不斷擴展和深入,然後由宗教學者施加進一步的影響。



以上 ge 野希望可以幫到你 .......


^^
2007-07-04 12:01 am
回教又稱伊斯蘭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 穆斯林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一個服從真主的人。

回教須知:

一、婦女須帶面紗、蓋頭。

二、敬茶、端飯、握手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視為不禮貌。

三、伊斯蘭教的男孩到9,10歲時需行割禮,根據傳統在行割禮之前,小男孩穿著傳統的服裝,父母帶到清真寺或先人的墓前祈禱,祈求這小手術會順利,有些地方有裝飾綵帶的車隊遊行並不斷鳴喇叭,手術前舉行宴會宴請親朋好友,手術後大家也會紛紛前來探望和祝福。女孩則在12歲以後正式成為慕斯林。

四、進清真寺必須作大、小淨和脫鞋。所謂「大 淨」,則從頭到腳洗乾淨;所謂「小淨」則洗淨臉和手等。如在沙漠,則可用沙洗臉和手。

五、穆斯林禁止食用豬肉以及雙蹄或生性兇猛長相奇特的動物、喝 酒或含酒精的飲料、不欺騙、不放高利貸、不毀謗、不賭 博、沒有偶像崇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教
道教起源於自然的崇拜,所以並無特定的教主或始創人。道教內容比佛教較豐富,
雖然它們都是大致建於三種原始宗教意識的基礎上,
一為鬼神崇拜;二為神仙信仰與方術;但偏偏道教又多了一樣意識,
就是黃老學說中的神秘主義,因此道教的主要經典就選用了老子所編著的《道德經》
它提倡老子的思想,萬物物極必反,應祟尚自然的思想。
這種原始思想逐漸演變成殷周時期的對「天」或「上帝」的祖先崇拜。
道教是一個多神教,簡單講句就是甚麼神佛都信奉,而且又流行以占卜與人或者神溝通,
當中有好多神仙,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文昌帝君...
另外,還有很多人去求財的財神,保家宅的土地和灶君等。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4: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3000051KK020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