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亦稱紙鷂、鷂子、紙鳶(例:《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閩南語稱風吹。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哨子,其鳴如箏,故稱「風箏」。現代以風箏作為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
起源與分類
風箏起源於中國,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併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中國傳統的風箏一般分為硬翅、軟翅、板子、串子、立體(筒形)等幾類,按地域和風格又分為濰坊、天津、南通、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風箏。全國最大的風箏製造地在山東的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每年舉辦風箏會,2005年還有舉辦風箏錦標賽。
製作風箏材料
風箏骨的材料一般是竹片。現在也有用其他化合材料的。
風箏面的材料一般有紙、絹、尼龍布、塑料膜等。紙和絹的更為傳統,著色鮮艷亮麗,充分體現了中國風箏的魅力;但是紙容易破,絹太貴。尼龍布和塑料膜是科學發展的產物,屬於製造風箏的新材料,價格便宜又堅固耐用,可以大批生產。
揚力作用
揚力的產生:
風箏在空中受風,空氣會分成上下流層。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而產生的,這正是風箏能夠上升的原因。
紙鳶是風箏的別名。
製作方法是以竹骨糊紙,引線乘風而飛升,以為遊戲的玩具。又稱為「風槎」、「風鳶」、「鷂子」。相傳春秋時 ,公輸般作木鳥以窺宋城,人稱「木鳶」。其後人們以紙代木,稱爲「紙鳶」。鳶,就是老鷹,鳥也。「風箏」這一名稱的正式出現,則是在五代時期。
明人陳沂在《詢芻錄》中說:「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鳴箏,故名風箏。」
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生像箏絃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絃,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絃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下面所說的是製作一個簡易風箏的方法,所採用的材料都是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大家不妨也自己動手做做看。
材料:
1.準備六十公分、九十公分長的木條或竹條各一根。
2.一捲結實又沒有彈性的線。
3.長一公尺,寬八十公分的普通棉布一塊,或同樣大小比較堅固的紙。
做法:
1.在較長的木頭距頂端三十公分處和短木條的中央部份,各挖一個凹槽,凹槽的寬度和深度都要相同。挖好之後,就把短木條成十字形放在長木條的槽中,再用線綁住。
2.這兩根十字形的木條有四個頂端,在每個頂端附近,用小刀挖一個細槽。再用線把這些頂端連接起來,就成為一個菱形的風箏架子。
3.然後把棉布或紙比著風箏架子的大小形狀剪下,不過四周要稍大一點,才可以向裡摺。用這塊布或紙包著架子邊,再用線縫好,或用膠黏住,風箏的主體就算完成了。
4.為了維持風箏的平衡,必須給它加一條尾巴。尾巴的長度通常是風箏本身的五倍,每隔一段距離栓上一捲小紙條,再把尾巴綁在風箏的底部。
5.在較長的木條距尾端四分之一公尺處,和距頂端六分之一公尺處,分別刻一道小槽,連上一根約半公尺長的線。這條線叫做巒線(註一),再把準備好的那捲線一端綁在巒線上,你的風箏就大功告成了!
註一:巒線之『巒』取其同音,由於電腦中並無該字,所以才採用同音,請多包涵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04.jpg
風箏是利用氣流,也就是利用風的
推力翱翔於天空。它在飛翔時,會不斷
的受到重力、風力及拉力三種力量的控
制。因此我們在製作風箏時,最需要注
意的,就是把力量的平衡做好 。
以前的風箏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
做出一架能順利送上天空的風箏,可
是會讓人很有成就感的喔!其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01.jpg
實,製作風箏也是一門大學問, 上下左右都要有適當的比
例,才能飛的高,飛的遠!至於外型,則不一定囉,可以自
由的創造。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做個風箏在天空中飛翔吧!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05.jpg
製作材料
1.兩根細竹條(一長一短)。
2.鳶形白紙(長寬和竹條長短相同)。
3.六條長型紙條(其中兩條較粗、較長;另外的四條較細、
較短)。
製作方法
1.
紮骨架:
將兩根竹條做直角交叉(長竹條必須交叉在短
竹條的中心點上),並且將之固定。紮架完
畢之後,檢查是否對稱,兩端彈性重量是
否相同。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14.jpg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15.jpg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16.jpg
2.
糊紙:
接著,將紮好的骨架黏貼在鳶形紙面上。
糊紙時,除在紙上塗抹漿糊(膠水)外,
竹架部分也應該擦些漿糊,然後再互相黏
接。然後,在左、右兩邊分別黏上較短的紙
條,黏貼時必須注意左右翼的平衡。風箏的尾
端則黏上較長的紙條,做為穗子。
3.
綁拴提線:
在適當的施力點上綁上提線,通常視骨架的結
構情形繫綁一根或兩根以上的提線。
4.
著色彩繪:
在風箏面上,彩繪各種圖案,讓風箏增添美
感。
圖片參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01/images/02010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