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

2007-07-03 2:24 am
全球氣候暖化會對我們有甚麼影響??????????????

回答 (5)

2007-07-03 5:02 am
世界末日是基於溫室效應問題而致的!當然!還有其他各方面的問題也會構成嚴重的影響.例:人們過份開採和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例:石油等,使全球面對能源危機的短缺!
生態危機-地球暖化與森林砍伐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環境急劇惡化,其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不斷,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最為嚴重。以下將剖析影響大自然生態最為嚴重的殺手-地球暖化與森林砍伐,以及澳洲當局對此生態危機如何因應之道。



何謂地球暖化?
是指全球氣溫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而上升,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引起。二氧化碳會吸收太陽中的長波輻射,增加地球的溫度。如家中的 門窗都關起來,而你在裡面呼吸時將吐出二氧化碳,隨著呼出量的增加,其濃度相對增加,慢慢地,你便會感覺到室內空氣有點悶,這種「悶」就如同造成地球暖化 現象的溫室效應一樣,換句話說,地球就如同你的家,門窗就如同大片的森林與植物,在地球上的工廠、動物與交通工具(凡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事情)都會排出二氧 化碳,若是地球內的空氣欠缺循環,那麼你就會感覺到地球慢慢地變得「溫暖」了。


可能的形成原因
十八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之後,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速度過快,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中,人類為了繼續追尋經濟發展,而犧牲地球的天然資源。經過多年研究,形成地球暖化的原因如下:


(一)溫室效應與森林砍伐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學燃料:
大規模砍伐森林,取得耕地;在取得這些能源、資源的過程中,破壞了原本大自然所形成之微妙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氧的循環」受到了破壞,原本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後,再將新鮮的氧氣釋放回空氣中。


(二)空氣污染:
人類的工業生產也會排出大量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如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主要以燃燒達成,因為燃燒會需要氧氣,並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太陽中的長波輻射被吸收而造成溫室效應。


(三)可能造成的危害:
學者專家預測,全球溫度的上升,將造成兩極氣溫增高,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可能使得海平面上升0.2到1.4
公尺左右,許多城市將因陸地變成茫茫大海而被淹沒,海岸線60公里以內約占全世界1/3的人口,將深受其害。中緯度地區可能因受到聖嬰現象而面臨旱災或沙 塵暴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不毛之地的沙漠。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所有的地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常鬧水荒的南方發展中國家地區將會遭遇 更多的熱帶颱 風、乾旱和嚴重的沙漠化,農業產量下降,還可能出現飢荒和流行性疫病;更多如颶風、洪災及旱災等。


如何防止地球持續暖化:
透過取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平衡,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繼續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開發,將可減緩地球暖化的發生。具體的做法有:
1. 減少能源的浪費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隨手關燈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將可有效節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2. 植樹與造林,為地球開扇窗:
阻止目前所有森林的濫墾濫伐,並執行有計畫的造林,大量種植樹木,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3.研發乾淨能源來取代:
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不需經由燃燒產生能源的方式,能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spc.gif

2007-07-03 2:55 am
好簡單,
會愈來愈熱!
2007-07-03 2:37 am
The global warming will change of the climate pattern, so that some place will become extremely hot and some will become extremely cold.
This will also change the food chain, some animal will die for the sudden change of weather, such as pole bear, they are dying!!!!!!!!!
When the time they died, its prey will live successfully and reproduce more offspring. Then the prey's prey will die quickly, so as a result, the food chain is broken. Then there are less food for mankind, and finally no more food for us!!!!!!!!!!!!
參考: Self knowledge
2007-07-03 2:36 am
-----------------------------------------全球氣候暖化-------------------------------------------------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影響: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導致暴雨增加,水災會更加頻繁,水災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嚴重。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率上升,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
-整個生物多樣化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反而會迅速下降,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全球暖化的危機已經日益嚴重!身為地球上的一分子要好好保護這地球,為我們的下一代設想!!!!
2007-07-03 2:29 am
1.http://www.ln.edu.hk/projects/ecfp/ecfp/Environmental%20attitudes/What%20is%20global%20warming.htm

2.http://www.ln.edu.hk/projects/ecfp/ecfp/Environmental%20attitudes/What%20is%20global%20warming.htm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莫勞島上設立4個7公尺高和一個27公尺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
造成的影響

一千年內北半球溫度變化趨勢(1000年-1950年每50年一刻度,1950-2000每10年一刻度)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導致暴雨增加,水災會更加頻繁,水災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嚴重。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率上升,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
雖然由於溫度升高,有部分動植物會加快繁殖,但整個生物多樣化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反而會迅速下降,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全球暖化可能極大地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人類應該起碼將自己對全球暖化的貢獻降到最低程度,盡量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

=========
樂觀派學者對全球暖化的看法(各看法互相獨立)
現在的時代是地質史上相對比較寒冷的時代,地質史上曾有的地球氣溫達80多攝氏度,恰是生物繁盛的時代,全球暖化有助於生態系統的更加穩定。
全球暖化將使全球熱量上升,使得農作物的播種範圍擴大,再加上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空氣中的水氣增加,有利於降水,所有這些因素,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否認全球暖化的:近幾十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均在0.6攝氏度以內。這麼小的氣溫變率是正常現象。
認為全球暖化不是二氧化碳成因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有待進一步評估。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我們正面對越來越熱的天氣,每年都熱浪迫人!。

地球先生發熱了!我們的生活又怎會好過?怎樣才能藥到病除呢?

全球溫度不繼上升,溫室效應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我們有甚麼重大的影響呢?

全球暖化 華東城市恐淹沒 水位升影響水域分界 亞太區局勢趨緊張
6月 14日 星期三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澳洲(相關新聞 - 網站)智囊組織周二警告,科學家以往「嚴重低估」全球暖化對亞太地區的威脅。隨全球暖化令水平線上升,中國東部臨海的城市、越南、泰國(相關新聞 - 網站)、印尼、菲律賓等人口密集的低地有水淹之危廣 告

,恐觸發區內政治及社會不穩。

悉尼洛伊學院發表的「地球暖化﹕氣候轉變與地區安全」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會令亞太區疾病叢生、糧水短缺、天災加劇、大量人口遷移,危害區內政治穩定。

報告指,當水平線上升,中國黃河、長江海口的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泰國湄南河岸、緬甸伊洛瓦底河河谷、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沿岸、菲律賓馬尼拉灣、孟加拉恆河流域的盤地等人口密集地區都可能被淹沒。

人口遷移 社會衝突加劇

以孟加拉為例,只要水平線上升1米,全國17.5%土地會被淹浸,連恆河三角洲盛產米糧的沃土也會被淹沒。土地陸沉,將造成大規模人口遷移,影響國家穩定,令部分地區的種族或社會衝突加劇。當東亞地區部分太平洋島嶼、環礁沉沒海底,可能影響經濟水域分界,引發地區局勢緊張。而氣候變暖,亦會令瘧疾及登革熱等傳染疾病肆虐亞洲。

洛伊學院指出,有些災難並非必然發生,卻會帶來極深遠的影響。當氣候反常,深海對流系統將面臨崩潰。沒有了海洋的暖流效應,歐洲氣候將急劇變冷。深海沒有對流活動輸送氧氣,海洋生物將難以生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亦不能被海洋迅速吸收。

中國濁霧帶來懸浮粒子

此外,覆蓋中國、東南亞及印北的濁霧亦帶來大量懸浮粒子,加劇溫室效應。該學院強調,有關報告「並非誇大氣候改變的影響,而是科學家可能低估當中的危機」。

報告的作者稱,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無疑令全球面臨漫長的氣候暖化」。突然的氣候轉變,將令脆弱的生態環境陷入無法復原的境地。報告建議,全球須徹底改變能源應用的模式,改用較慳油的汽車、轉用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造成全球暖化現象的人為活動包括以下幾點 :
1.大量的燃燒化石燃料 :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為應生活及經濟所需,而大
量的使用石油和煤,這些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在燃燒碳的過程中,碳與
氧結合,便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任意破壞熱帶雨林 : 雨林中的樹木具有更新空氣的功能,但人類為了經濟利
益而擅自砍伐樹木,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法吸收,加強了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3.使用各類化學品 : 例如清潔劑,殺蟲劑,洗衣精等,可能含有氫氟碳化物

以上所提到的這些人類經濟活動,都是溫室氣體產生主要原因,溫室氣體包含
以下六種氣體:二氧化碳,氫氟碳化物,甲烷,一氧化二氮,全氟碳化物,六氧化硫
等,這些溫室氣體會進入大氣層吸收長波輻射並轉化成熱能,再反射回地面,使
地球溫度升高

若是溫室效應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則將使地表溫度增加,進而導致氣候
的變化,其影響包括:
1.北半球冬季將縮短,並更冷更濕,而夏季則變長且更乾更熱,亞熱帶地區
則將更乾,而熱帶地區則更濕。
2.由於氣溫增高水汽蒸發加速。全球雨量每年將減少,各地區降水型態將會
改變。
3.改變植物、農作物之分佈及生長力,並加快生長速度,造成土壤貧瘠,作
物生長終將受限制,且間接破壞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4.海洋變暖、海平面將於2100年上升 15-95公分,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
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於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
5.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等的供應不平衡,引發國際
間之經濟、社會問題。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分子,不僅是污染物製造(排放)者,亦是溫室效應
氣體產生的貢獻者(人之呼吸作用)。每一地區每一國家皆產生不同程度之溫
室效應氣體,主要取決於能源使用狀況。我國為配合全球削減溫室效應氣體
的行動,可採行的策略及措施如下:
1.調整能源及電源結構
2.調整產業結構
3.積極發展大眾運輸系統,以達節約能源及減輕空氣污染。
4.擴大綠化,優先植(造)林,以增加吸收CO2。
5.配合蒙特婁議定書之規定,按管制期程,削減CFCs及其衍生物,並減少其
他溫室效應氣體,如:CH4等之排放。
6.加強有關全球溫升效應之研究 ,及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削減技術之開發。

*以下是京都議定書要點:
●廢氣排放控制
控制以下六種廢氣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笑氣)、氫碳
氟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目標
以一九九0年數字為基準,對三十五個工業國家指定數據目標與廢氣排放限
制,要求限期達成。

●交易
允許三十五個工業國家的廢氣排放量「交易」,擁有廢氣排放「餘額」的工
廠,得以餘額和超過排放限制的工廠進行交易。

●聯合作業
允許各國在三十五個工業國中的其他國家協助發展減少廢氣排放計劃,提供
協助國家將可得到「優惠」。

●環境淨化發展機制
以相同的作法,對向開發中國家、其他參與京都議定書國家提供降低廢氣排
放協助者給予優惠。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47: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2000051KK032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